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通过化疗期间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恶心呕吐.保证了化疗方案的正常实施,提高了化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尧伟;袁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84例患有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在恢复期分别采用单纯针灸法和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其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针灸与脑心通胶囊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提高该类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改善幅度,使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更为理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大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血液的浪费及确保血液质量.方法:收集花都区血站2009年1-11月大学生献血体检表及献血不良反应记录表5028份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献血次数、体位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体位有一定关系,针对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我们制定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朱仕清;危燕芬;汪丽娟;刘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辨证施护等方面进行总结.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更具特色.
作者:黄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舒颈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颈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50/60),P<0.05.结论:舒颈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炳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心理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早期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4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以60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ugl-Meyer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李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Bennett骨折是手部暴力外伤骨折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类型,是发生在第一掌骨基底部合并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骨折,治疗上存在整复容易但维持复位困难的特点[1].笔者自2003年5月~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演亮;胡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大中专学生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脱发患者42例采用经络叩击、穴位按摩及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疗程3~6个月.结果:显效9例,有效25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80.9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大学生脱发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标本兼顾,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对减轻化疗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48例到本科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胃复安联合地塞米松止吐,应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止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穴位贴敷可使化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减轻,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苹;吴之茵;夏燕苹;莫琴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抚触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诊治的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7天及出院时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治疗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项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俊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临床对患有急腹症的妇科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48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腹症的妇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4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有急腹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杜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笔者通过对肾气丸及其变方主治病机及组方原则的探讨,结合肾精、气、阴、阳的关系,归纳得出以填补肾精为补肾之本,再此基础上适当配伍补阴或补阳药,可治疗各类肾虚证.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除去外力挫伤的原因外,更多是因为现代人不注意生活习惯,长时间暴露在湿冷环境中,风、寒、湿邪等入侵机体,致使患者在做诸如弯腰等动作时忍受剧烈疼痛折磨,甚至影响坐立行走等.本人从2011年1-8月,对44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针刺、点穴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学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9),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手术护理,治疗组在手术前后按照早期康复护理计划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对每例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肩关节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两次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分别为18.53±8.24、30.1±5.33,对照组为17.50±6.19、25.07±5.43;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两组术后比较治疗组1个月后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肩关节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玉萍;黄少华;田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28 例,运用ROM、VAS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VAS评分0分16 例,1-3分7 例,3-5分5 例.各轴向关节活动度明显好转.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张河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洗治疗,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中药熏洗疗效肯定,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52例应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前缘高约23.9±2.1mm,明显高于术前10.6±1.1mm;手术之后患者椎后缘高约25.1±1.2mm,明显高于术前20.0±1.3mm;手术之后患者Cobb角约2.0°±1.0°,明显小于术前17.9°±2.5°,手术前、后患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操作简捷,复位较为准确,固定牢固,可以较好的恢复脊柱自然弯曲,对于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进要;蔡宗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导航下应用交锁钉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与应用传统手术方法对股骨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方法(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磁力声控导航下应用交锁钉治疗,在术后应用X线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其骨折的复位情况,并分别在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第12个月对两组患者应用X线检查,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记录其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平均的手术时间约为75分钟,术后无临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平均的手术时间约为120分钟,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股四头肌的粘连.对两组进行比较,在平均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上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术后的临床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磁力声控导航下应用交锁钉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佳、并发症少,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罗双元;戴文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为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而近几年临床发现证实,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退变性疾患.针灸具有刺通经络,舒筋活血,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活络止痛的功效;推拿有舒筋通络,运行气血,理筋整复的作用.中医针灸、推拿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MR采用不同的序列,不同的扫描方向可以获得病变佳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发现椎间盘变性的程度,还能准确、全面地显示脊髓形态和受压情况.因此,MR可以为颈椎病的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客观标准.
作者:张明欣;赵泽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运气推拿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每日行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照组40例,每日 1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针灸推拿治疗,术后 50天比较 2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针灸推拿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作者:代明星;谢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