学术投稿

支气管扩张症内科治疗86例临床分析

邓晓琴;杨智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 病原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分离测定,并对革兰阴性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75株中产ESBLs菌10株,占10.9%;革兰阳性菌7株,占7.6%.药物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鳞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表达水平与其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检测不同口腔鳞癌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口腔鳞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是否与其表达水平相关.方法 将OSC2、OSC4、OSC5、OSC6口腔鳞癌细胞培养并检测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利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种细胞对不同浓度顺铂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OSC2和OSC4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SC5和OSC6,OSC2和OSC4对顺铂的敏感性高于OSC5和OSC6,其生长受顺铂抑制明显.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相关,缺氧诱导因子可能成为肿瘤化疗药物的新分子靶点.

    作者:李德超;李善昌;关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7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2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行分段诊刮和(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功能性子宫内膜57.72%,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18.18%,萎缩性内膜21.09%.结论 绝经短的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年老、绝经年限愈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尤其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占恶性肿瘤之首.

    作者:高丽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雌激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目的 探讨雌激素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雌激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病例来源于本院脑血管科与老年科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集于患者入院后3 d内,测定雌激素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人群.结果 脑梗死患者雌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雌激素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雌激素明显降底,雌激素水平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提示雌激素在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桂香;薛永;孙传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的心理反应,并分析其相关心理因素,采取心理反应性对策措施.方法 对138例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前的抗拒、恐惧、忧郁,术后自卑、依赖等心理反应,以及造口恢复期进行护理.结果 通过采取对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的不良心态,帮助其树立早日适应造口的信心,效果较满意,同时加强造口的护理,使患者心理逐渐调整至良好状态,适应手术,配合治疗.结论 在提高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提高造口护理质量,改善病人日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心理护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庄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扶贫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为多例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解除眼疾痛苦.因这部分患者身处农村,经济条件差,来我院手术时多为高度硬化核或过熟期白内障,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38例过熟期白内障或晶体高度硬化核患者的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腹症超声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腹症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的病例应用HP SONOS200超声诊断仪对急腹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病例中胆系结石发病率高,共27例,占27%;其次为泌尿系结石,共18例,占18%;其他包括:腹部外伤(肝、脾、肾挫伤及破裂)、急性胰腺炎、妇科急腹症、肝脓肿、肠梗阻、胃肠道穿孔、急性阑尾炎等.100例急腹症的B超诊断与临床及术后诊断符合标准者89例,占89%;不符合者11例,占11%.结论 超声诊断在急腹症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超声检查方便易行、无创、重复性高,及时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丁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盆腔清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进展

    全盆腔清除术(TPE)是指整块切除直肠、结肠远端、膀胱、输尿管下段、内生殖器官、所引流的淋巴结和盆腔腹膜,并做尿路改道手术,回肠代膀胱.TPE在1948年施行于子宫颈癌作为晚期盆腔恶性病变的一种姑息手术.1950年施行于直肠癌病人,日本自1975年以来广泛开展了TPE治疗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勇;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治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与术后伴发病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站立位X线腹部片确诊率86.27%,可作为一个常规的诊断方法运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多见于胃溃疡.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02例,死亡6例,其中胃大部或部分切除术死亡5例,溃疡穿孔修补术死亡1例.胃大部或部分切除术与溃疡穿孔修补术相比,术后伴发病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消化道穿孔,宜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查体及各项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全面地综合起来及早做出科学正确的诊断.宜选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案,偏向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作者:任冠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直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后腹壁薄弱、腹壁疝防治体会

