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英;陈华;李志伟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8~2003年收治的85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常见症状有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大部分患者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窦性心动过速、双下肢浮肿等表现,血性心包积液占80%(8/10),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胸腔积液或多浆膜腔积液,23.5%(20/85)在治疗45天内,心包积液可完全消失,4.7%(4/85)左右病例因心包积液反复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治疗.结论中青年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可帮助诊断.特别要强调的应尽早联合、彻底抗痨治疗,短时间内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功能不全持续加重的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作者:劳穗华;谭守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6月共45例(7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护理和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康复指导.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有效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减轻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区惠清;秦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简述了创新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动力,明确了替代、创造与创新的概念和区别;阐述了医院创新表现的主要内容特征;提出了应建立的医院创新表现的评估体系.
作者:赵东海;胡金明;沙述慧;张晓希;王相林;施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31例网球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以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对照组以活络油和理疗(超短波),观察其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观察组复发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59.4%).结论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治疗网球肘痊愈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林关聪;陈华;龙炳新;李国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眼)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效果和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取得较好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28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中,能找到原发感染灶的占67.9%,免疫力低下,能找到全身系统疾病的占57.1%;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其预后与能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关,并由此得到相应较佳的护理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协助做好相关检查,找到原发感染灶,使其尽快确诊和进行有效治疗;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与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做好相关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做好相应充分适当的护理,对进行有效治疗和提高疗效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谭素芬;邓杏灵;胡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窒息组、窒息并心肌损害组,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并按窒息轻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GOT、LDH、HBDH、CPK、CKMB 5种心肌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窒息组较无窒息组除CKMB外其余4种酶均升高(P<0.01),窒息并心肌损害组心肌5种酶均升高(P<0.01),各种酶的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尤其CKMB的测定对窒息并发心肌损害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价值.
作者:谭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临床确诊癫痫患者行PET显像,空腹至少4小时,测血糖值<6.7 mmol/L,静脉注射FDG后安静休息40分钟行显像,先透射10分钟后二维采集30分钟;图像重建成冠状面、横段面、矢状面断层图像.结果 50例PET检查癫痫患者中,PET显像检出率为86%,其中异常代谢灶43例(43/50,86%),低代谢灶42例(42/50,84%),高代谢灶1例(1/50,2%),正常7例(7/50,14%).结论 PET脑代谢显像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朱永钳;罗耀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病案管理是医院中重要的医疗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的质量集中反映出一所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高低、临床医师医疗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病案是医师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也是临床总结和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事实证明,抓住病案质量这个环节,就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解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使用食管测压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及松弛率(LESRR)等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设计参考对照组,采取H+B(Heller和Belsey)的改良手术方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及松弛率(LESRR)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测压可有效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H+B的改良手术方式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防止术后并发症.
作者:林进国;谭郁宏;黄继胜;何伟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将异氟醚(ISO)、笑气(N2O)吸入全麻与硬膜外阻滞(EA)联合运用,发挥各自麻醉的优势,明显提高了麻醉的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不记名选择问卷进行调查统计.了解门诊孕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的情况,明确孕妇孕期健康教育需求,使母婴保健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谭江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伴随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集团化模式在全国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所谓医院集团,就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医院或经济实体,围绕医疗事业的发展,组成的统一管理体.通过组建医院集团,发挥集团品牌效应和综合服务优势,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市场覆盖面和吸引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医院管理、改革的方向.
作者:陈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医疗市场已成为有序竞争的市场,并通过这个市场对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主体,要在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自己的资源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赢得竞争优势.医院资源中,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资源,医疗技术的发挥、医疗成果的取得、医疗服务的开展等一系列医疗活动都离不开医务工作者.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才能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医院人员结构特点及我院的实例,就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医院人才激励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李建华;梁松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放弃治疗患儿血液白细胞总数、血气分析及血清离子浓度变化,为临床及时抢救患儿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X线诊断证实的2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血液检查结果,其中放弃治疗组患者7例,治愈组患者15例.结果肺透明膜病放弃治疗组与治愈组患儿血液检查结果均是:高钾、高二氧化碳分压和白细胞总数增高,pH值降低、低氧分压和低剩余碱,但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气分析和血清钾离子分析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实验室辅助诊断的主要方法,肺透明膜病患儿父母不应向医生提出放弃治疗患儿要求.
作者:莫建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肿瘤科部分患者止痛药使用的种类、用药日数、用药频数和用药剂型、剂量,从而评价该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与结论调查表明,我院肿瘤患者止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仍需进一步贯彻执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规范对癌痛的评估和治疗.
作者:龙华;陈吉生;梁少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全面实施,给医院各项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帮助和便利,增大了医疗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医院信息系统潜在的风险,给医院的正常工作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及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的因素,甚至可能造成医患纠纷.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未雨绸缪,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韩荣龙;张传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患者便秘的护理.方法对118例内科老年患者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药物等指导,解除了便秘痛苦.结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便秘的发生.
作者:彭春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50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结果与结论提出建立妇科急救制度、培养护理急救专科护士、制定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护理流程图,加强术后护理等措施是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俊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与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治疗组);38例用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别.结果四磨汤组总有效率87.5%,莫沙必利组为89.474%,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丘伟中;刘和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PCR-SSCP方法检测了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将以上结果与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1%(12/52),p16蛋白丢失率为53.8%(28/52),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与肺癌的转移和分期有关.结论 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彭秀斌;罗云辉;杜中立;黄世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