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

王彬;王四清

关键词:自锁髓内钉, 肱骨骨折,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治疗应用.方法本组肱骨干骨折16例,均采用顺行插入技术,进针点在肱骨大结节顶端内侧约0.5 cm.经扩髓后插入自锁髓内钉,尽量在C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复位不满意改用切开复位穿钉.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锻炼,术后5~9周拍片示骨折端均有少量骨痂形成.结果经术后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个月,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无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不破坏或小限度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血运,防止骨折缩短、旋转畸形,有利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内固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报道

    1 病例患者,男性,1岁7月.因上腹部胀大,腹部巨大包块和肝大3个月入院.体查:剑下饱满,轻压痛,扪及肿物;患者食欲不振,无明显呼吸困难和下腔静脉梗阻症状.无呕吐、发热、便秘、腹泻和体重减轻等相关症状,发育良好.

    作者:唐小龙;谢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附120例报告)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病变所致的综合征,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有的则以排尿不尽感及下腹不适、排尿不畅感为主要症状就诊,有些患者则发展至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受损.多见于曾有反复泌尿系感染,多产史的中老年妇女,其主要原因是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膀胱颈部肌肉肥厚,慢性炎症所致的硬化以及老年女性激素平衡失调所致的尿道周围腺体增生.

    作者:郭晋宁;陈博君;闫若东;朴仁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9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84例异位妊娠(未破裂型)含流产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同意保守治疗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喋呤保守治疗(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成功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至正常时间、腹痛情况、月经恢复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进行比较.结果加用米非司酮组的成功率为92.39%,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14.4±5.0 d,腹痛时间短,月经恢复快,正常宫内妊娠70%,与单用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米非司酮可改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β-HCG下降快,减少破裂手术率.

    作者:尹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发病突然、急骤,死亡率及致残率及高.常留有偏瘫、言语障碍等并发症,经积极的降颅压、经颅穿引流、止血、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病情稳定,急性期之后,便进入康复期的治疗阶段.

    作者:张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针刺前后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的初步报道

    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较广泛,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为了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影响,我们观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刺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秀;王晓明;赵晓琼;黄惠;林超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腔气囊尿管在后鼻孔出血病人止血中的应用

    后鼻孔出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部位在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它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也可见于糖尿病、鼻腔疾患和血液系统疾病,此类鼻腔出血存在出血量大、不易止血、易反复等特点.传统方法多采用凡士林锥形纱球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皮细胞钙黏附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附素(E-CD)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56例鼻咽癌中E-CD阳性表达15例,弱阳性表达16例,阴性表达25例;而20例正常鼻咽黏膜E-CD阳性表达18例,弱阳性表达2例(P《0.0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3/4,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12/47,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P《0.025).结论鼻咽癌细胞E-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失去E-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细胞间的黏附能力减低或丧失,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志强;邵少慰;苏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发性口疮与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测定3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1).针对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进行相应治疗,复发的次数相对减低,复发的间隔时间也随之而延长.结论复发性口疮发病机理可能与机体T细胞免疫水平有关, 免疫功能降低是病因之一.

    作者:陈梦云;陈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足月前胎膜早破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恰当地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67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09%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6周PPROM新生儿的窒息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5~36+6周者.结论预防足月前胎膜早破的发生及恰当处理胎膜早破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培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节镜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6例病人在关节镜下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治疗.结果 66例均治疗有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关节交锁消失,无治疗后症状加重者.1例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停止注射后症状消失.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有较好疗效.

    作者:吴振贵;袁跃群;邗培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T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包括:腹水(21例,100%);腹膜不规则黏连(17例,80.9%);腹膜结节(7例,33.3%);大网膜受累(14例,66.7%);肠系膜受累(15例,71%);盆腔肿块(12例,57.1%)和胸膜受累(10例,47.7%).结论腹膜间皮瘤早期腹膜病变CT检查不易发现,当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广泛增厚黏连时,CT检查可提示此病的诊断,但不易与卵巢癌和转移瘤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

    作者:戴燕彬;卓岳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致吞咽障碍进食促进技巧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吞咽障碍系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与吞咽功能有关的肌肉无力、不协调、瘫痪或运动不精确所致[1].吞咽障碍不仅可引起营养不良、误吸、误咽,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而且长期鼻饲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与并发症.我科2002年8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8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静;张元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特拉唑嗪联合前列通瘀胶囊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联合前列通瘀胶囊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特拉唑嗪2 mg,每晚1次口服,同时服用前列通瘀胶囊2 g,每日3次饭后口服;对照组46例仅服用相同剂量的前列通瘀胶囊,疗程均为2~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例16例,总有效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9%(P《0.05).结论特拉唑嗪联合前列通瘀胶囊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丁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子宫切除术式,以减少传统术式的并发症.方法 48例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进行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并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疼痛程度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良性病变又有切除指征者,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作者:郭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并发肺水肿的治疗

    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常见的原因是在中毒急性期因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出现急性肺水肿,或由于反跳或中间综合征以及呼吸道管理不当等所致.其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这一严重临床表现,尚未引起临床上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问题,结合我们临床资料作如下讨论.

    作者:姜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化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尤其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生长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反复穿刺、创伤大且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我科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对2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灌注化疗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文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位性难产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方法对头位难产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中剖宫产37例(61.7%) ;胎头吸引术11例(18.3%),徒手旋转胎头后阴道分娩12例(20.0%).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可以试产;而严重的胎头位异常,必须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及时诊断、维持较好的产力并及时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脑梗死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5年6月392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用四格表法χ2检验、优势比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LDL-C》2.6 mmol/L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胆固醇(TC )》5.2 mmol/L、甘油三酯(TG)》1.7 mmol/L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用LDL-C/HDL-C》2.5,LDL-C》2.6 mmol/L这两个指标来预测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合理的.

    作者:何文芳;李志忠;李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在产科急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 年间22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病例.结果产科急诊子宫切除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9 ‰,其中胎盘因素13 例,子宫破裂8 例,宫缩乏力1 例,子宫次全切除20 例,子宫全切除2 例.结论子宫切除是一项抢救产科危急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剖宫产操作、合理应用宫缩剂引产是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云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艾滋病筛查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初筛实验与确认实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室2000~200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筛实验一阴一阳标本确认实验阳性率0%,双阳标本确认阳性率44.7%,两种试剂初筛实验标本光密度/临界值(S/CO)≥6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90.9%.结论两种试剂初筛S/CO≥6标本,虽可上报疫情,但应尽快送确认实验室做确认实验.

    作者:常宏伟;刘国生;张辉;李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