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萍;张莉莲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簿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各护理质量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血压和心率得到良好控制,临床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护理质量、舒适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围术期亲情护理服务能够切实改善手术患者身心状态,降低手术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化医疗体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作为手术室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案加以推广.
作者:胡绍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对肾内科中老年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针对医院内护理中老年肾内科患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有所上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提高,降低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结论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性措施来降低护理中老年肾内科患者的安全隐患.
作者:沙微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用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延续护理,后者予以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92.42±2.28)分、生活质量(95.50±1.45)分、有效率97.22%、复发率2.78%、依从性97.22%、满意度94.44%;对照组健康知识(80.33±0.38)分、生活质量(82.86±1.06)分、有效率86.11%、复发率25.00%、依从性88.89%、满意度86.1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有效率得以提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龙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2017.05-2018.05经病理证实为SPTP的30例患者的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PTP具有实性以及囊性结构,存在包膜,和正常胰腺组织之间界限分明,CT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出现轻度强化,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呈现渐进性强化.结论:SPTP的CT特征较为特殊,熟悉该病的CT图像可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以及鉴别.
作者:佟艳龙;王宝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藏医药浴疗法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治疗手段,其不仅对应的治疗疗程较短,而且疗效显著,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能够使患者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实现致病的目的,始终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在藏医学的理论基础上,对藏药浴法的实施步骤进行明确,并从其发展现状进行入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将其现代科技进行应用,能够保证藏医临床服务得以更好的发展.
作者:丹巴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患儿34例,将其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儿麻醉采用氯胺酮,观察组患儿麻醉采用七氟烷,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两组之间数据差异,经计算后显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麻醉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且麻醉总有效率也较高,组间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发现(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行手术患儿采取七氟烷进行麻醉处理,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卜梦梦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且总结科学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观察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临床表现和针对性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通过进行比较患者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率,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加强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并及时的应用科学护理模式应对,可以明显的降低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率.
作者:李娜;李桂敏;王平平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9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中采用的护理方法分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入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进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娟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脑血栓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治疗的5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责任制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欧小华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在临床检测中通过对尿液的性质、量、组成成分等进行分析,能够为部分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尿常规是疾病检查与诊断期间为基础的手段,在现阶段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临床检测方式的不断改进,新型设备的不断引进,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尿液的排出在机体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能够为全身血液及组织器官之间存在较大联系.尿液检验方式主要有肉眼、显微镜与化学方式,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液化学分析检查能够更快的获得精确的结果.本文就尿常规检验方式进行综述,为后期临床检验奠定基础,内容如下.
作者:骆晓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和2017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样本各500例,对比呼吸道、血液培养标本、分泌物标本和粪便(尿液)标本的阳性率.结果:2017年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低于2018年,分泌物标本检验阳性率高,其余依次为粪便(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血液培养标本.结论:不同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阳性率带有一定差异,需要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规范性,降低误差,选择阳性率高的检验标本,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作者:黄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之为慢阻肺,作为现阶段为常见慢性气道疾病,该类疾病作为临床常见致死因素,占到3、4位.近些年来,临床对慢阻肺疾病相关研究侧重点为发病危险因素、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干预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等领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慢阻肺人数基数大,因此,临床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患者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本文就将近些年来研究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评估措施,并提出个体化治疗策略,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诊疗慢阻肺研究水平.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分析不同用药治疗后治疗疗效、血脂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3.33%的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6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G、TC、HDL-C、LDL-C等指标情况上,两组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有关指标情况显著,治疗整体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马会忠;蔺刘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准确而系统的评价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选择符合标准的关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组试验,其中治疗组644人,对照组588人,合计12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采用针刺疗法效果更好.各试验间异质性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37>0.01,I2=7%).治疗结束后,针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OR=2.07,95%CI(2.67,5.14)],整体效果检验Z=7.82,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药物治疗相比,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研究均为中文文献且数量较少且存在偏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莹;王洪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尽量避免一切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事件的发生.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护理人员无时间间隔上岗并保证护理质量,实现高效、优质、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并实现护理安全优质管理.
作者:张海洋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2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护患关系、服务态度、病房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2.9%、98.2%、94.6%、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3.2%、71.4%、75.0%、76.8%,同时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缓解率91.1%高于对照组78.6%,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利于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文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糖尿病合并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状态.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认真落实好护理工作.所有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均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也没有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终得出结论:客观评价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率,还能进一步稳定患者的病情,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白玲燕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宣教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血尿、腰痛、尿路感染、膀胱刺激征、双J管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颖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16例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医院接收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则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作者:尚瑞琴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对血液循环疾病、代谢功能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的临床疗效,为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在临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此设备由天津好康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院内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血液循环疾病、代谢功能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原发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对两组患者原发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治疗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对照组为86.21%,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血脂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1.3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循环疾病、代谢功能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联合开展远红外生物频谱气血养生机理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的恢复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一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骏峰;王虹;张佩兰;董成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