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郭微媛
目的 探讨( 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73份(血清、尿液、关节腔穿刺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同时收集40份健康成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SLP真菌检测试剂盒定性及定量检测不同临床标本中(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73份标本中检出真菌阳性标本47份,阳性率64.4%.利用SLP肉眼观察法,可观察到深部真菌感染组有明显黑色素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黑色素形成;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组标本中(1→3 )-β-D-葡聚糖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SLP试剂盒检测(1→3)-β-D-葡聚糖较传统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魏雁虹;杨广民;谢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安速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验(rapid detection of Helicobactor pylori testing,HP-RT)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现症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组织学染色(W-S银染)和C 14-呼气试验(C14-urea breath test,C14-UBT)和HP-RT,以RUT和W-S银染结果相一致为诊断HP 的金标准,评价HP-RT的临床诊断价值.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金标准比较,HP-RT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87.0%,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87.0%,准确率为93.7%;与C14-UBT检测结果比较,HP-RT的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86.2%,阳性预测值为93.8%,阴性预测值为88.7%,准确率为91.8%.HP-RT诊断HP的阳性率为54.4%,与金标准(58.9%)和C14-UBT(6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P>0.05).HP-RT和C14-UBT检测HP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结论 HP-R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没有进行根除治疗的HP感染患者中能够较好的反应现症感染的情况,可用于HP现症感染的临床诊断检测.
作者:汪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菌药物后引起的菌群交替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是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目前研究认为AAD主要是抗生素的使用扰乱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引起.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AAD在临床已非常常见.本文对AAD的易感因素、预防、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现阶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血液标本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培养标本3277份,采用Bactec 9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3277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52株,阳性率13.8%.其中革兰阳性菌221株,占48.9%,革兰阴性菌198株,占43.8%,真菌33株,占7.3%.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116株(25.7%)、大肠埃希菌88株(19.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44株(9.7%).88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菌30株,产酶率为34.1%;36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菌8株,产酶率为22.2%.SA、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45.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小于20.0%.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及时监测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采取合理的抗菌治疗,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孙琪;郭微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其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Nitrocefin纸片法、三维法和PCR方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结果 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中有2株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1株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3株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敏感.三维法试验结果显示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所产的β-内酰胺酶能水解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但不能水解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经PCR方法检测,3株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且其β-内酰胺酶可能存在新的基因型.
作者:陈东科;胡付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血清HBsAg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清HBsAg 含量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感染科的5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和第12个月血清HBsAg、HBV-DNA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血清HBsAg含量显著下降,且在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的前六个月内下降明显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六个月下降缓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sAg含量在HBeAg阳性者与HBeAg 阴性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HBsAg含量在HBeAg阳性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性者中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水平存在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425 (P< 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血清HBsAg含量整体下降;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林贵兰;戴淑惠;宋秀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及图文报告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院质量控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细胞形态工作者角色及形态报告模式已面临诸多挑战.为加强新时期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要做到积极宣传实验室与临床交流的重要意义,设置并定位检验医师岗位等措施[1].
作者:吴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技术检测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 (A/G)、Gln223Arg (A/G),脂联素基因G276T、T45G,护骨素基因T950C、G1181C六个多态性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方法 参照待测多态性位点所在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及3条探针,先通过PCR反应获得含有待检测突变位点的基因片段,再进行LDR,根据测序电泳结果所显示的含荧光标记的LDR产物的片段长度来判断基因型别.结果 采用PCR技术成功扩增出包含瘦素受体基因(110 bp,130 bp)、脂联素基因(400 bp)、护骨素基因(118 bp,163 bp)多态性位点的基因片段.根据LDR产物片段长度不同进行基因分型,纯合子只有一种片段长度,杂合子包含两种纯合子的片段长度,如瘦素受体基因SNP Lys109Arg (A/G)的PCR产物长度为110 bp,LDR产物片段的长度为110 bp时则判断为AA基因型,112 bp则判断为GG基因型,AG基因型则具有110 bp、112 bp两种片段长度.PCR-LDR基因分型结果与DNA测序技术的检测结果一致(Kappa=1,P=0.00).结论 PCR-LDR技术简单、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SNP检测.
作者:缪应新;甘洁民;施泓;陈洁;周晓倩;赵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03年,中国的一场SARS风暴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惊了我国的医学界,特别是在重灾区的北京和广州的医院更是受到极大震撼.北京小汤山矗立着北京医务界为此事件牺牲的医护人员的丰碑.痛定思痛,这一事件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治危害严重传染病的能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一套医学生物安全措施法规迫在眉睫.
