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赵爱群

关键词:产后出血, 阴道分娩, 预防, 应急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理方式和预防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合并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机能障碍等产后出血原因分别占62.5%、18.8%、6.3%、10.4%、2.1%;经对症应急处理后,均成功止血,无子宫切除处理者和死亡者;所有患者应急处理后其体温、24h内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应急处理前(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应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应急处理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利于患者更好康复.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手法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关于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的86例腓骨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手法进行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为95.3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3±1.5个月,观察组为3.9±1.1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腓骨骨折患者,中医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优势较大.

    作者:陈付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0例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 10次为1个疗程,女性经期暂停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琪;何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吸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0例呼吸科长期卧床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探讨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肺部感染22例,发生率为13.75%;呼吸科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大、长期使用激素、意识障碍以及机体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长期卧床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患者肺部感染.

    作者: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利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观察组采用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道宁;杨晓波;党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腕踝针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

    目的:研究腕踝针配合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等速峰力矩、疼痛的影响.方法: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腕踝针配合肌力训练与单纯肌力训练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等速峰力矩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峰力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明显,提高肌力.

    作者:张浩;阙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作者:廖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目的:为体现个体化教育,利用学习风格理论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习风格与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Kolb学习风格量表,抽取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大三学生进行学习风格分布情况及其与成绩的相关情况研究.结果:在学习风格统计中,聚合型占32%、顺应型占30%、同化型占20%、发散型占18%;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理论成绩方面,聚合型、同化型学习风格者优于发散型学习风格者(P<0.05);实践成绩方面,顺应型、聚合型风格者优于同化型与发散型(P<0.05).结论:学习风格分布区别可能是大三学生已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因缺乏真实的操作对象,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薄弱;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提示需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个体化教育方法的改进.

    作者:古琨如;谢芹;刘春龙;余芳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椎体侧后方入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PVP手术治疗,观察组经锥体侧后方入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单侧椎弓根内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促使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恢复快、耐受好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明;刁鉴伟;陈志强;赖卓志;袁伟忠;钟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临床护理解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对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3%;低于观察组的100.0%(P=0.011<0.05);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6.94±2.10天,多于观察组的12.51±2.43天(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对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邓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捏脊对减轻胸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捏脊对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中医捏脊疗法,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可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腰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俊;朱伟亮;张检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遗尿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遗尿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33例遗尿患儿均在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等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推拿、中药脐疗等中医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结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饮食情况下,推拿、中药脐疗等中医护理措施对改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果.

    作者:张金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膝关节屈伸训练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介入冰敷、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师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问题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康复治疗师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问题的调查,以期科学、定量评估其现况,为改善康复治疗师职业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康复专科机构康复治疗师为对象,通过治疗师代表访谈和现场工作环境评估方式收集问题后自制问卷,并对该总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81.4%,平均年龄为27.25±4.51岁,平均工作年限为4.08±4.62年,以物理治疗师(31.6%)、中医治疗师(20.2%)为主;调查显示在近的12个月受到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困扰的时间超过30天者达53.5%,主要以颈部、下腰背、肩部、腕/手、上腰背的轻、中度疼痛为主,因此而减少工作活动占32.5%,减少休闲活动占59.6%;因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而改变工作习惯有60.5%,想过换工作有22.8%.结论:康复治疗师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问题,并因此而影响到了工作、生活甚至工作意愿,丞待改善.

    作者:罗文焕;徐艳文;刘辉霞;符传东;向荣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1).结论: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取穴概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方法及取穴概况,为临床治疗腰痛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方法多样,临床治疗中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腰痛取穴在古代及现代文献中均有一定规律,但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结论:针灸治疗腰痛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腰痛性质选择具体方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优势;取穴可以参考古代及现代的文献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的发展方向,不断总结和发展.

    作者:曾源;郭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院前急救的风险与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李娅斐;何惠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肩关节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接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及良肢位摆放、局部推拿、理疗、针刺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配合肩关节针对性控制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HAMD、FMA、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控制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肩痛程度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琼;周璐;曾莉华;向玺;许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结合中药房管理经验,调查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房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结论:基层医疗机构中药房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问题,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提高中药的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严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脱水、神经保护、微循环改善、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认知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