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张捷香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计划生育手术, 信任度, 满意度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计划生育手术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家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信任度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计划生育手术从根本上纠正受术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腹部热敷、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作者:庄聪琼;庄彩娟;林永洁;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本文研究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的影响因素,其中疾病因素,社会及经济因素,家庭因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影响大,尿毒症患者自我感受性负担与疾病的严重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与经济承受能力,家庭及社会支持状况等呈负相关。

    作者:曹慧;聂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电动床站立及床边起坐控制训练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电动床站立及床边起坐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作用。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动床站立及床边起坐控制训练,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及口服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负重能力、平衡能力、肌张力和躯干控制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肢负重能力、平衡能力、肌张力以及躯干控制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电动床站立及床边起坐控制训练能有效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时贞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我院自拟补肾强骨方加味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50例,采用腰背痛积分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显效219例,占62.57%;有效105例,占30.00%;无效26例,占7.43%;总有效率92.57%。治疗后症状积分为1.02±0.51分,治疗前症状积分为2.62±0.53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为肾虚血瘀,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谭超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食道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食道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试验组术后进食时间、尿管置管时间、引流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食道癌手术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燕;易小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98例头位难产患者采取手转胎头术纠正并分娩,观察效果。结果:88例患者成功转位,总成功率达89.80%。新生儿体重2.31~3.87kg,平均3.21±0.34kg。结论:手转胎头术治疗头位难产成功率较高且较安全,临床价值高。

    作者:赵凤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隔姜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虚寒型胃脘痛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隔姜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2例采用脊柱病三步定位行正骨推拿及交替隔姜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隔姜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止痛快,疗效显著,能解除交感神经的骨性压迫,恢复胃肠功能。

    作者:王成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处方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稳定性考察

    目的:探讨不同处方的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稳定性。方法:制备不同处方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冻干粉针,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加速试验,重点考察其性状、pH、含量等变化。结果:不同处方样品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加入依地酸二钠和磷酸盐缓冲对的处方稳定性好。结论:筛选处方能有效解决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稳定性,可用于指导生产。

    作者:叶雁波;方娆莹;陈铁钎;钟世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8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尿素氮及血肌酐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32例),A组采用PFNA治疗,B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明云;郑风翠;周仁实;阮才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综合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与对照组24例,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其骨折愈合。

    作者:温小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阳江市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238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筛查分析,总结影响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阳江市238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结果,根据筛选结果,其中非ROP设为对照组, ROP为观察组,对两组早产儿基本资料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本次筛查中确诊为ROP早产儿共262例,发生率为10.98%;研究发现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窒息、小胎龄、氧疗、高血糖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与出生低体重、氧疗、贫血、感染、光疗等多种高危因素有关;为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需要在临床上规范用氧和科学治疗,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晓;张文华;阮世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失败后指体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40指断指再植失败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失败原因并为以后的再植手术提出佳预防措施。结果:在坏死的40指中,4指为吸烟所致,9指因再植指感染导致失败,3指为术后不配合下床活动致再植指体坏死,24指因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而不可逆转。结论:在断指再植术过程中有许多精细的注意事项,能否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地清创、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均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点,只有重视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将断指再植失败率降至低。

    作者:曾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蜜煎导防治Ogilvie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蜜煎导防治Ogilvie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Ogilvi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蜜煎导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开塞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蜜煎导治疗Ogilvie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张晓;李亨;张嘉良;江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康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马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2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治愈21例,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合并严重感染死亡。结论:重度吸入性损伤在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的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向群;谢咏仪;陈梅娣;黄晓靖;韩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观察组,7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及6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对照1组及对照2组,均给予检测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对照1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7例脑卒中后损伤后足下垂患者综合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3个月者为A组,>3个月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康复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MAS和PROM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治疗后4周MAS评分低于B组,治疗后2周及4周PROM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雪欢;邱钰婷;喻国雄;苏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黄其志;李俊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ICU人工气道吸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ICU患者人工气道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2例在ICU住院且需行人工气道吸痰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1例)和对照组(3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时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缩短气道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曾金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