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推拿治疗

罗雪梅;黄任秀;胡怡佳;宋奕勇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三维推拿, 家庭体操训练, Cobb角,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三维推拿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家庭体操训练,治疗组在家庭体操基础上配合三维推拿治疗,观察两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减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三维推拿治疗结合家庭体操训练可有效减小脊柱侧凸角度,且疗效优于单纯家庭体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伸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延伸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后回到病房进行摄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利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其生存质量,治疗1个月后进行吸入性肺炎检查.结果:观察组SSA、SWAL-QO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但对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勤;谢丽玉;杨柳;陈静文;易东秀;林小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从2个疗程后开始,两组中医辨证症状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代温灸膏穴位敷贴疗法较温针灸操作更方便、价格更低廉,其无创、痛苦小、见效快更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冲击波结合Tyler泰勒式扭转训练法治疗网球肘体会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技术配合泰勒式扭转训练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患处,观察组则结合Tyler泰勒式扭转训练,每天3次,每次重复10~15个动作,连续训练4~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Tyler泰勒式扭转训练治疗网球肘可有效促进局部疼痛的改善,加强关腱肌肌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常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行早期呼吸训练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训练对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行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留置气管套管时间显著缩短,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呼吸训练可改善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重要的是能缩短气管套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易芷若;方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肩关节周围炎是推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对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解目前手法治疗的术式,以期为下一步的分期治疗、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李勇;程剑锋;杨宇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TDP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0例

    目的:观察TDP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82例,按救诊顺疗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TDP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调整人体正气、疏通经络气血,快速缓解疼痛.

    作者:吕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浮针和局部封闭治疗在网球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浮针和局部封闭治疗在网球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治疗的网球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治疗,疗程均为1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5天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网球肘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仝乐;祝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基于中医推拿干预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选择

    慢性疼痛的高发病率使其得到了广泛关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作为常见的慢性疼痛已作为研究重点,根据NPP发生的特点,国际上多采用外周神经损伤性模型.通过分析比较研究中常用的四种动物模型,归纳其造模方式的特点与适应性,为研究推拿干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动物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唐宏亮;王雄将;甘炜;王开龙;甘振宝;农章嵩;庞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腘动脉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相应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2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致伤原因、临床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出现,2例行截肢,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腘动脉损伤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有效进行动脉修复、重建,及时恢复患肢血流,同时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正确处理合并损伤,以防止截肢.

    作者:叶远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刺联合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传统对照组)、B组(传统+针灸)和C组(传统+针灸+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各51例,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同时采用ADL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试.结果:干预后,三组患儿GMFM、FMFM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C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B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能较好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蒋琼;许斌;陈彦;向玺;艾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痛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改善脑卒中后患侧下肢痛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发作1天以内的脑卒中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被动活动结合MOTOmed介入)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各30例,治疗5天后观察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痛风患者在治疗中增加被动活动及MOTOmed训练,能显著改善患侧下肢的痛风症状,减少痛风对脑卒中后患侧下肢功能恢复进程的干扰.

    作者:鲁发华;李世安;冯重睿;张新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GEs和CysC水平联合预测其心衰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胱抑素C(CysC)水平联合预测其心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24,发生心衰)和对照组(n=30,未发生心衰).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GEs、CysC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差异,用Pearson线性回归分析血清AGEs、CysC水平与LVEF、心衰发生率的相关性,比较血清AGEs、CysC水平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对心衰的预测价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AGEs、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 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GEs、CysC水平与LVEF水平成负相关(r=-0.283、-0.312,P<0.05),与心衰发生率成正相关(r=0.356、0.412,P<0.05);血清AGEs、CysC水平联合预测心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7%、96.58%、94.43%,均高于两者单一检测(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GEs、CysC水平变化与左心室功能变化以及心衰发生率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心衰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

    作者:邓惠玲;张建华;黄伟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柔筋松骨行气补肾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痹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柔筋松骨行气补肾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肾亏虚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柔筋松骨行气补肾推拿手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则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bid)、盐酸氨基葡萄糖片(0.75g,bid),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筋松骨行气补肾推拿手法配合电针能有效减轻肝肾亏虚型膝痹病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区丽敏;李立基;邓云;胡晓娴;原嘉民;王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针刺治疗对伤残所致适应障碍伴抑郁的研究综述

    综述了近年伤残所致适应障碍伴抑郁的针刺治疗现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黄琼;黄春荣;刘帅;赵嫦莹;冯敏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分析及对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的影响.方法:将6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妇炎宁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及附件增粗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妇炎宁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慢性盆腔痛、盆腔积液等情况,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蓝金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音乐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要求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口服,音乐疗法每晚睡前半小时,艾司唑仑则根据睡眠状态每晚给予口服1~2mg,观察1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亚平;郑慧;沈娟莉;陈樱婷;杨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敲击疗法配合舒筋外洗颗粒治疗足底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敲击疗法配合舒筋外洗颗粒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足底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敲击疗法配合舒筋外洗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醋氯芬酸片、盐酸氦基葡萄糖胶囊联合治 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敲击疗法配合舒筋外洗颗粒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菊升;曲崇正;薛平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颈椎反弓的临床研究综述

    颈椎反弓是构成颈椎病常见的病理基础,本文从颈椎反弓的病理基础、评判标准及治疗等方面,整理近年来部分医家治疗颈椎反弓型颈椎病的临床情况,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和方向.

    作者:李建军;郭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推拿治疗

    目的:观察三维推拿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家庭体操训练,治疗组在家庭体操基础上配合三维推拿治疗,观察两组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减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三维推拿治疗结合家庭体操训练可有效减小脊柱侧凸角度,且疗效优于单纯家庭体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雪梅;黄任秀;胡怡佳;宋奕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耳穴埋豆对乳腺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乳腺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乳腺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28例)、耳穴埋豆组(28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施以穴位按摩、耳穴埋豆及其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穴位按摩组(P<0.05),而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乳房胀痛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穴位按摩组(P<0.05),耳穴埋豆组、联合治疗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穴位按摩,耳穴埋豆治疗乳腺疼痛疗效更显著,而联合治疗并不比单纯耳穴埋豆法更有优势.

    作者:徐春好;刘华玲;黄晓红;陈水凤;崔闽鲁;林少榕;胡清福;许双塔 刊期: 2018年第1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