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佳;张洁
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国家的形势不容乐观.关于该病的防治研究的脚步自从1976年首次发现该病开始至今从未停歇.各国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早日痊愈出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关于该病的预防疫苗研究和治疗新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
作者:那琳;许梅花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本篇文章中将针对妇产科医生在进行妇产科急救期间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论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内部妇产科医生24名作为此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医生在妇产科急救模拟培训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记录,对比终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终评分结果,该24名妇产科医生的妇产科急救工作综合效率、整体质量明显优于之前.结论:给予妇产科急救病患科学、快速的抢救措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要十分重视;每一位妇产科医生在工作期间都要明确个人的职责和责任.
作者:李襄渝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大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素、苷元以及大豆苷等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葛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从在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在高血压与高粘滞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在脑血栓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葛根的用途展开研究.
作者:任小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尤琳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3月-10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室速的不同分为4组,同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全部患者检查阳性率为35.83%,其中Q波变化4例,所占比例为9.3%,R波变化6例,所占比例为13.95%,T波变化16例,所占比例为37.21%,ST段变化17例,所占比例为39.53%VT在2-4h的B组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行心电图检查可进到明显的非典型性变化,其中T波的变化为明显,可以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张绍勤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辅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针对目标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9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辅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总疗效,统计并分析患者平均体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x2=5.5148,p<0.05),且经一段时间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t=62.5428、30.3372,p<0.05).结论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辅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更佳,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杨亚斐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玺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疑似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肺功能检测及激发试验结果,找出它们的相关性,探寻更简单、高效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方法.方法:对120例呼出气一氧化氮在25-250PPb,且肺功能正常(FEV1>80%)的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把患者按照ENO水平高低分为三组,每组40人,A组ENO在25-59,肺功能FEV1平均值90,B组ENO60-89,FEV1平均值89,C组ENO在90-250,FEV1平均值88,男女均等,进行相同方法、相同试剂(10%氯化钠)的支气管激发实验后,观察肺功能FEV1的变化水平及激发试验阳性率,找到ENO与肺功能FEV1、气道高反应、激发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联系性.为了能更直观的观察FEV1的变化,现将每组FEV1的值求出平均值,并作图如下.由于ENO与年龄、性别、饮食吸烟、运动、药物有关,测试前嘱患者避免影响因素.结果:ABC三组患者在进行相同方法的支气管激发试验后,A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并无明显变化,40例患者中无阳性患者;B组患者随支气管激发试剂的逐步增加,肺功能FEV1呈逐步轻微下降趋势,40例患者中仅出现3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5%;C组患者肺功能FEV1明显下降且在给予低剂量激发试剂是已有2例出现阳性结果,在给到中高剂量时,40例患者中已有38例出现阳性结果,阳性率达95%.结论:发现ENO增高明显的实验组在给予相同量的10%氯化钠激发试剂后,FEV1下降趋势越明显,气道高反应越明显,激发实验阳性率越高.
作者:李若岚;余泽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为时间段,以门诊就诊的病人86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二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少,医疗纠纷发生率低,数据经过检验分析,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护患沟通中运用人文关怀护理,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少,医疗纠纷发生少.
作者:李敏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的输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纳入的36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并随机抽取与患者ABO同型的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观察微住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下进行输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我院36例患者经过输血治疗后,有效率75.00%(27/36),部分有效率25.00%(9/36),无效率0.00%(0/36);输注后的体温、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输注前相比无差异(P>0.05),但Hb水平较输注前升高(P<0.05),其中所有患者平均Hb水平为(52.07±5.89)g/L,供者平均单袋输血量(213.25±14.02)ml.结论通过微住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后,进行输血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中效果明显,稳定其体温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潘秋燕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音乐疗法在眼外伤小儿及家属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眼外伤患儿及其家属,利用抛硬币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和其家属,除做一些常规疗法外,也给予音乐疗法.对照组患儿和其家属,只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眼外伤恢复情况,并运用焦虑评定量表测评.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恢复情况较好,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情况平均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应用在眼外伤患儿及家属中对治疗病情有显著疗效,保证能够小儿视力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小儿家属焦虑情况的发生.
作者:刘蓓蓓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ICU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重症患者6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另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偏低(P<0.05).观察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pitz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消除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探讨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皮肤真菌感染患儿18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初诊为皮肤真菌性感染且有典型皮损症状,对患儿进行直接镜检和皮肤镜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直接镜检的阳性率为86.56%(161/186);皮肤镜检查的阳性率为67.74%(126/186),直接镜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镜检查(P<0.05);对于不同类型的真菌性皮肤病:两种方法对手足体股癣、头癣及马拉色素毛囊炎等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而花斑糠疹、甲真菌病疾病的诊断阳性率直接镜检均分别显著高于皮肤镜检查(P<0.05).结论皮肤镜用于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对手足体股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真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
作者:李后峰;司鲁南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中对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2的8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满意度;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指标、胸腔镜肺癌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维持体温水平、术后下床、进食和出院时间、胸腔镜肺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确切.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研究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共10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应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15%,远高于对照组的73.08%,数据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通气功能.
作者:杜宇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管理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8月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活动,包括确立主题、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确认,比较QCC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投诉建议及不满意条数由140人,下降至79人;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为98.38%,较活动前94.9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规范护士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增加科室的凝聚力,QCC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工具.
作者:刘晶晶;钟卫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小儿白血病PICC(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均行PICC置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25例,采纳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采纳优质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较对照组(28.00%)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小儿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期间机械静脉炎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李艳敏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评价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控制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录入患者88例,均为我院因习惯性流产就诊患者,在计算机表法分组原则下,将所有患者处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两组均实施烯丙雌醇治疗,另外观察组联合利托君治疗,对照组联合硫酸镁治疗,评价指标选择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保胎成功率以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保胎成功率以及症状积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更优值,且终以P<0.05结束.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应用烯丙雌醇的基础上联合利托君,不仅促进临床效果提升,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崔高祥 刊期: 2019年第20期
介绍常规薄层色谱和高效薄层色谱分析方法,以及薄层色谱与联用检测技术在医药、生物制品领域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白春艳;白艳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本研究旨在对引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总结出相关的疾病预防措施.本研究选取了本院60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60位未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此120位老年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并适当地进行干预治疗.研究发现,肥胖、心情抑郁以及高胆固醇等都是引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明显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引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