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道血肿30例临床分析

冯慧萍;陈云彩

关键词:产道血肿, 血肿缝合, 止血
摘要:目的对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和早期发现产道血肿,减少产道血肿并发症.方法对30例产道血肿发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产道血肿的形成与产次、分娩异常、技术操作不当、妊娠合并症等有关.结论预防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密切观察产程,正确处理产程,对有妊娠合并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缝合时要彻底止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少泽穴点刺放血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干预

    穴位疗法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刺术是穴位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临床护士容易掌握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大的优点.笔者于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采用少泽穴点刺放血,对35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进行护理干预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辉荣;江冰;高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4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40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与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215例正常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组的平均孕龄、双顶径、股骨长、新生儿体重、男性新生儿比例、母亲年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胎位异常、剖宫产率、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产后贫血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宫缩乏力、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发生率及母亲孕产次数、身高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以男性为多; 其发生与其母亲年龄、孕龄、体重等因素有关;可使剖宫率增高,分娩期并发症增加.为提高产科质量, 降低围产期并发症, 定期产前检查,根据妊娠情况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及运动,适时分娩是预防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丽平;胡艳;张静媛;杜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本组有10例治疗7 d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春云;杜小红;毛慧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调查

    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居首位.而在引起肺部感染的众多因素中,机械通气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患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无使用氧气吸入者高出20倍.机械供氧是危重病人救治的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由输氧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82.4 %[1].因此,使用不被污染的输氧湿化液,对控制肺部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莫用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丹东市1981~2004年甲型肝炎流行分布特征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丹东市传染病构成中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之一,严重影响了丹东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控制甲型肝炎的流行,笔者根据丹东市1981~2004年的疫情资料,统计分析了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庆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04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及治疗上与成人颅内血肿的相异之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04例手术病例.结果手术成功率95%,死亡率为5%.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小儿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梁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新进展

    重症肌无力(MG)是以突触后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致敏和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其中大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有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同时尚有部分患者血清中无法检出AchR抗体,该类患者的发病则可能与一种特异性受体的酪氨酸激活酶(MuSK)[1]有关.McConville等[2]曾报道在41%的血清AchR抗体阴性的患者中检出MuSK.对于MG的治疗,现在的主要药物或方法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成功地开发并投入临床试用.

    作者:赵一理;杨中华;裴程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32例疗效分析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比例已从1:167~332上升至1:56~93[1].但是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大部分输卵管妊娠在未破前可得到早期诊断,这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患者免予手术创伤,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有甲氨喋呤(MTX)及氟尿嘧啶治疗成功的报道 [2] .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佟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大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成功3例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硬膜外血肿保守成功治疗方案.方法巨大硬膜外血肿病例3例因家属不同意手术,予保守治疗,出血期过后即予联合应用尼莫地平,长春西汀,维脑路通,天麻胶囊等脑血管扩张药物,7~10 d即予高压氧治疗,定期头颅CT复查.结果 3例巨大硬外血肿后均完全吸收,吸收时间32~44 d,平均37 d.结论尽早、足量、足疗程、联合使用多种脑血管解痉药物和脑血管扩张药物,辅以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巨大硬膜外血肿吸收.

    作者:孙生生;谢乐辉;谢剑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如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31例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病人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程序,应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关节黏连、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LCP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早期使用CPM可以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韩卫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0例体会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 cm腹股沟外环口体表投影处,沿皮纹做长约1.0~1.5 cm的小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显露外环口,找出疝囊,将疝囊剥离,横断,近端结扎,远端不作处理.结果 180例患儿术后随访126例,无1例复发,仅1例出现阴囊肿大,经处理后消失.结论小横切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出血少,不易复发,切口小,无瘢痕,住院时间短,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乾坤;李建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观察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病例139例,其中应用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病例87例作观察组,单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52例作对照组,作回顾性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排胎时间短,成功率100%,出血少,并发症少.结论将米非司酮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许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根治降低消化性溃疡术后复发率

    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被认为存在密切的关系.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虽然溃疡创面得以切除,但导致溃疡的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37例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进行了Hp的根治,较好地降低了术后溃疡的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7例临床分析

    据调查,非心脏手术人群中,3.9%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其中16.4%在围术期发生心脏并发症.在老年患者,心肺并发症成为围手术期主要致死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更是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作者:焦凤珍;徐春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巴胺联合甲磺酸酚安妥拉明预防新生儿窒息致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甲磺酸酚安妥拉明(商品名:立其丁)预防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82例,入院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立即抽血检查血气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胺3~5 μg/(kg·min)、立其丁1~2 μg/(kg·min),治疗24 h后复查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立其丁预防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肺动脉高压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俏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头痛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头痛儿童脑电图变化,提高临床对儿童头痛型癫痫的认识.方法对120例发作性头痛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本组120例中常规描记111例,其中正常40例(36%),非特异性异常68例(61%),痫性放电3例(3%);长程脑电图监测9例,其中正常2例(22%),非特异性异常5例(56%),痫性放电2例(22%).结论脑电图(或长程脑电图)检查对发作性头痛患儿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凤鸣;戴映平;莫锦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皮细胞钙黏附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附素(E-C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56例鼻咽癌中E-CD阳性表达15例,弱阳性表达16例,阴性表达25例;而20例正常鼻咽黏膜E-CD阳性表达18例,弱阳性表达2例(P《0.0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3/4,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12/47,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P《0.025).结论鼻咽癌细胞E-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失去E-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细胞间的黏附能力减低或丧失,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志强;邵少慰;苏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癫痫的社会问题与策略

    癫痫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病,不仅其诊断和治疗困扰着临床医学工作者,其它引发的诸多社会和家庭问题,更是医学界和社会学界共同和研究方向.如何对待和帮助癫痫患者,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如何教育社会人群,以使癫痫患者有正常的生活空间,获得受教育、就业及婚姻的机会,是目前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人士,以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静;黄昭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 min,肿瘤全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全部恢复良好,全部病人视力迅速好转.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一种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郑伟武;田飞;陈文荣;张增良;杨少锋;赵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诊断肿瘤的应用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物质基础,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即释放到血液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因此测定血清中TSGF含量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我们选用四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许文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