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张杰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人,临床治疗以激光、冷冻等为主,不适宜大范围、密集病变患者,且价格昂贵,治疗过程痛苦.笔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扁平疣一例疗效满意.
作者:代巧玥;熊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以夹脊穴为主的辨经施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以夹脊穴为主辨经施治治疗,对照组给予牵引及中药熏蒸疗法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定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VAS、P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以夹脊穴为主穴的辨经施治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徐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结合肩三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肩周炎患者予以针刺肩髃、肩前、肩贞及配穴,后予以枢经推拿,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愈20例,好转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枢经推拿结合肩三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朱清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ARAT评分和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MFT评分、ARAT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蔡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结石(石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为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婉婷;范彩连;幸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成人急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66例成人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观察组用药时间、止泻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急性肠炎患者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可缩短止泻时间、用药时间、恢复快,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意义.方法: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92例)和轻型组(32例),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三组血清PCT水平.结果:轻型组第1、4、7天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第1、4、7、10天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PCT可以不仅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而且还可以作为胰腺炎疗效判定的指标.
作者:李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内科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两组下肢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三维步态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步行功能.
作者:刘言薇;黄臻;闵瑜;屈菲;陈佩顺;李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分别采用单纯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15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次后和治疗15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次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次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
作者:陈飞;刘洪举;丘云锋;覃婷;董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给予TGP600mg,3次/d口服,持续观察6个月(24周),并于服药前、服药后每12周检测血沉(ESR)、γ-球蛋白,唾液腺ECT、Schirmer试验.结果:治疗后,血沉(ESR)、γ-球蛋白、唾液腺ECT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24周后较12周有显著降低(P<0.05),Schirmer试验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24周后较12周有显著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68.3%.结论:TGP治疗干燥综合征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长期应用.
作者:赵斌;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养血清脑颗粒,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及穴位针刺,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结论:针刺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临床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作者:吴石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止汗复元汤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汗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汗出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调研对象,评价止汗复元汤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汗出发生率很高,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以止汗复元汤为主方的治疗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汗出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艳伟;史鹏博;赵如意;李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早期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的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A及GMFM-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早期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躯干控制能力.
作者:刘启雄;杨波;万子超;洪汉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则采用包含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可以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反应能力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殷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在不同医院进行中期教学见习的中医医学生见习过程的收获与反思、教学医院的教学效果和不足,探讨原因及改进方法,为进一步改善医学生见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对在不同医院进行见习的中医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中医医学生见习收获与教学目标不相符,整体见习收获与教学医院及医院所在地区存在相关性.结论:见习学生、教学医院及学校均应作出调整,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见习、教学任务.
作者:邓咏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的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DNA倍体分析、阴道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正常或炎性218例,异常病变62例;DNA倍体分析结果异常29例(46.77%),阴道镜检查异常18例(29.03%),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倍体分析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适合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觅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人体解剖学为医护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尤其是实验课教学,加强医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作者:董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文总结中医推拿手法训练的经验体会,提高推拿技艺需长期的刻苦训练,以文学写作、音乐演奏的方式体会推拿,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关注受治者的身心体验.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型易灸器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匹维溴铵片(50mg,tid),治疗组则采用新型易灸器行灸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0%(P<0.05);治疗组IBS-BSS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易灸器灸法是治疗IBS-D的有效之法.
作者:虞露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58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则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王小冬;张莉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