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平
目的:探讨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91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使用不同的药物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而且在治疗后分析比较评价指标内容.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48.89%,低于观察组的58.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血管功能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治疗用药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普遍推广.
作者:侯大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术的22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度、手术相关指标及寒战发生率.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两组患者麻醉开始时的鼻咽温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分钟、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更趋向于正常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同时可优化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同时可降低寒战的发生率,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肿瘤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放化疗的12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参照组(63例)和研究组(63例),在治疗期间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SAS的评分分别为(50.79±9.21)、(43.68±8.32),t=4.5469,p=0.0000;SDS评分分别为(49.96±9.86)、(42.62±8.85),t=4.3972,p=0.000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在加强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都得到有效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放化疗患者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治愈自信心,进而改善疗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张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癌痛患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行护理方案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2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实行常规护理加全程疼痛护理的另2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直肠癌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实验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实验组爆发性疼痛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接受全程疼痛护理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对于患者爆发性疼痛的发生概率降低有显著效果.
作者:谢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分组研究,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35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宁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依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症状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包桂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宫外孕为临床多发异位妊娠,诱因复杂,一旦孕囊破裂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宫外孕以药物保守疗法、手术疗法为主,且不同方法效果不一.现就国内临床上对宫外孕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岑俊霄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通过病理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均进行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与增强CT检查,观察与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3cm与>3cm肝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结果:两种检测方试的检测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有11个,使用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为88.46%,使用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为87.06%,两种检测方试检测的正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MRI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能够发现更多的肝脏结节性病变现象,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对于患者肝脏内的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倪华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与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上报的16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结果16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差错占30.0%、烫伤占5.0%、坠床/跌倒占15.0%、皮肤损伤占20.0%、液体外渗占20.0%、延误检查占10.0%.护士的工作时间越长、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护士学历越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P<0.05).结论增强儿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科室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以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杨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体温、血常规、双肺呼吸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宣莹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随着建筑业、交通事业的发展,骨科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骨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且骨科治疗患者多需长期住院,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增加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常规骨科护理仅强调骨科疾病的康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患者以及临床的基本需求.如何及早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降低护理风险,是当前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时宝萍;段伟锋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0例,并做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耳共检出病原菌为89株,其中前5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观察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的药敏试验情况有所不同:革兰阳性菌中葡萄菌属对头孢唑林、红霉素和奈替米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头孢曲松均为高敏感;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均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这些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韦正忠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36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甲组,3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种术式应用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卧床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随访半年,实验组Harris评分、PS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术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能取得一定效果,而后者并发症更少,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故建议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礼科;朱德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在医院的门诊部,每日具有较多人进行排队候诊,由于医生诊断时间较长、使患者候诊时间也不断延长,在门诊导医分诊工作进行优化,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其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满足每位门诊患者护理需求,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
作者:凌诗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对象为此时间内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者的护理价值.结果:相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数据差异经过系统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满足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卧床时间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孙万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40例,分析不同麻醉后患者麻醉舒适度、麻醉前后生理指标情况.结果:在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等指标上,全麻组用药前后数据波动明显,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疼痛率上,腰硬联合麻醉组为67.5%,全麻组15%,联合组为2.5%,与联合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的VAS疼痛评分上,腰硬联合麻醉组(2.81±2.10)分,全麻组(5.17±0.97)分,联合组为(2.08±0.52)分,与联合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可以有效的发挥麻醉镇静的效果,全麻手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疼痛可能性,但是术后疼痛更明显,麻醉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情况降低更为明显,具体方式需要依据患者情况而定,不同麻醉方式因人而异,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佳的麻醉方式.
作者:邵海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抗体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方法.结果:经过相应处理后,标本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均无异常.结论: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对高效价冷抗体标本处理后进行正定型时可获得正确定论,且交叉配血患者输血后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张兴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服务,分析不同护理服务后患者生存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上,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明显多于对照组72.5%的比例水平,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状况更为优质.
作者:王茹;丁晓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内接收的小儿肺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存性、各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依存性96.9%,对照组81.8%,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3.11±1.22)h,肺部啰音消失(5.25±1.22)d,咳嗽症状消失时间(5.11±1.22)d,X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6.11±1.00)d,各症状消失用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淑贤 刊期: 201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60例感染科患者,依据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分析不同护理管理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医疗纠纷发生率与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和3.33%,对照组为10%和23.3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整体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高雅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