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功能锻炼装置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玉超杰;李鼎斌;沈茂荣;谢富荣;韦文武;田纲;江成;周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功能锻炼装置, 运动疗法, 早期,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功能锻炼装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通过对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部功能锻炼装置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天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64±1.502个月(1~6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8.273±1.191分,治疗后10天为6.818±1.834分,治疗后1个月为4.364±1.748分;NDI评分治疗前为36.285±4.808%,治疗后10天为32.243±4.399%,治疗后1个月为28.281±4.034%;患者VA8评分、NDI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功能锻炼装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早期可取得良好疗效.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酮替芬、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变应性咳嗽患者接受酮替芬、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变应性咳嗽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试验组则接受酮替芬、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IgE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咳嗽患者接受酮替芬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彭建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5月31日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其早日康复.

    作者:吴李香;应成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可靠,对于促进患者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郭彦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在退热、镇静、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0mg/kg,qd),试验组则静滴阿奇霉素(10mg/kg,q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止咳、退热、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作者:穆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整体护理

    目的:观察中医整体护理对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护理后,试验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敏如;毕启超;蔡惠铃;陈虹;林忆芳;董大迪;李钦盛;黄秋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9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西医组采用西医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相比单纯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佳,更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恢复,因此,临床治疗该病时可首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凡洪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对下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治疗下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下背痛患者均给予每周5次、持续3周的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集患者两侧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腰部两侧竖脊肌、多裂肌时域指标RMS、频域指标M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时域指标RMS较治疗前增高、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治疗下背痛疗效显著,增强了腰背部肌肉力量,促进了脊柱的稳定性,增加了腰椎关节间的活动度,可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王泽熙;姜贵云;刘云芳;范飞;孙丽楠;刘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曹学伟教授辩证论治围绝经期妇女膝骨关节炎的经验总结

    曹主任教授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膝骨性关节炎擅于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尤其强调临床应防治因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下降所引起的骨质疏松,采用“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柯柯;潘建科;杨伟毅;罗明辉;李泽晖;曹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患者依据收治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并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瑞芬;陈映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一例右侧前臂截肢肌电假肢装配和康复训练的个案报导

    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前臂截肢术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装配假肢前做基础准备及为装配假肢后做功能训练,从而提高双手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顺利回归家庭及社会.本文报导我院1例右侧前臂截肢后的系列康复过程及相关体会.

    作者:郭秋娜;詹金广;谌力蔓;张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双侧后溪穴治疗急性中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中风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00例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刺激患侧本神、神庭、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双侧后溪穴,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0%;试验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中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的方法之一.

    作者:程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肢体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HFUS)对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血管球瘤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8例病灶超声特点: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多见丰富血流信号,呈“彩球征”,超声正确诊断6例,诊断准确率75%,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诊断血管球瘤,并可判断血管球瘤位置、大小、血供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

    作者:刘桂连;陈欣欣;刘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合并血液传染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合并血液传染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35例在本院进行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合并血液传染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经术前访视评估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和体位适应性训练、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做好职业防护,手术均顺利完成,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间的默契配合、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国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八段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和预防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八段锦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综合康复保守治疗配合倒退走锻炼作为对照组,综合康复保守治疗配合八段锦锻炼作为治疗组,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出院1个月后、出院6个月后采用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较前提高;两组对比,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功法锻炼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体征及功能,并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

    作者:康佳珺;江一静;俞征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内关、太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主穴为百会、内关、太冲,对照组则加用西药盐酸舍曲林片进行治疗,治疗均持续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程度,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总分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内关、太冲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疗效,能使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与舍曲林相当.

    作者:陈智康;袁松;李海峰;王俊华;李明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综合组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两组干预前肢体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肢体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指导,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能力和肢体能力,还能使患者身体更快康复.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对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高龄(≥70岁)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11例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分为肺叶切除组(73例)和肺段切除组(38例),分别在胸腔镜下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肺段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则显著多于肺段切除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及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天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具有相似预后,然肺段切除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出血量、引流量的减少是其优势,可考虑作为治疗高龄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式之一.

    作者:刘昌平;钟一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选用毫火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迅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启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妇产科病患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了解中医护理对临床护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17日~2017年7月21日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79例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干预组接受中医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病患接受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病患的腹胀,促进病患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得以康复,且病患容易接受,临床可选作推广.

    作者:叶珠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耐量减低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代表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节受损.糖耐量减低对机体的危害一方面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进展为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因此应予以早期诊断、恰当干预,其中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影响较大,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即就糖耐量减低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改善糖耐量降低患者预后提供借鉴.

    作者:张莉莉;伍艳梅;刘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