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邬琼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探析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行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疏导、切口护理、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出现1例(2.63%)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不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降低了复发率,应用效果良好.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ICU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重症患者6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另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偏低(P<0.05).观察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pitz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消除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个性化护理在乳腺恶性肿瘤术后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个性化护理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依据双盲法将她们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40例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个性化护理,对两个小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SAS评分(43.3±8.6)分、SDS评分(44.1±9.1)分,对照组(34.6±7.3)分、(35.1±8.3)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对照组8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护理中效果可观,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赵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妇产科产褥期产妇118例进行研究,将11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产后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产后访视护理后,产妇的健康信念明显提高,与对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为两组患者采取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采取产后访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产妇妊娠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活动情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所取得临床效果,探究品管圈活动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按照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第二组50例患者行品管圈活动,对术后活动当日下床活动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在患者术后活动情况分析之中,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中下床活动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可有效的缩短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疗效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对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体温情况的综合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8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设立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治疗有效及体温变化情况.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P<0.05);研究组患儿正常体温恢复时间为(2.36±0.62)d,对照组患儿正常体温恢复时间为(4.11±0.59)d,两组数据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尽快降低患儿体温,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情况,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适用于临床.

    作者:刘海霞;韩利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随访分析

    目的:对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追踪.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聚桂醇药物硬化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患者曲张静脉无复发(97.5%),1例治疗后1年交通支复发(2.5%).术后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硬结节24例(60%),神经官能症状1(2.5%)例,色素沉着35例(87.5%)等.结论: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外观美观、住院周期短、无麻醉风险.

    作者:解银立;支兴兴;翁高洁;朱锐;杨丽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自身的水平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在医疗结构的管理当中,如何保证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管理,对于医疗水平的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分析其在具体应用当中的效果以及措施,能够更好的改善无菌物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医疗服务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必须要强化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出品管圈在改善无菌物品管理当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杨晓婷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主要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9月间收治的13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价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生命活力评分、社交积极性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丽琼;郑素琼;伍帆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皮肤真菌感染患儿18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初诊为皮肤真菌性感染且有典型皮损症状,对患儿进行直接镜检和皮肤镜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6.56%(161/186);皮肤镜检查的阳性率为67.74%(126/186),直接镜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镜检查(P<0.05);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性皮肤病:两种方法对手足体股癣、头癣及马拉色素毛囊炎等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而花斑糠疹、甲真菌病疾病的诊断阳性率直接镜检均分别显著高于皮肤镜检查(P<0.05).结论皮肤镜用于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对手足体股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真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

    作者:李后峰;司鲁南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本文将护理标识作为论述中心,基于泌尿外科护理的安全管理问题,就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揭示.方法:依托样本分析法,样本数据来源:前来我院治疗,取得其本人同意和支持的泌尿外科患者,拟定的样本总量为236例.根据安全管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分成对比组(118例)及试验组(118例),分别实施常规泌尿外科护理及护理标识式安全管理,观察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3/118)显著低于对比组的10.1%(12/118),数据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同时与对比组相比,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94.9%:80.5%),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为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标识式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小泌尿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临床护理泌尿外科患者的理想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医院药事管理的有效方法,以临床合理用药咨询为例.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017年间开具的药品处方中随机抽取2000份作为观察组,并从中收集开具药品处方2000份作为对照组.调查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药事管理,观察组接受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开具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医院药事管理而言,临床合理用药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确保临床安全用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樊琪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氧化应激通过JNK通路损伤血睾屏障的机制

    男性不育是当今社会相对普遍的问题,影响约5%的男性人口.其中缺陷的精子功能已成为其大的确定原因.近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不育病因学方面起一主要作用.适量低浓度的ROS在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当ROS产生超过精子有限的抗氧化方防御时,就会诱导氧化应激,造成BTB过氧化损伤进而危害精子的存活力和功能.随着分子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氧化应激损伤BTB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ROS介导细胞内信号通路机制.因此,清楚氧化应激损伤血睾屏障的分子机制对ROS引起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等男性不育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氧化应激通过JNK通路损伤血睾屏障的分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陶梦;张瑞祥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18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000例儿童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给予强化免疫的研究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7.11%,给予常规疫苗注射的对照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19.70%,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2.06%,对照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17.1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具有良好导向,有效提高儿童及家属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适用于临床.

    作者:和全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我院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选我院100例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急诊科护生对维权知识和临床应用在浅静脉留置针的了解情况发现,我院不同职务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对于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知识了解程度各有不同,成绩的差异性较大(P<0.05);通过调查对于静脉输液相关条目答题的正确率情况发现,我院护士对于药物刺激性强弱与输液关系了解的较好,回答正确率达到96.23%,但是其他相关条目回答的情况有待提高;通过调查护生对于注射部位相关的条目答题的正确率情况发现,我院护士对于注射部位相关的条目答题的正确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结论:对于急诊科护士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励护士的潜能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秦文文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手术器械交接方法的改进与成效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交接手术器械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改进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成效,希望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将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资料调查和现场取证的方式,对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交接中使用的改进方法以及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对具体成效进行评估.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主要以现场交接的方式进行手术器械交接,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器械混淆、器械不完整、配件不全、清洗不达标、器械功能不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改进了管理方法,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对手术器械交接等具体工作做出了规范化的安排,并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规范管理流程,使医院综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减少手术器械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问题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交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交接方法,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感染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各医院需要借鉴先进方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李倩;杨岩岩;王鹤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浅析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16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16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杨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音乐疗法在眼外伤小儿及家属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音乐疗法在眼外伤小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眼外伤患儿及其家属,利用抛硬币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和其家属,除做一些常规疗法外,也给予音乐疗法.对照组患儿和其家属,只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眼外伤恢复情况,并运用焦虑评定量表测评.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恢复情况较好,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情况平均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应用在眼外伤患儿及家属中对治疗病情有显著疗效,保证能够小儿视力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小儿家属焦虑情况的发生.

    作者:刘蓓蓓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和分析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近一年内我院治疗的10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对不同症状的黄疸患儿进行不同的细致的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所有的黄疸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细致的护理,全部健康出院.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有着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黄疸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韩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饮茶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饮茶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冠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至4月间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新发病例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确定的非心血管疾病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的饮茶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饮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结果饮茶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其调整OR值为0.345.尤其饮绿茶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P=0.001,P=0.019),其调整OR值分别为0.280.随着饮茶浓度的增高,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P=0.003),调整OR值从0.404降低到0.242;且随着每月消耗茶叶量的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也在降低(P=0.002),调整OR值由0.356降低到0.194.结论饮茶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且随着饮茶浓度和每月消耗茶叶量的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尤其是饮绿茶者.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皮肌炎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例的观察与护理

    本篇报道即是护理一位62岁老年女性患者,因皮肌炎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该患者病情好转.期望通过借此经验的分享,提供护理人员照顾相关个案的参考,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