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晶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玺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家庭责任医生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管理科持续对2015-2017年间8个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慢病随访、录机质量控制,分析査桥片区各团队人员在慢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按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将慢病管理质量逐步提高.结论通过有效地慢病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控制,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讨论有效地慢病管理方式对社区慢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慢性病患者管理自我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推动了家庭责任医生对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自我提高的要求.
作者:倪亚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对照观察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5例行人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舒适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自理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感,提高其身心舒适程度,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莫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本文分析UBM检查与诊断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方式和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到我院接受检查的眼部肿胀不适、眼痛、高眼压患者500例(1000只眼),对其进行了UBM检查,随后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虹膜睫状体囊肿诊断.结果:本次UBM检查结果显示,本次实验患者中,有12例患者(18只眼)被诊断为虹膜睫状体囊肿,检出率为3.60%;有7例患者(12只眼)被诊断为单发性囊肿,占比66.67%;有5例患者(8只眼)被诊断为多发性囊肿,占比33.33%.结论:UBM检查结果能够为虹膜睫状体囊肿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籍雪 刊期: 2019年第20期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更新换代,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获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科护理是医学治疗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推动内科护理的进步能够促使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但是,现阶段的内科护理依然存在很多的治疗风险,并且管理机制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必要的解决初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内科护理更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以及预后效果.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取我院消化内科86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比应用及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行为习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以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行为习惯及恢复环境,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作者:张喜林;张凤玲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交接手术器械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改进的策略以及具体的成效,希望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方法:将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资料调查和现场取证的方式,对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交接中使用的改进方法以及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对具体成效进行评估.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主要以现场交接的方式进行手术器械交接,对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器械混淆、器械不完整、配件不全、清洗不达标、器械功能不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改进了管理方法,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对手术器械交接等具体工作做出了规范化的安排,并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规范管理流程,使医院综合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减少手术器械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问题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交接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交接方法,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感染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各医院需要借鉴先进方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作者:李倩;杨岩岩;王鹤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对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2的8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满意度;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确切.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何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法随机选取本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展开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将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记录.结果针对20所基础医疗机构和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在所有的医疗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有4个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接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模式卫生的服务,所占百分比为18.1%,公共卫生医生人数占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和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是9.0%和11.1%;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人员普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有较深的认识,但是对于医生和护士而言,却对工资、工作量以及各项的福利待遇较为感兴趣.结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不断的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有效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组织好内部工作,加强评估以及督导工作以及全面落实信息化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顺利的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作者:杜钟琦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在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分析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胃肠外科术后患者,选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品管圈活动的2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21.93±4.59)h、术后24h内完成下床活动率95.65%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效果理想.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呼吸护理,并分析其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加入呼吸护理.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95%VS52.38%,),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24%VS80.9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呼吸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鑫;曹云辉;陈春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风险规避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参考双盲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验证比较两组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形成检验计算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可有效规避风险.
作者:吴露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了心脏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1月的心脏外科护理实习生共计8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到观察组和常规组,各组护生均为40人,其中,常规组护生实施常规化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之后对两组护生的出科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经过系统化的临床路径管理后,其出科成绩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生,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护理实习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更加有助于其出科成绩的提升,且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很有帮助,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作者:唐旭飞 刊期: 2019年第20期
通过了解国内外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产妇自身、新生儿以及家庭.
作者:高改改;查晓飞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通过病理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均进行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与增强CT检查,观察与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3cm与>3cm肝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结果:两种检测方试的检测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有11个,使用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为88.46%,使用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为87.06%,两种检测方试检测的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能够发现更多的肝脏结节性病变现象,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对于患者肝脏内的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倪华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本篇文章中将针对妇产科医生在进行妇产科急救期间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论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部妇产科医生24名作为此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医生在妇产科急救模拟培训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记录,对比终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终评分结果,该24名妇产科医生的妇产科急救工作综合效率、整体质量明显优于之前.结论:给予妇产科急救病患科学、快速的抢救措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要十分重视;每一位妇产科医生在工作期间都要明确个人的职责和责任.
作者:李襄渝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选我院100例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急诊科护生对维权知识和临床应用在浅静脉留置针的了解情况发现,我院不同职务和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对于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知识了解程度各有不同,成绩的差异性较大(P<0.05);通过调查对于静脉输液相关条目答题的正确率情况发现,我院护士对于药物刺激性强弱与输液关系了解的较好,回答正确率达到96.23%,但是其他相关条目回答的情况有待提高;通过调查护生对于注射部位相关的条目答题的正确率情况发现,我院护士对于注射部位相关的条目答题的正确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结论:对于急诊科护士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励护士的潜能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秦文文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胃肠手术后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提升早期下床执行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病例数为8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加快康复.
作者:郑晓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深化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到我院治疗眼底病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4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深化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眼底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化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林林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从我们医院中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从其中找出比较适合进行实验的90个病人,将选取的病患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西医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针灸配合瓜蒌红花饮的方法治疗,对两个实验小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得多(95.56%>75.56%);VAS评分观察组较低,且P<0.05.结论:使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更佳.
作者:李锐 刊期: 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