作者:张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是造成儿童急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正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对临床意义重大[1].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实用、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的快速分离和鉴定,临床多用WBC计数及分类作为诊断和鉴别感染类型的常规指标.
作者:王雁;公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PAE菌株222株.采用微生物BioFosun鉴定分析仪及相关鉴定卡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222株PAE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92.79%,主要分布于呼吸科(31.53%)和神经内科(21.62%)等科室.PAE耐药率低的是头孢吡肟(14.7%),其次是美洛培南(16.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4%)等,耐药率高的是氨曲南(69.2%),其次是左旋氧氟沙星(44.4%).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十分重要.
作者:弓红梅;赵俊平;崔雪萍;付小蕾;刘剑丽;赵燕;刘志芳;李连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11年5月起,德国出现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的疫情,来势凶猛,很快蔓延到英国、荷兰、法国、奥地利、挪威、西班牙、瑞士、丹麦、芬兰、捷克等几乎整个欧洲国家,美国也发现了确诊病例.截止6月底,已报告有3600余人发病,死亡52人[1].
作者:王金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不断更新,临床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的辅助诊断,如何选用直接、有效、合理、经济的项目或项目组合服务于患者,就需要不断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也因此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医师岗位——检验医师.检验医师是拥有临床医师执业资格并从事临床检验相关工作的医师,其主要职责是将检验的报告结果与临床沟通,向临床医师解释报告内容,参与临床病案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师分会在北京成立,制定了我国检验医师的准入、培训标准,标志着我国检验医师的培训向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进入检验医师研究生学习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这类人员培训的质量问题.那么,在医学教育方面,如何完善对这类检验医师的培养,是接下来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赵克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监测我院2001-2010年与腹泻有关的耐三代头孢菌素肠道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谱,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大便标本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或群,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 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年分离出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腹泻病原菌,占同期整个肠道致病菌的9.91%,包括沙门菌9株(4.11%)、志贺菌120株(54.79%)、气单胞菌20株(9.13%)、类志贺毗邻单胞菌2株(0.91%)、致泻大肠埃希菌40株(18.26%)及弧菌28株(12.79%),检出率由2001年的1.5%上升至2010年的近30.0%.219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病原菌对广谱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85.0%以上,对头孢吡肟、头孢美唑、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的耐药率在20.0%~36.5%,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低(6.7%).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和弧菌对头孢美唑的耐药率高于福氏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宋内志贺菌;气单胞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结论 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肠道病原菌上升迅速,耐药广泛,不同种属的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加强防治.
作者:胡杰;崔恩博;鲍春梅;张菊玲;陈素明;郭桐生;王欢;张成龙;曲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主因间断发热3月余入院.1病程情况1.1现病史患者男性,57岁,天津市静海县人.患者于入院前3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高38.9℃,伴咽痛,颈部疼痛,吞咽轻度梗阻感.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减退,厌油腻,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口服退热药及输液(具体药名不详)治疗,咽痛减轻,患者仍发热乏力.此后两月余多次就诊于本市三级甲等医院,并行相关检查,未明确病因,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作者:刘慧敏;崔金玲;刘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一种β属疱疹病毒组DNA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导致各种临床症状及体征,如肝脏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改变等.
作者:刘龙梅;何雨峰;武建才;赵克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2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细菌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1.4%,病原菌分离部位主要以痰液、血液、尿液为主,占73.8%.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株(16.7%)、大肠埃希菌12株(14.3%)、表皮葡萄球菌12株(14.3%)、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0.7%)、肺炎克雷伯菌7株(8.3%)和白色假丝酵母5株(6.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14.3%,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8.3%和33.3%.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彤;梅亚宁;顾兵;陈友华;潘世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及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选择49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阳性菌株;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初步筛选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达79.6%以上,对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达91.8%.49株阴沟肠杆菌中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菌株46株(93.9%);产ESBLs菌株29株(59.2%),PCR 扩增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36株(73.5%),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为13株(26.5%).结论 产ESBLs 及AmpC酶阴沟肠杆菌普遍且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王正兰;戎建荣;李连青;王淑峰;崔巧珍;梁红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对细菌感染研究的日益深入,传统的细菌鉴定技术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表型分型方法如药敏试验等可用于检测疫情的爆发流行,但不能确认菌株之间的相关性[1].如今,从型、亚型、株甚至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细菌变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分子生物学在细菌分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穆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