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充分发挥导诊护士的全面作用

陈少娜;黄玩英;连玉

关键词:主动服务, 医院生存, 医院模式, 医疗市场, 市场经济, 服务模式, 转变, 求医, 竞争, 病人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病人被动求医的服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院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主动服务则能为医院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逍遥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女性室性早搏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女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女性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逍遥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心律平治疗.30天后观察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对女性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钟跃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吗啡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探求较合适的吗啡剂量.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行术后PCEA.按吗啡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M1组4 mg;M2组6 mg;M3组8 mg;M4组10 mg;每组25例.各组镇痛药液中均含预定剂量吗啡+氟哌利多5 mg+0.5%布比卡因25ml+0.9%NaCl稀释至100ml,于术毕前15 min开始镇痛治疗,以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给药模式,给予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PCA为0.5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持续48h.于术后4 h、12 h、24h、48h进行随访观察,评估镇痛效果,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镇痛期间监测BP、HR、RR、SPO2.结果镇痛效果M1组较差,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1);M2组镇痛效果佳,与M3组、M4组相仿,且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不良反应发生率:M1组低;M2组比M1组稍高;M3组、M4组与M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4组比M3组发生率略高.四组病人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结论吗啡6 mg用于PCEA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是较合适的吗啡PCFA剂量.

    作者:叶凤卿;叶茂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脑脊液酶活性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腺甘脱氨酶(ADA)活性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膜炎和25例非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AST、LDH、ADA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的ADA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人群CSF的ADA活性(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化浓性脑膜炎患者CSF 的AST、LDH活性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和非脑膜炎患者(P<0.05),其它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CSF的AST、LDH活性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CSF的ADA活性检测则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对CSF的LDH和ADA活性同时测定则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竺澎波;谭学谭;张院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种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较

    目的观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ReaL-time、PCR、betection、system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准确性.方法所有临床评价血清70份血清组成.其中包括1个5倍倍比稀释系列(7份),7份阴性血清,56份阳性血清.使用临床评价血清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重复性、线性和临床样本符合情况.结果定时荧光定量方法和F×990 PCR荧光检测仪法的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957和0.911.定时荧光定量方法不同含量的样本批内变异系数(Log10)均比F×990荧光定量法(后简称普通法)低.临床样本的检测,定时荧光定量方法与普通法相关系数为0.817(P<0.05).结论定时荧光量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同时,两种方法也具有良好相关性.

    作者:吴侯柏;蔡青兰;幸丽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MicroScan AS-4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常见病原菌鉴定结果评价

    目的探讨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常见病原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按常规用MicroScan AS-4鉴定仪对139株常见病原菌鉴定并与API鉴定结果比较.结果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及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准确率在90%以上,对非发酵菌鉴定准确率达80%.结论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及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准确性极好,对非发酵菌鉴定还应结合细菌的其它生物学特性综合评定.

    作者:李秀玉;李忠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术中应用878例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的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常规检查组(A组)及咪唑安定组(B组).A组为常规检查组,B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5分钟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0.06mg/Kg体重).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痛苦反应及胃镜检查的并发症.用MEC-509B监护仪监测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前后变化.结果B组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B组较A组并发症明显减少(X2=13.90,P<0.05).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两组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检查过程中A组心率与检查前比较明显增快(t=8.82,P<0.05),B组心率稍高于检查前,但无统计学差异(t=1.80,P>0.05).检查后5分钟两组的心率恢复正常,检查过程中A组收缩压明显高于检查前,(t=10.23,P<0.05),B组收缩压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t=1.25,P>0.05).检查后5分钟两组收缩压均正常.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5分钟两组舒张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应用是安全的,并使胃镜检查并发症减少.

    作者:林小萍;胡爱凤;杨杏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严格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用降纤酶10 u、5 u、5 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分别于入院第1、3、5天静滴,滴注时间为1~1.5 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27%,总有效率77%.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设备技术相对薄弱的基层医院,对于经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柳苏;李强;廖伟春;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分析护理质量 防范护理缺陷

    每周利用晨会或班外时间组织科室全体护士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讲评本周护理质量存在的缺陷,提出改正措施,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成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将存在的护理质量隐患及时给予纠正,同时及时进行补救和解释,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蒋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人力资源整合与薪酬体系优化

    目前医院管理存在着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薪酬分配缺乏竞争性,未能重视医院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等弊端,因此,重视医院人力资源的整合与薪酬体系优化对推动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适应人才的逐步社会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作者:张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金标免疫试剂盒与培养基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意义及性能评估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金标快速免疫试剂盒(福建三明蓝波)检测支原体的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共检测临床标本300例,包括男性174例和女性126例,根据实际情况取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检测.结果以支原体培养基(中山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培养法的结果作对照,该方法与培养法的一致率可达90%.结论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金标法敏感性欠佳.

    作者:郑咏梅;吕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及相关主体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和处理的会计数据,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特征的如实反映,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

    作者:张洁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缺陷病案分析

    病案是医学工作中的宝贵资料,是处理医患纠纷保障医院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病案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中心环节.我院对病案质量控制采取住院科室环节质控,病案室终末质控和病案管理委员会定期抽查三级质控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病案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人对我院2003年3月病案室质控的病案进行调查,发现仍有不少问题,现就病案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改进之我见.

    作者:温菊芬;张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DHS钢板内固定及带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用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植骨DHS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结果术后随访1~7年.内固定失效1例,骨不愈合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功能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结论阔筋膜张肌以肌肉起始于髂骨,因而髂骨块血运丰富、可靠,DHS钢板使骨折端靠紧加压,骨折复位固定稳定,此二者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吴艺锋;李永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药灌肠辅助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辅助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样采用抗生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观察测量治疗前后盆腔包块的大小.结果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从0提高至40%,2个疗程总治愈率从32%提高至60%.结论中药灌肠辅助抗生素治疗盆腔包块疗程短,治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文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城市人群的血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脂血症是被大家所公认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城市居民的血脂情况及其高血脂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通过对我市某社区居民855人进行抽样调查,其报告如下:

    作者:陈长亮;黄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探讨手术的佳时机、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对42例(45眼)4~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9眼(42%),视力在0.1~0.3者15眼(33%),视力<0.1者5眼(11%),欠合作者6眼(14%).术后前房有纤维素形成者18眼(40%),后囊混浊者16眼(36%).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有效的方法,但应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玉冰;赵刚平;孙育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40例体会

    通过对40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DVP)操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TUVP的认识,并就对止血方法、切割技术及学习心得与同道进行探讨.

    作者:黄有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100例人流手术患者先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再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剂量为1.5 mg/kg,术中必要时分次追加20~40kg,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结果镇痛效果确切,加用芬太尼可提高痛阈,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成本.结论无痛人流时两药联用能提供平稳的麻醉效果.

    作者:胡思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现状及妨碍遵医行为的因素,并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而达到科学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问卷和访问调查,分析遵医行为不良的原因,强化其健康信念,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其运动意识,使之遵医服药和自我监测管理疾病.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健康信念、控制饮食、规则运动、遵医服药、血糖监测、心理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干预有利于科学治疗.

    作者:高明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35例分析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对35例胫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K钉内固定术,一期手术20例,二期手术15例.按Gustilo改良分类:Ⅰ型11例,Ⅱ型15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结果按Tohner-Wruh评分评定疗效,优26例,良9例.一期手术组及二期手术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弃拐时间、优良率、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感染率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有生;王素伟;金树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