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春娣;刘向力;罗彩花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药物组口服尪痹颗粒(6g,tid),铺灸组使用风湿痹痛散行药物铺灸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铺灸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铺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药物铺灸疗法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缓解RA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谢敏;田亮;赵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八段锦训练对冠心病老年患者心境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八段锦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评定两组患者的心境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发现POMS-SF各分量表分(包括紧张、抑郁、愤怒、疲乏、迷惑、精力、自尊)和总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境状态的作用。
作者:陈玉珍;王晓璟;张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房巡查模式,观察组则实行医护一体化病房巡查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吕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疗的脑瘫言语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语言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整体发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言语障碍状况,对临床治疗本病可作以参考。
作者:郭慧慧;鲍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人体的经脉系统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个部分,历代医家对十二正经从经脉循行、穴位、主治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几个方面都有详细的叙述;相反,对于经脉另一个重要部分-奇经八脉的论述却是简而不全,根据已有文献的记载,本文将从奇经八脉的主治病候、临床应用及理论概述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王欣欣;刘晓玲;朱华;王双丹;李桂芳;郎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康复治疗方法多样。本文综述了临床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中医疗法、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等,以期了解我国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展,并对肩周炎治疗新方法提出展望。
作者:陈以华;陶月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但其病因尚不明确,其对孕妇远期及子代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临床上对其诊断方法尚有局限性,利用代谢组学检测GDM,将为临床GDM的预测、治疗及GDM子代的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金平;张晓凌;温丹婷;梁国荣;何田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受到生活、工作、社会、体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笔者试用传统中医理论从营卫、阴阳、脏腑功能、神之失调四个角度来论述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并阐述在相关穴位上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柯超;蒋学余;刘小卫;孙帅;李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对1例小腿中下段截肢术后两周存在幻肢痛患者实施镜像治疗。治疗师在治疗前向患者解释镜像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反应,要求患者尽力配合,然后针对患者幻肢痛情况进行镜像治疗。镜像疗法每天2次,每次15分钟,一周5天,连续4周。患者治疗后幻肢痛明显减轻,幻肢痛出现频率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刘海鸥;张强;曹海燕;李奎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体位护理干预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延续性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巴氏指数(BI)评分、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体位护理,能有效提高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作者:温春娣;刘向力;罗彩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药定向透入结合磁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洛芬待因片及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联合中药定向透入及磁热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情反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导入结合磁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钊浩;麦国钊;冯桂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3月~2015年12月进入我院的中风恢复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能够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翠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初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缺乳的初产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基础上给予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泌乳量。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患者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缺乳患者在常规服用中药下按摩“膻中穴、少泽穴、乳根穴”3个穴位治疗,能益气补血、通络下乳,提高泌乳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多重耐药菌在ICU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确定多重耐药菌为定植或者感染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出现以及减少医院内部感染非常关键。然而应该怎样有效区分定植与感染是目前相关研究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除了将细菌培养结果与其相关表现有效结合以外,同时还需要通过多个指标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就对多重耐药菌定植与感染之间的关系给予综述如下。
作者:周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共情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共情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乐秀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考察香元消痔巴布贴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香元消痔巴布贴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并考察性状、鉴别、含膏量、赋形性、黏附性、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结果:香元消痔巴布贴在进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时,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香元消痔巴布贴稳定性较好,本品的制备工艺及包装设计合理,符合制剂稳定的要求。
作者:李文兵;王洛临;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对近10年关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了儿童常见睡眠障碍的中医药疗法(中药、推拿、针灸)相关研究。
作者:戚希羽;董洪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且行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122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中,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8.4%)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88.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对比中,观察组出现4例(6.6%)不良反应,对照组则出现12例(19.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芳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ADL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9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3.2)。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为(13.2±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3.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ADL评分以及中医症状评分,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作者:余倩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步态参数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步速、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向支撑期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作者:单莎瑞;张明兴;石艺华;李可一;洪峰;黄旭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