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

郑小春;黄颂安;谢国平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出现感染复发;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5±6.4分显著提高至术后的67.2±12.2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若选择保留假体清创术就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谨慎选择;二期翻修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且疗效显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60例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均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 10次为1个疗程,女性经期暂停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琪;何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遗尿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遗尿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33例遗尿患儿均在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等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推拿、中药脐疗等中医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结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饮食情况下,推拿、中药脐疗等中医护理措施对改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果.

    作者:张金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风险护理对血液透析室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血液透析室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风险护理为分界点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以规避感染风险,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控知识得分以及感染风险的发生频次.结果:观察组的感控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未做好手卫生、透析机消毒不严格、健康教育不及时、培训不到位的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规避血液透析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感染的控制水平.

    作者:周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1).结论: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的影响

    目的:分析PDCA联合常规护理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胃肠外科60例临床护理人员采取PDCA联合常规护理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结果:干预后各学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采用PDCA联合常规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对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掌握和护患关系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则采用依丙合剂(含依托咪酯1mg/mL及丙泊酚10mg/mL)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后MAP、HR、SpO2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诱导后,对照组MAP、HR、SpO2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则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效果显著,呼吸抑制作用轻,且能较好的稳定患者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曹嵩;吴国远;梁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观察组采用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道宁;杨晓波;党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脱水、神经保护、微循环改善、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认知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科门诊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康复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400例儿科康复患者及其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率达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结论:基于儿科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采用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家属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赖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沟炎削刮法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削刮法治疗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甲沟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用鱼石脂药膏贴敷包扎,观察组消毒麻醉后行削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P<0.01).结论:削刮法治疗甲沟炎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出院前24小时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24小时内(P<0.05),且研究组FMA评分及恢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晓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椎关节整复配合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椎关节整复配合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给予常规四联疗法(阿莫西林、盐酸雷尼替丁、复方氢氧化铝片、胶体果胶铋)治疗,治疗组则配合胸椎关节整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结论:胸椎关节整复配合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朱开文;蔡雪玲;高艳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肩关节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接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及良肢位摆放、局部推拿、理疗、针刺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配合肩关节针对性控制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HAMD、FMA、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控制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肩痛程度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琼;周璐;曾莉华;向玺;许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椎体侧后方入路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PVP手术治疗,观察组经锥体侧后方入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单侧椎弓根内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侧后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促使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恢复快、耐受好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明;刁鉴伟;陈志强;赖卓志;袁伟忠;钟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捏脊对减轻胸腰椎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捏脊对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中医捏脊疗法,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可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腰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俊;朱伟亮;张检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推拿牵引结合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结合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待,治疗组采用推拿牵引结合药枕疗法,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5<0.01).结论:推拿牵引结合药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理想.

    作者:陈如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进展

    本文分析国内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操作方法,总结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操作原则,提出膀胱灌注化疗应用中医护理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

    作者:何惠群;李娅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仪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比较两组子宫复旧及乳房泌乳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宫缩痛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及恶露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舒适度、乳房肿胀度,产后48小时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能显著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及子宫复旧,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产妇产后康复.

    作者:沈慧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膝关节屈伸训练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介入冰敷、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作者:廖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