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天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手术室2017年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的病人,观察所有病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平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75±1.35)d,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均有所改善,终康复出院.结论: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在置管期间辅助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田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优质服务在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因患白内障而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服务,对比研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后视力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后视力值显著较高,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眼科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服务,具有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程度、改善视力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等多种优势,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调查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原因,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方法:调查人工气道拔管原因并分析缺失因素,并针对性的对缺失因素进行宣传教育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人工气道的缺失因素,通过学习教育的方式降低了缺失因素的发生机率,进而降低了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讨论:通过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和缺失因素的调查和针对性教育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内人工气道非计划拔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仇秀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互动式护理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对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 以回顾性的形式对某社区84例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行互动式护理的42例划分为观察组,行常规宣教护理的42例划分为对照组,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行互动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互动式护理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
作者:许耀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掌指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和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间100例掌指骨骨折病例,将其随机分成K组与G组,各50例.K组采取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治疗,G组采取钢板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依照骨折部位分别以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掌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的愈合时间短于克氏针固定(P<0.05),TAFS评分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近节指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愈合时较克氏针固定短(P<0.01),但两者TAFS评分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节指骨骨折钢板固定TAFS评分优良率较克氏针固定组低(P<0.05),两者愈合时间基本相近(P>0.05).结论:综合来看,掌指骨骨折采取钢板固定恢复效果比克氏针固定要好,但中节指骨骨折患者以克氏针固定效果更好.2种固定方法各具特点、各有优劣,需视具体情形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兰绍敏系威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威海市名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40 余年.兰教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在学期间熟读医家经典著作,在治病过程中,注重辨病辩证相结合,用药灵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突出.本人非常有幸成为兰老的学术经验传承人,跟随老师门诊学习,继承和发扬兰老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作者:连增福;王英淑;兰绍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肝胆疾病患者在外科手术期间接受柔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胆疾病患者在外科手术期间接受柔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
作者:翁西卓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氧化应激增强有关.氮自由基(RNS)和氧自由基(ROS)是为常见的增强机体氧化应激通路,破坏DNA稳定性的不利因素,而碱基切除修复系统又是修复因氧化应激而受损的DNA碱基为重要的系统,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作为碱基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成员,在修复氧化损伤的DNA碱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就OGG1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必晓;梁林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共选取抗高血压处方2065张,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使用情况及药物使用频率进行分析,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规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方案中以单一用药使用量多,其次为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四联及以上用药.DDDs排在前5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替米沙坦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非洛地平缓释片.以下10种药物中,DUI>1占据药物总比例的60%.结论:我院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越来越重视对复方制剂的使用,联合用药率明显提升.抗高血压药物应长期使用,以促进高血压疾病达标率及控制率水平的提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徐毓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供临床参考.方法 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对13例采用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进行护理.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加强出院后随访,观察三个月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行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后,1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2.31%;上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 ml;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成功的12例患者当中,有11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上机血流量在250~350 ml,内瘘功能良好.结论 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行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病人对手术的知晓率.
作者:梁坤凤;陆世颖;李海兰;曾红莲;何蓓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家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64%>82.14%)、自我管理效能评分[(92.35±3.71)分>(79.91±4.26)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0.14±3.41)分>(78.54±4.86)分]相对更高(P<0.05),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29±1.51)分<(14.97±2.75)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家庭护理的开展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作者:郭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需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造影术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统计本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失败,其中1例患者桡动脉存在一定的畸形,从而导管无法通过,造影未成功;另1例患者存在桡动脉痉挛的现象,且难以缓解.同时,在本组患者中并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出血量相对控制难度低,且患者恢复期较短,是一种极为安全且有效的介入方式.
作者:张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康复医学科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6月6月的收治1124例患者,通过总结其影响因素,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其跌倒预防发生效果.结果:实施后,跌倒事件发现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护士自我能力评价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相关培训及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三方都能够充分掌握防范跌倒的相关知识,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作者:王春丽;曹苏娴;查天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41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治疗上,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与常规剂量相似,且小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更高,故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荣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6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6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110例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196%.院内感染率与年龄、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诊治、抗生素种类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减少侵入性诊治,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曹振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92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同时,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92例患者设为干预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取常规中药质量管理方法对我院中药房进行管理,2017年2月-2018年2月则采取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我院中药房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中药调剂差错率和药品发放差错率.结果 参照组的中药调剂差错率和药品发放差错率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中,可有效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率和药品发放差错率,对于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各医院的重视.
作者:贺茂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指标、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咳嗽、胸闷、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护理后1秒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F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FEV1%与PFE显著较高,咳嗽、胸闷、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不仅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潘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首次活动时间以及平均睡眠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肿瘤根除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其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作者:毛莉;张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高血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基于其入院顺序纳入优质组与常规组(n=41).常规组予以一般护理,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优质组与常规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优质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降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与常规组患者数值比较存在显著区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严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临床运用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定位诊断肛瘘的准确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疑似为肛瘘的患者在术前应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进行诊断,并与肛瘘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经三维肛肠超声证实为肛瘘,其中26例为单纯性肛瘘、24例为复杂性肛瘘,并经过手术的验证.三维肛肠超声检查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28例,其中包括经括约肌瘘26例,括约肌楼2例及括约肌外瘘2例,有26例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结合瘘管造影三维重组对肛瘘内口的检查准确率为92.0%.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可以实现对肛瘘患者的有效诊断和定位,有效的诊断肛瘘的分型并且提高了诊断效果,为手术提供了有利的图像依据.
作者:吴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