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龙;徐乐义;孙年怡;何宇;胡锦荣;蒋明霞;杨毅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拜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研究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研究组B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急性喉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效果。结果: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可快速改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梁国光;陈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52例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症监护患者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
作者:许改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部分睑板切除术矫正严重瘢痕性上眼睑内翻合并多发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38眼)严重瘢痕性上眼睑内翻合并多发倒睫患者采用部分睑板切除术矫正,观察术后睑缘形态及睫毛情况。结果:治愈24例(35眼),有效3例(3眼),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部分睑板切除术对严重瘢痕性眼睑内翻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展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腹泻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组应用思密达和金双歧资料,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好转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1)。结论:思密达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梁永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辐射防护。方法:介绍医疗辐射的危害,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现状。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及知识理论有待加强,实际操作中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不够。结论: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采取防护措施,做好自身辐射防护。
作者:蔡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另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研究组心悸、头昏、失眠、胸痛、晕厥、反应迟缓等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患者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安全有效。
作者:张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运动康复与骨折一体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室护士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素质既表现在基础理论和外科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无菌技术、外科器械的认识,组装、手术配合操作的娴熟程度及对手术医生的工作习惯掌握程度等方面,也表现在手术室护士的应变意识的强弱。实践证明,应变意识既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配合全过程的配合反应,也是对手术过程中出现各种手术情况的应急反馈和支配能力,对手术室护士应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萍;姜述颖;王洪玲;刘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运动指导、专业培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4~6天痊愈,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护理干预利于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恢复,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AMI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CNP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1)。结论:CNP是一种有预见性、有计划的护理模式,适用于PCI治疗的AMI患者。
作者:张小媚;宋佰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总结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主要因素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有效处理,阴道分娩产妇81例,剖宫产产妇19例,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结论:早期识别头位难产的信号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能减少对产妇和胎儿的伤害,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玉花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开始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S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欢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护理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82例胃溃疡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护理,8周后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干预后,护理组NHP评分、PSQ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饮食护理在胃溃疡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黄群波;刘香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109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施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其术中、术后情况更佳,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昌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筋病是指以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患处肿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急性筋伤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引起,是中医骨伤科学的常见病。西医多采用局部冰敷、热敷、制动、止痛等方法治疗,而传统中医多使用中药内服和/或中草药外敷治疗以达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目的。本文通过对两例不同病因的急性筋病患者采用刺络药罐法成功治愈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推广这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邓咏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课程,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内容特别广泛,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熟练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在“协同创新、中西并重,康复治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改革中,通过对教学模式、实践考核等内容不断协同创新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较佳。
作者:颉旺军;方晓丽;严兴科;张小丽;赵中亭;刘安国;舒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式输卵管结扎术中膀胱损伤的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将7981例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91例)与对照组(39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配合围术期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膀胱损伤发生率为0.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8%(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护理有助于降低腹式输卵管结扎术中膀胱损伤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许学猛教授治疗膝关节疼痛强调骨、筋、肉并重,针刀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强调靶点、骨、筋、肉治疗,重视髌下脂肪垫,调整力学平衡,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聂斌;许学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