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龚诚

关键词: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 64排螺旋CT, X线检查,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共8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64排螺旋CT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86例患者行X线检查后,共发现34例疑似骨折,其余未检出;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则为100%,且胫骨平台骨折塌陷程度及水平错位程度检查64排螺旋CT效果亦显著优于X线检查(P<0.05),诊断效果良好。结论: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时,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升确诊率,避免漏诊、误诊,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减肥在肥胖症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脂、高糖、高蛋白质、高热量的膳食结构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并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减肥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中医的针灸减肥因其安全、疗效显著、费用低廉、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将从肥胖症和针灸减肥的临床应用这两个角度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针灸减肥问题的思考。

    作者:熊鹰;蒲秋霞;袁义厘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常用量表的临床应用特点

    吞咽困难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以呛咳、营养不良及语言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其涉及患者及医生的主观感受,故临床上的评估方法常以量表形式出现,选择安全、准确的评估量表对吞咽困难的康复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价吞咽困难的量表多而繁杂,在量表合理化选择上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故本文拟对用于评价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量表及其特点加以归纳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宇;周鸿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9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基本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治疗前,神经缺失评分为(25.93±8.03)分,治疗后,神经缺失评分为(11.23±5.5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后遗患者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神经损害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刘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者各50例,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均进行常规腹胀预防和护理,观察组于术后6小时给予维生素B1100mg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每天2次。对比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有无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柳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渐进式康复护理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渐进式康复护理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我院肿瘤科住院部乳腺癌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第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以CQOLI-74评分量表进行评定。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积极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优于常规护理。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个体化工伤职业康复措施探析--1例颅脑损伤个案的职业康复体会

    近年来,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工伤所带来的损伤严重影响职工重返工作,工伤所致的颅脑损伤更给职工带来严重伤害。工伤职业康复可协助职工改善躯体功能、强化就业能力,协助职工重返工作。本文引用一例工伤颅脑损伤个案的职业康复训练情况,详细阐述了工伤职业康复的常用措施。

    作者:冯兰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沐足对脑梗死后遗失眠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对脑梗死后遗失眠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0例脑梗死后遗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脱落8例,余27例)和对照组(脱落6例,余29例),试验组于睡前1小时予中药(夜交藤、合欢花、郁金、龙骨)沐足15~20min,对照组则在睡前服用舒乐安定2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两组PSQI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1周,试验组PSQI总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4%(P<0.05)。结论:中药沐足对脑梗死后遗失眠具有与舒乐安定相似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而中药沐足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维持作用,舒乐安定则有所反弹。

    作者:郝文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黄氏理伤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氏理伤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理伤手法组40例和传统手法组41例,分别予以理伤手法或传统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理伤手法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法组(P<0.05);理伤手法组VAS评分改善优于传统推拿组(P<0.05)。结论:黄氏理伤手法可有效治疗落枕,效果明显。

    作者:冯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小腿踝跖屈肌群痉挛状态、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测量患者10m大步行时间以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6周,观察组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10m步行时间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负重振动训练结合斜板站立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平衡能力及改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陈镇城;张新斐;徐淑英;冯重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运动组38例,对照组40例。术后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凯格尔运动,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残余尿量、重置导尿管率。结果:运动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重置导尿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可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并有利于降低尿储留的发生率。

    作者:顾海风;李咏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外敷联合系统性护理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系统性护理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系统性护理,比较二者在干预2周、6周时Harris髋关节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VAS评分各观察时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系统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对并发症亦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洪志评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初产妇阴道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初产妇阴道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无会阴保护助产,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法,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裂伤率及会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明显降低会阴侧切率,使人类分娩回归自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敏;邓道红;徐志萍;刘婷婷;ting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艾炙疗法改善心衰病患者胃肠道症状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艾炙疗法改善心衰病患者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衰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衰病常规诊疗护理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艾炙疗法,于治疗的第7天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胃肠道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艾炙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衰病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作者:何建茹;李薇;黄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走罐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落枕患者均采用走罐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痊愈33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走罐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落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东歌;杨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红花黄色素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作为探讨对象,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A组)、假手术组(B组)和红花黄色素联合单侧输尿管梗阻治疗组(C组),红花黄色素剂量为每天5mg/kg,在大鼠造模之前1d予以腹腔注射,所有大鼠在术后10d处死,并比较三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组和C组大鼠可见显著肾间质纤维化变化,并发现凋亡细胞;与A组比较,C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改变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采用红花黄色素腹腔注射疗法有助于保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该作用机制为对肾小管细胞凋亡。

    作者:黄继义;林鹰;逯富华;朱戉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电针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通督法治疗,8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通督法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作者:严晓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从风论治高血压初探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经过临床实践观察,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在防治高血压并发症中具有独特优势。为寻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笔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经过思考,提出“外风宜散、内风宜熄、注重风药升阳”的辨治观点,初步探讨了从风论治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和方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为传统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巩慧;刘紫凝;阳宏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7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均按患儿情况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于治疗1个月后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对对照组进行康复评定,观察组则加入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评定,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GMFM-88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可显著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

    作者:曹梦颖;吴丽;任麦青;杨亚丽;马艳丽;班会会;董宠凯;袁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MTA和Ca(OH)2修复根管侧穿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与Ca(OH)2在根管侧穿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根管侧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常规根管清理消毒后,对照组给予Ca(OH)2覆盖穿孔进行修复,观察组则于显微镜下采用Pro Root MTA对穿孔进行封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并分析MTA治疗效果与穿孔直径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②采用MTA治疗的患者中,穿孔直径<2mm者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直径≥2mm者(P<0.05)。结论:MTA的生物相容性和密封效果更好,其修复效果显著优于Ca(OH)2,可作为根管侧穿修补的首选材料。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与血流动力学分析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110例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药物用量显著小于A组(P<0.05);A组血压变化幅度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各有利弊,需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本人及家属意愿作具体选择。

    作者:彭齐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