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力的认识

徐军

关键词:力刚柔相济, 劲道, 运化
摘要:数月前,我拜读了2000年~2003年已出版的二十几期<按摩与导引>杂志,杂志中记载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论点和方法,这让我得益非浅,可是也有一些说法值得商榷:那就是几位作者对力的认识.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按摩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肠道极为常见的疾病,此并不仅是中老年的消化道多发病,也是青少年的常见病,根据现代医学与医学理论综合分析将导致本病的原因归纳如下.①忧思恼怒,肝失调达,横逆犯胃.②脾失健运,胃失和降.③饮食不洁,偏嗜辛辣,饮酒过度等.④急性胃炎治疗不及时而致.

    作者:薛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治疗膝关节病的两个手法--双拇、食指推髌法和双手扣髌揉动法

    笔者从事按摩工作已3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工作中,根据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病理变化以及治疗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双拇、食指推膑法和双手扣膑揉动法.这两个手法用于膝关节病的临床治疗中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手法配合固定提腰、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理退行性改变,腰肌慢性劳损,腰部急、慢性损伤,腰部感受风寒湿的侵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在20余年工作中,运用推拿手法,配合固定提腰,旋转,复位法,治疗本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铁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法针刀中药为主治疗腰突症8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其中约80%以上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笔者近年来对收入住院的85例腰突症患者,运用手法、针刀、中药辨证施治为主,配合牵引,理疗等综合手段治疗,疗效满意.本文结合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余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牵拉成角反折挤压法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

    腰椎间盘膨出症,常见于20~45岁左右的中青年人.以下腰痛伴放射性单侧肢体胀麻疼痛为主症.发病突然,在1周之内者,排除其它疾病因素,笔者用牵拉反折挤压手法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屡获良效,故乐为之交流.

    作者:武学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穴位按摩治疗伤科痛症的疗效观察

    按摩1991年至今,笔者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按摩镇痛的作用原理,运用穴位按摩治疗伤科急性痛症5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太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先行股骨髁上牵引,然后在C型臂X光机下手法整复复位穿针固定,随后将螺钉固定于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上下端.结果:随访36例患者中,优23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符合骨折固定要求,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陈立;麦庆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力的认识

    数月前,我拜读了2000年~2003年已出版的二十几期<按摩与导引>杂志,杂志中记载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论点和方法,这让我得益非浅,可是也有一些说法值得商榷:那就是几位作者对力的认识.

    作者: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以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93.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定点旋转复位法与常规推拿法治疗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定点旋转复住手法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熊同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牵引下手法按摩治疗颈椎病200例报告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颈椎及其附近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根颈脊髓受压,而出现的头、颈、肩、肩背、上肢酸、麻、沉、痛等综合症状.

    作者:杨忠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外奇穴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增生等原因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表现.颈椎病以神经根型为常见.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较好.但若能在其推拿治疗过程中配合点按一些经外奇穴,则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经外奇穴简称奇穴,是指除十四经腧穴之外,在治疗上具有奇特疗效又有固定部位的穴位而言.现就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常用的部分经外奇穴其部位、取穴方法、点穴注意事项等方面举例如下.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小儿遗尿50例

    笔者应用推拿治疗小儿遗尿5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本院门诊,男性28,女性22例;年龄小4岁,大13岁.其中26例小儿遗尿患者,曾做过中药贴敷、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满意.50例患儿都无髓核膨出、脊髓拴塞综合征的表现.

    作者:祖兴苗;苏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药摩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78例

    药摩法是指将外用药剂涂抹于患者体表治疗部位或操术者手心后,再对治疗部位施行按摩手法的一种外治方法.慢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因失治或治疗不当,致损伤软组织超过2周以上未愈者.慢性软组织损伤,可从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性改变而逐渐发展和引起组织产生变性粘连和增生等病理变化,表现出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应用药摩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不仅可消除软组织损伤早期出现的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改变,而且可消除软组织粘连与组织变性产生块状、片状或结节状诸形态改变,使受压神经血管和活动受限关节恢复正常功能.笔者运用药摩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谢克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颈椎病现已成为常见多发性疾病之一,但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认识,特别是临床医生重视.因此,对颈椎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仅停留在颈痛、手麻等症状上,对颈椎病引起的心、肺、脑、五官科病变不了解,使很多颈性相关病症常常被误诊、误治.颈性眩晕即常被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TIA发作等,使治疗变得复杂而困难,使患者受了很多痛苦,使疗效缓慢,甚至无效.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7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足同步按摩事半功倍

    足部按摩,又称脚部按摩、足部推拿、足穴按摩等,是按摩师运用一定的推拿按摩手法,或借助于适宜的推拿按摩工具,作用于人体足部反射区等部位,以起到调整刚阳,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保健方法,且对强身防病具有现实的自我保健作用.我院在实践中开展双足同步保健按摩法多年,效果事半功倍,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并迅速扩展开来.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祝刚;蔡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按摩、牵引、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总结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它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发病时患者非常痛苦,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研究,采用按摩、牵引、理疗的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长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功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语言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甚则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高,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内功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育风;雷龙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的病症之一,多为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因素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等而致严重的腰腿疼痛症状,1992年至今作者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本症均获满意疗效,现就比较典型98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时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笔者在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收治典型的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推拿手法治疗总有效率92.8%,现就推拿治疗该病的机理浅析如下.

    作者:丁田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观察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简称ADHD)是儿童期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的较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本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社会问题等多种原因单独的或协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本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强调心理治疗、教育治疗、环境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尚不确切.笔者在近几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ADHD患者33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代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