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仙
后鼻孔出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在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它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也可见于糖尿病、鼻腔疾患和血液系统疾病,此类鼻腔出血存在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反复等特点.传统方法多采用凡士林锥形纱球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子宫切除术式,以减少传统术式的并发症.方法 48例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进行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并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疼痛程度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良性病变又有切除指征者,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作者:郭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扁平苔藓(OLP)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5例OLP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 89.23 %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LP安全有效.
作者:张敦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在产科急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 年间22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病例.结果产科急诊子宫切除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9 ‰,其中胎盘因素13 例,子宫破裂8 例,宫缩乏力1 例,子宫次全切除20 例,子宫全切除2 例.结论子宫切除是一项抢救产科危急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剖宫产操作、合理应用宫缩剂引产是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云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麻疹减毒活疫苗(MV)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流行周期的延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近年来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2005年我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81例,比去年同期上升88%,麻疹病例报告数有较大幅度上升,现就疫情监测分析进行探讨.
作者:邓竹青;宣凌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是一个进展缓慢的慢性疾病,因此,如何做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家庭护理,是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冠心病的预防治疗及家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桃;连汉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护理措施,减少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发生.方法对4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42例患者中白细胞减少42例,胃肠道反应32例,脱发32例,局部静脉炎10例,无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结论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万星明;林翠兰;邱琼华;雷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白介素-8(IL-8)的变化以及IL-8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病综合征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IL-8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作统计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急性期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患儿组;缓解期患儿血清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患儿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缓解期.患儿急性期血清IL-8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IL-8在血清中的含量与肾小球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对肾病综合征患儿IL-8水平进行监测对判断肾病综合征损伤、预后等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温博贤;翟艳晖;邝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龋齿的危害更为关注.为掌握龋齿的发病规律和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龋齿防治工作,笔者于 2004年对金山区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明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 min,肿瘤全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全部恢复良好,全部病人视力迅速好转.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一种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作者:郑伟武;田飞;陈文荣;张增良;杨少锋;赵泽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的危害、正确处理及预防其发生的方法,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将5 103例无内外科合并症及产前无产科并发症的妊娠病例分为足月妊娠组(孕37~40周)、延期妊娠组(孕40~42周)及过期妊娠组(孕》42周),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和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过期妊娠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处理及预防,做好产前监护,酌情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闫广勤;李蓉英;郑丽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大肠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很多疾病相似, 仅凭病史及体征难以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纤维结肠镜检查上世纪70 年代初期传入我国.之后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此项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大, 确诊率高等优点, 是临床诊断结肠疾病的有效工具.近年, 美国率先研制了电子内镜, 使内镜技术跨入了电子时代, 这种内镜有电视摄像系统, 通过信息处理, 经电视荧光屏显示、成像和析像均达到良好效果.本文就电子结肠镜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盛桂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手外伤中骨折的发生率很高,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固定器治疗和内固定治疗两种.我院从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手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器治疗18例,同时应用石膏、克氏针内固定者治疗20例,分别取得较好效果,现简述如下.
作者:丛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97年至2005年,我院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和延误治疗的小儿肱骨髁上陈旧性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志奇;吴波;陈先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社区系统管理对高尿酸血症人群的防治效果,探索高尿酸血症的社区健康促进对策,以促进患者积极的参与健康维护,降低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003年中山市居民2906人进行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896例,对其进行综合干预.内容包括:上网登记、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定期检测、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前、后896例患者的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饮食情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尿酸、体质指数(BMI)、血压均值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综合系统管理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加强社区综合系统管理应该成为全民健康政策的重要内容.
作者:杨玉霞;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两年间前置胎盘46例,旨在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的方法,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围产儿成活率.
作者:潘云华;陈云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方法 183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用石膏绷带、克氏针、重建钢板及手法复位加克氏针固定,分析四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石膏固定组畸形愈合发生率高;克氏针固定组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多;钢板固定组并发症少,无畸形愈合,愈合慢;手法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效果好,无畸形愈合.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要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年龄以及经济状况等综合权衡选择佳固定方式.
作者:丛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红外热图中局部皮温升高的主要机制,探讨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红外热像仪测得乳腺癌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变化,分析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乳腺癌红外热图中两乳腺热像不对称,患侧有异常热区及血管形态改变.患侧血管数量增多,患侧乳头温度、乳晕温度也有不同程度增加; 微血管计数值与乳腺肿物与对侧乳腺相同位置的温差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乳腺癌热图中局部热点或热区的主要机制,病灶处局部温升,与MVD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红外热像仪在诊断乳腺癌的同时有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的可行性.
作者:柯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初筛实验与确认实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室2000~200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筛实验一阴一阳标本确认实验阳性率0%,双阳标本确认阳性率44.7%,两种试剂初筛实验标本光密度/临界值(S/CO)≥6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90.9%.结论两种试剂初筛S/CO≥6标本,虽可上报疫情,但应尽快送确认实验室做确认实验.
作者:常宏伟;刘国生;张辉;李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头痛儿童脑电图变化,提高临床对儿童头痛型癫痫的认识.方法对120例发作性头痛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本组120例中常规描记111例,其中正常40例(36%),非特异性异常68例(61%),痫性放电3例(3%);长程脑电图监测9例,其中正常2例(22%),非特异性异常5例(56%),痫性放电2例(22%).结论脑电图(或长程脑电图)检查对发作性头痛患儿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凤鸣;戴映平;莫锦有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