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李凤媚;林蓉芳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和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58例,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29),将未发生的分为对照组(n=29),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通气方式、通气时间、是否留置胃管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通气方式、通气时间以及是否留置胃管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通气方式、通气时间以及是否留置胃管,应当给予相应的预后护理措施.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参与本次调查患者中,有72例患者能够遵医嘱用药,用药依从性为90%;有70例患者掌握药物的副作用,毒副作用知晓率为87.5%,有66例患者能够掌握药物基本常识,知晓率为82.5%.结论:在日常治疗中,有效的用药物依从性以及治疗依从性,能够降低因服药依从性不佳而引发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和发病率.因此在日常治疗中,应为患者讲述坚持服药的依从性,同时应叮嘱患者按医嘱服药,并且开展培训邀请患者参与提升患者对药物相关常识掌握情况,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服用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赵晓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细节优化护理在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及抑郁情绪改善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细节优化护理在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及抑郁情绪改善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乳腺炎占2.13%,子宫内膜炎占4.26%,住院时间(8.48±2.31)d.同时,患者焦虑评分(35.16±2.01)分,抑郁评分(37.94±1.18)分.结论:细节优化护理,可为初产妇生产后,提供心理和生活上的综合护理,患者产后身体康复效果提升,心理抑郁情绪也明显改善.

    作者:宋丹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层级护理干预应用在ICU护理及对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ICU患者实施层级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34名我院ICU护理人员,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7名,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另选取同期于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每组各10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ICU护理形式,实验组行层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及患者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环境护理、护理文书、安全护理、实践技术等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ICU患者感染率(2.00%)低于参照组(11.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ICU中实施层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率,对院内感染控制起到了积极影响,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及对肺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对于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患者,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FEVE及PEF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靳蓉晖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18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000例儿童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给予强化免疫的研究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7.11%,给予常规疫苗注射的对照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19.70%,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2.06%,对照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17.1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具有良好导向,有效提高儿童及家属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适用于临床.

    作者:和全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眼视光验光技术教学的革新分析

    社会经济大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们对眼镜行业和医疗部门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优化技术教学改革,从而使得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文章结合当前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发展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实验教学等方面思考怎样实现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技术教学的革新,旨在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眼视光验光技术专业人才.

    作者:王磊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58例,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29),将未发生的分为对照组(n=29),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通气方式、通气时间、是否留置胃管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通气方式、通气时间以及是否留置胃管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通气方式、通气时间以及是否留置胃管,应当给予相应的预后护理措施.

    作者:李凤媚;林蓉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妇产科医生在妇产科急救中应具备的素质探究

    目的:本篇文章中将针对妇产科医生在进行妇产科急救期间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论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部妇产科医生24名作为此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医生在妇产科急救模拟培训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记录,对比终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终评分结果,该24名妇产科医生的妇产科急救工作综合效率、整体质量明显优于之前.结论:给予妇产科急救病患科学、快速的抢救措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要十分重视;每一位妇产科医生在工作期间都要明确个人的职责和责任.

    作者:李襄渝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治疗研究进展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血液黏稠度增加,打破凝血功能平衡导致的.其发生常伴有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如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等的形成,严重者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松育;许梅花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麝香酮含量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麝香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毛细管色谱柱为CYCLOSIL-B(30m×0.25mm×0.25μm),进样口为200℃,FID检测器为220℃,采用程序升温118℃保持2min,以50%/min升至220℃保持10min.结果:经过试验可知,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测定醒脑静注射液中的麝香酮含量,终其注射液中的麝香酮在8.706~174.12g·mL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于醒脑静注射液中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姚永顺;刘洪冕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划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为常规组、研究组,其中常规组32例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32例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研究组院内再复发、再PCI术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其预后,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作者:黎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效果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视行延续性护理对其自护能力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依据数字表抽取法予以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重视延续性护理模式的运用,对照组50例仅行常规出院指导,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即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即心脏性猝死、症状性心衰、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视行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自护行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

    作者:张凤;王茹;吴丽霞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疼痛门诊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在疼痛门诊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000例疼痛门诊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经对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疼痛门诊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诗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85例ACI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方式分为常规组(n=42)、早期组(n=4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NIHSS评分均下降(P<0.05),BI评分均升高(P<0.05),护理后早期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BI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布、总满意率与常规组等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ACI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不仅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还可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刘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循经按摩治疗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合并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经按摩治疗慢性心理衰竭(CHF)患者合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CHF合并焦虑症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CHF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循经按摩治疗,24周后观察相关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AD-7评分和MLHFQ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GAD-7评分为(2.05±0.92)分,MLHFQ评分为(13.28±4.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1.51)分、(25.02±4.39)分(P<0.05).结论:增加循经按摩治疗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史艳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例月经不调患者为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18年9月期间,其中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月经不调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丁梅霞;李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研究

    目的:讨论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市的76例HIV感染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对其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进行检测.结果: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情况中绝对值个数≤200个/μL占比多;年龄、文化程度因素在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中的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76例HIV感染者中属于晚发现患者数量居多,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因素及早对其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ICU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重症患者6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另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偏低(P<0.05).观察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pitz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消除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意愿,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优质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少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