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性溃疡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研究

顾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胃镜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微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腹痛组和胃肠反应组,对其分别进行胃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显示腹痛组溃疡面直径大于2cm比例显著大于胃肠反应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与胃肠反应组相比,腹痛组消化道炎症占比较大,其消化道萎缩及黏膜增生占比则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病理学检查结合胃镜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心理评分较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用于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钟沅言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家庭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评估两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干预能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缓解疼痛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作者:白洁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亚低温脑保护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治疗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局部亚低温的保护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以及脑水肿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50%、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0%、32.50%(P<0.05).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亚低温脑保护方式,具有减轻脑水肿及脑出血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的作用效果,安全性更高.

    作者:马远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开展本次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41例患者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1例患者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对比急救观察指标、心功能.结果: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诊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经,试验组较短(P<0.05);心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较优(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还可以缩短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凯键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率的影响评价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6例晚期肺癌患者,经单双病号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身体活力、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率存在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时预防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即为对照组)与60例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即为低血糖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分析糖尿病低血糖发病原因.结果:低血糖组年龄在60岁以上个体、体质量(BMI)超过24kg/m2个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6%个体、Morisky依从性量表得分低于6分个体、糖尿病病程超过3年的个体以及有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个体所占比例均超过对照组,P<0.O5.结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个体年龄、体质量、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医嘱依从性以及生活方式均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孙洪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眼底出血采用护理干预的远期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以眼底出血患者为例,分析护理干预的远期康复效果.方法:以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护理干预为核心的护理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黄斑厚度情况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CQOL-74)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视力情况差异、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差异与黄斑厚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视力情况及黄斑厚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护理后的视力情况与眼底状况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眼底出血患者的远期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米任娟;夏青;孟婧雪;崔艳利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18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000例儿童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给予强化免疫的研究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7.11%,给予常规疫苗注射的对照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19.70%,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2.06%,对照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17.1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具有良好导向,有效提高儿童及家属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适用于临床.

    作者:和全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的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序号排列,根据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两组患者都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达标情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营养指标,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秦雪;戴怡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玺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差异,患儿被分成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护理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优势突出,P<0.05.结论:在护理新生儿黄疸中选择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尹雨涵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

    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维生素D治疗;2组为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88%和7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顾伟峰;封云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临床路径管理在心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研究了心脏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1月的心脏外科护理实习生共计8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到观察组和常规组,各组护生均为40人,其中,常规组护生实施常规化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之后对两组护生的出科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经过系统化的临床路径管理后,其出科成绩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生,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护理实习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更加有助于其出科成绩的提升,且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很有帮助,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作者:唐旭飞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综合疗法对减轻疼痛、改善骨密度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27例行补钙+止痛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7例行综合疗法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治疗1年后的疗效.结果:①实验组治疗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不同区域(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补钙、止痛、钙代谢调节、性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骨密度,减轻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礼科;朱德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干预及体会

    目的:观察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常见反应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6.4~2017.8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例患儿,30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甲组),灵30例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两组患儿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上升高值、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经比较,均有较明显差异(P<0.05);乙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7%,高于甲组73.3%(P<0.05).结论:小儿患者输液期间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输液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金瑶瑶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体会

    目的:通过家庭责任医生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管理科持续对2015-2017年间8个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慢病随访、录机质量控制,分析査桥片区各团队人员在慢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整改措施,按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将慢病管理质量逐步提高.结论通过有效地慢病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控制,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讨论有效地慢病管理方式对社区慢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慢性病患者管理自我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推动了家庭责任医生对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自我提高的要求.

    作者:倪亚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定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43例,采纳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43例,采纳微创介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肌瘤体积.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显著较对照组(69.77%)高,研究组治疗后肌瘤体积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纳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阴道流血等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翁高洁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入108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登记簿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统计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应用前景可期.

    作者:王兆娥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方法:将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14%:口干2例、鼻痒3例、恶心2例、食欲不振2例,有效率71.43%: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口干1例、鼻痒0例、恶心1例、食欲不振1例,有效率92.86%: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给予过敏性鼻炎患者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过敏煎,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每个科室报告的100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ADR),对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且提出合理用药意见.结果:100例患者中女性ADR出现概率明显低于男性,并且ADR出现概率高的年龄段是32-39岁(58.00%),相对于其他各个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DR患者的给药方法主要是单独用药,而给药渠道主要是静脉注射.结论:氟喹诺酮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抗菌性药物,临床应用中应充分掌握禁忌症以及适应症,尽可能防止不正确联合用药,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减少ADR出现概率.

    作者:张星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