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罗健;安建军;邬志雄;叶立汉

关键词:寰枢关节紊乱, 眩晕,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特点及中医症状特征,为诊断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65例符合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及中医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的眩晕均有在起床、躺下和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临床特点,且45例(69%)有颈项部不适感,体查中32例(49%)有颈后关节突或横突两侧不对称的特征但无眼震体征,有39例(60%)在放射学X线中有寰枢侧间距或寰枢关节不对称现象,34例(52%)颈2棘突有偏歪现象.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应以在起床或躺下或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特征且无眼震体征为标准,同时有一项寰枢关节不对称的体查或放射学表现即可确诊.中医认为此类眩晕与风、痰、虚有关.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田小刚副主任医师侧屈顶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经验浅谈

    田小刚副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采诸家手法之长,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田老师应用侧屈顶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手法操作、作用原理,为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有效方法.

    作者:黄慧琴;余勇;魏更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个体化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个体化手法复位、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HC-BPPV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则依据眼震特征采用个体化的手法复位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激惹症状、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及前庭康复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使激惹症状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舜;宋成宪;王艳;李太良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何雁玲教授论治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精神障碍.何雁玲教授在长期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旨在浅谈其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经验,探索临床辨治小儿抽动症的思路,并附典型案例一则.

    作者:刘建新;曾庆云;胡心月;王建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扩张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扩张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高血压合并主动脉扩张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qd),观察组则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及阿托伐他汀钙(10mg,q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sCRP、尿微量白蛋白、LDL、主动脉内径及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感功能、健康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死亡、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主动脉扩张患者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可降低主动脉口扩张增长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莫冬怡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中随机选择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管理行为、管理状态、心理活动、限制行为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管理行为、管理状态、心理活动、限制行为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喉癌者行气管切开后临床使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排痰效果情况.方法: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喉癌行气管切开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雾化吸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经口雾化吸入药物,研究组41例患者经气管切口给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雾化前、雾化中患者呼吸频率(RR)、SpO2水平变化情况,评估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气道湿化效果,统计因雾化吸入所致并发症情况,观察患者吸痰次数、吸痰量.结果:研究组湿化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雾化时的RR、Sp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吸痰次数、吸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行雾化吸入治疗,选择经气管切口处吸入,气道湿化效果理想,患者临床吸痰次数减少,并发症少.

    作者:黄艺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守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浅析电子病案现存问题及对策

    电子病案是医学信息的原始数据,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研制、开发和应用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效率,完善医疗服务,必须分析电子病案在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以求实现电子病案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晓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俯卧位通气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俯卧位通气作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治疗选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表现.本次综合近年关于该治疗方式的相关文献以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黄华田;韦定春;韦红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舌侧钢丝固定治疗牙周病患者松动牙的疗效探讨

    目的:临床研究舌侧钢丝固定治疗牙周病患者松动牙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舌侧钢丝固定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牙周病松动牙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侧钢丝固定治疗牙周病患者松动牙可有效防止因为松动牙导致病情恶化或者造成创伤性合等继发病症的发生.

    作者:程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应用鼻胃管实施瑞高或者瑞代,肠外营养组依据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供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住院指标及A1b、ALT、GLU指标等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在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上显著长于肠外营养组(P<0.05);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Alb大幅度提高,ALT、GLU水平显著减小,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上,早期肠内营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优化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才行,减小入住ICU的时间,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作者:刘贤彬;刘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法、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对两组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成萍;李周;郭靖;厉勇;陈大勇;顾斌;焦龙;赵超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与单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与单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各24例,单用组单纯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联用组则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均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次数、格列齐特缓释片用量及血糖水平、BMI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格列齐特缓释片用量均显著少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血糖水平、BMI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单用组(P<0.05).结论:与单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可更好地改善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格列齐特缓释片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值得推广.

    作者:冯碧燕;莫冬怡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特点及中医症状特征,为诊断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65例符合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及中医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的眩晕均有在起床、躺下和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临床特点,且45例(69%)有颈项部不适感,体查中32例(49%)有颈后关节突或横突两侧不对称的特征但无眼震体征,有39例(60%)在放射学X线中有寰枢侧间距或寰枢关节不对称现象,34例(52%)颈2棘突有偏歪现象.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诊断应以在起床或躺下或辗转时出现阵发性、一过性的眩晕特征且无眼震体征为标准,同时有一项寰枢关节不对称的体查或放射学表现即可确诊.中医认为此类眩晕与风、痰、虚有关.

    作者:罗健;安建军;邬志雄;叶立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60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对照组选择CHOP方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后能够将其缓解率提升,用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作者:杨晓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冷疗缓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采用冷疗垫冷敷的方法有效地减轻膝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应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患肢均无感觉障碍,手术后24小时后均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布袋式冷疗垫冷疗装置在患者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安置于其患侧膝部,间断冷敷治疗72小时,对照组予抬高患肢,观察伤口渗血并行常规换药及无菌清洁包扎.观察两组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及消肿率.结果:术后72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术后72h的VAS评分、周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采用冷疗垫冷疗能够有效地起到止痛消肿、减少出血的作用,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的患者.

    作者:倪新玲;詹文英;何敏仪;严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针灸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0.61±5.64分,较对照组的82.36±6.56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功能训练较单独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秀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针刺穴位为核心的治疗方法佐以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卓;程洁;欧阳燕玲;达吾提·艾合买提;田开天;贾元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推拿对划船运动员股四头肌扭挫伤的疗效观察及骨骼肌损伤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推拿对股四头肌扭挫伤运动员的疗效,并探讨骨骼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0例股四头肌扭挫伤运动员随机分为康复组(15例)和推拿组(15例),康复组采用康复理疗仪器治疗,推拿组则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股四头肌扭挫伤的疗效,探讨其骨骼肌的损伤机制可降低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事件的发生.

    作者:彭春平;邓多喜;彭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温针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夜尿症36例

    目的:提供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临床思路.方法:36例老年性夜尿症患者均采用温针灸配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温针灸加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疗效确切、方法可靠.

    作者:温仲;杨佃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