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在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的作用

丁荣花

关键词:颅脑外伤, 高压氧, 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防治感染、护脑、脱水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B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肱骨近端骨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T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对比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型钢板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莫继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利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联合利尿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1248<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利尿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文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域、周围环境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英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的疗效.方法:选取痰湿蕴肺型喘证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祛痰镇咳、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盐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MRC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刘明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原因,提高门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的门诊分诊资料,分析患者不同挂号方式、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对分诊准确率的影响.结果: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门诊分诊305215人次,分诊失误42867人次,其中挂号方式不同影响分诊的准确率为27.3%,家属因素为30.8%,疾病因素为23.9%,其他因素为17.9%.结论:不同挂号方式、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均会对门诊分诊准确率造成影响;建立智能挂号系统、与家属积极沟通、完善分诊规范、培养专业分诊人员是提高准确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茹孜万;盛春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杨立峰主任针灸治疗痿证的用穴经验

    本文总结杨立峰主任针灸治疗痿证的用穴经验,临床注重经络的整体调节作用,取穴精准,才能取得较好的针灸效果.

    作者:何晓华;杨立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针、电针、推拿、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电针、推拿、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庆艳;邢其兴;任小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辅助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静脉输注生长抑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恒慧;陈妃葵;吴柳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疑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均接受CT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及DSA诊断结果比较.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40例(68.97%),动静脉畸形5例(8.62%),烟雾病2例(3.45%),动静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2例(3.45%),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1.72%);经CTA检查正确诊断55例,漏诊1例,误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4.83%,敏感性为96.00%,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7.96%,阴性预测值为77.78%.结论:CTA对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法对血液标本溶血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血液标本溶血率中的影响.方法:PDCA循环应用于对照组及观察组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溶血率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血标本溶血率为5.56%,观察组血标本溶血率为2.88%;观察组患者、检验人员、运送人员及医生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PDCA循环法可行有效,能降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

    作者:叶和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体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住院分娩的150例产妇作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仅予产褥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产后康复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乳汁分泌情况以及形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轻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充足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体质指数、臀围、腰围以及腹部皮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间实施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产妇身体快速康复,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昌婷;黄淑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级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三级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康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功能.

    作者:田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群体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FPG、2hPG、HbA1c、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予以心理疏导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杜君宏;夏文丽;陈霞;马吉祥;李剑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与下肢肌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与下肢肌力的关系.方法:选取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及步行功能量表对其进行下肢肌力评估和步行能力评定,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患儿下肢各组肌肉平均肌力为2.11±0.17级,各组肌肉肌力减低程度不同;步行能力分级0级8例(13.33%),1级14例(23.33%),2级16例(26.67%),3级11例(18.33%), 4级11例(18.33%);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能力与髂腰肌、臀中肌、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相关,下肢肌力越好则步行能力越好.

    作者:赵英子;郭宝慧;高生平;于景坤;王嘉怡;侯凤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对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20周行盆底健康教育及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盆底肌力、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112例规律产检的初产妇随机分为锻炼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仅定期产检,锻炼组征得孕产妇及其家属同意于妊娠20周开始在孕妇学校行盆底健康教育、盆底肌锻炼指导及分娩宣教,分别于孕37周及产后42天评估两组盆底肌力,并比较产程及分娩方式.结果:锻炼组产后42天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001<0.01);锻炼组产程较对照组短,且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中晚期盆底肌肉锻炼可提高初产妇盆底肌力和顺产率,缩短产程,促进产后盆底肌康复,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远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8例行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体会;发现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使伤口及早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0例经我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返回社会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社区康复指导,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分析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区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患者恢复越明显.

    作者:汪政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上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35例住院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采取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疼痛健康护理、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儿治愈出院,未见并发症.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熊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门诊分诊护士的角色定位

    门诊分诊综合服务质量是反映医院综合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形势下,加强门诊分诊护士的角色定位,全面提高分诊质量,对医院健康、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逯芳;韩小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91<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月经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治疗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还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蜀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