    目的 研究腹直肌(TRAM)皮瓣行乳房再造术后腹壁薄弱、腹壁疝的防治方法.方法 10例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应用带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应用聚丙烯网片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年,未发现腹壁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修补腹壁缺损处,及充分术前准备及重视术后护理,可有效减轻腹壁膨隆及预防腹壁疝的发生.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的影响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张玉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steion螺旋CT中3D/MPR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的三维多平面图像重建(3D/MP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对13例不同病例的感兴趣区进行薄层(0.5 mm层厚)扫描,将扫描数据进行3D及/或MPR重建,后将后重建的影像与X线及CT胶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例鼻骨外伤病例,3D/MPR显示骨折.3例踝关节外伤,MPR显示一例为籽骨,一例为跟骨骨折,一例为骨折愈后改变.1例颅底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腕关节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3例寰枢椎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肠梗阻病例,MPR显示乙状结肠末端占位性病变.1例髓母细胞瘤及1例胆囊结石,清楚显示出其毗邻关系.结论 Asteion螺旋CT中的3D/MPR技术可以提供清楚的影像资料,尤其它在骨、关节、中空器官,结构及毗邻复杂器官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具有其它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作者:阚兴亮;李玉莲;南松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并急性肺水肿救治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重,发展快,一旦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情凶险.我院急诊科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救治了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结果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3例,中间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脏骤停1例;2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余2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80%(24/30).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石楚才;程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清CA125、CA72-4和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抗原125(CA125)、CA72-4和CA199的含量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卵巢癌患者59例,卵巢良性病变49例,及健康妇女5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A125、CA72-4和CA199含量.结果 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妇女组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CA72-4和CA199的含量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三项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9.7%、61.0%和44.8%,CA125和CA72-4联检的阳性率为89.8%,CA125和CA199联检的阳性率为81.3%,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5%.结论 联合检测CA125、CA72-4和CA199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宋佐莉;刘树业;丁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胸腹腔积液蛋白质分析

    目的 分析125例胸腹腔积液中蛋白质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分别采用双缩脲法与溴甲酚绿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测定根据凝固法原理经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测定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 漏出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7.3 g/L、11.7±5.8 g/L、0.57±0.24 g/L和3.6±1.2 mg/L,而渗出液为34.5±11.3 g/L、19.5±8.4 g/L、1.42±0.62 g/L和17.6±8.1 mg/L.总蛋白、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经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中4种蛋白质的平均浓度,t检验显示P均<0.01,C-反应蛋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胸腹腔积液中各蛋白质成分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胸腹腔积液形成的病因及其部位、以及与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此外,渗出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漏出液明显增高,提示检测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也将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作者:张哲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12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8例右心室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的变化可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早期开通闭塞血管.结果 12例经扩容等治疗后9例治愈,3例死亡,其中4例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是治疗右心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作者: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温清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运用

    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由于止痛药的广泛使用,此病发病经常不典型[1].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可分别使用温法和清补法,配合骨科方面的护理和锻炼方法进行治疗.现就温清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运用做一综述.

    作者:胡栢均;徐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303例分析

    目的 通过30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总结分析,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科共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303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异位妊娠126例,卵巢囊肿84例,子宫肌瘤12例,卵巢黄体破裂20例,不孕症32例,盆腔包块14例,其他妇科疾病需子宫切除者15例.在腹腔镜下根据病种采取对应手术治疗.结果 303例患者手术中,共中转开腹6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100 ml,手术时间30~120 min,手术后平均住院4.5 d,24h内均可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者85.2%.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基层医院妇产科广泛应用.

    作者:王建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动态心电图164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4例可疑冠心病者24h 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 164例中,经CAG证实CHD为107例,其中DCG检出91例,DCG诊断冠心痛的敏感性85.0%,特异性78.9%,预测准确性82.0%,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M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 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文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牙齿矫正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问题分析

    目的 研究牙齿矫正患者的适应性.方法 设计问诊表,包含:牙痛问题、舌与口腔黏膜、发音障碍、咀嚼障碍、对于心理方面的影响.结果 ①牙痛:弓丝结扎后,疼痛多在3 h之内出现,痛多在24h内.②舌与口腔黏膜:73%患者固定矫正装置的托槽粘贴后,对舌与口腔黏膜无影响,部分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运动.③发音障碍:多是在戴塑料基托的矫正装置时出现,一周后大致恢复.④心理影响:刚戴矫正器时63%的患者不愿意戴.结论 掌握治疗手段和方法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是保证治疗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俊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23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我们认为直肠癌低位手术保肛的指征是:①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超过5 cm;②早期直肠癌局限于肠壁内,其直径小于3 cm;③进展期癌侵犯肠壁周径小于1/2,未侵肠壁浆膜层以及累及其周围组织、器官;④乳头状腺瘤恶变,或分化度为Ⅰ~Ⅱ级腺癌.手术要完全依从肿瘤根治、淋巴结清扫的规范,下切缘在肿瘤下方2~3 cm,上切缘在乙状结肠的中上段,淋巴结清扫包括乙状结肠、直肠系膜区域的淋巴结及两侧闭孔淋巴结,方可大大改善预后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孙杨忠;刘素君;郑建伟;吴浩良;宋慧敏;王云雷;韩晓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