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五体与现代推拿的对应关系初探

叶伟峰

关键词:五体, 推拿, 层次
摘要:推拿学尽管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有关手法治疗的基础理论仍是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不能回避手法物理量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1]探讨手法种类的选取、操作的深透程度以及操作时间等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医生付出的手法物理量.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引踩跷法的技巧及应用研究

    牵引踩跷法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她将牵引疗法与踩跷疗法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显著地提高其治疗效果.此法在我院临床沿续应用20余年.在不断临床总结探讨之下,已达到十分满意的疗效.本文就此做一详细介绍.

    作者:陆剑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午流注纳络法治愈外伤胸痛1例

    李某某,男,32岁.1996年1月4日上午6时诊.主诉:3日下午6时从手扶车上摔下,臀部先碰地,顺势后滚翻2个,当时不感异常,夜10时胸正中部闷塞疼痛难忍不能卧床,诸治无效.抱着一捆棉被坐了一夜.现疼痛不减,痛苦面容,脉涩苔薄白.笔者考虑患者很可能损伤颈胸椎而引发胸部疼痛.下午6时为酉时,为气血流注足少阴肾经,臀部碰地损伤肾经经气,气滞血瘀胸闷疼痛.治疗:①坐位点按内关、通里、列缺、孔、天突、膻中、人中、百会、风府、身柱、至阳穴各半分钟:再行整脊手法.②仰卧位,点按偏历、大钟、太溪穴各1分钟,重复3次.疗效:治疗疗法①无效,治疗疗法②使疼痛消除.

    作者:陈一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肩关节周围炎误诊误治2例

    例1:患者,女,67岁,教师.1997年8月因左肩部疼痛伴活动障碍6个多月来我院骨科就诊,摄X片示左肩关节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征象,予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并嘱其功能锻炼,1个月后症情未见明显减轻,遂来我院要求针灸治疗.询问病史,无外伤史,左肩关节尖锐性疼痛,不能梳头,肩关节后弯不利.查:左肩关节无肿胀,左肱骨大结节处压痛(+),左肩峰下压痛(+),左肩关节外展50°,上举60°,诊断为左肩关节周围炎,予针灸治疗.

    作者:魏森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循经推拿治疗面神经麻痹63例临床报道

    针刺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临床报道较多.多年观察发现,治愈率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尽如人意,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63例,采用面部循经推拿手法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作者:龚云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法治疗颈源性感音性耳鸣15例

    颈源性相关疾病的表现形形色色,笔者在10多年的脊柱病临床中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兹将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间所诊治的众多颈源性相关疾病日誌中资料较完整的15例颈源性感音性耳鸣报道如下.

    作者:高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椎病引起脱发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分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综合型共五型,有数十种症状,但现各资料未见有颈椎病引起脱发症状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时常见其脱发症状好转;经仔细观察发现:脱发也应属颈椎症状之一,且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现将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兼脱发症状的资料整理如下.

    作者:蒋永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推拿对家兔胆汁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新西兰大白兔28只分成推拿组和对照组.家兔手术后胆管插管引流胆汁,观察术后3小时内和术后4小时至24小时胆汁总量,术后即刻和术后4小时开放引流后即刻石胆酸(LCA)、鹅去氧胆酸(CDCA)、去氧胆酸(DCA)、胆酸(CA)含量和总胆汁酸(TBA)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推拿组手法操作后DC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胆汁总量、LCA、CDCA、CA、TBA含量变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推拿通过调节胆汁酸成分影响胆汁分泌,可能是推拿防治某些胆道疾病的内在机理之一.

    作者:孙武权;吴嘉容;沈建雄;郑凤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针疗法和分筋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30例

    笔者采用电针疗法和分筋理筋手法治疗肩周炎30例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大者73岁,小者40岁;病程长者5年,短者3个月.

    作者:刘勇;陈剑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叩击法治疗落枕30例

    落枕又称失枕,是推拿按摩科常见病症.是指颈部某些肌肉的痉挛,肌张力骤然增高,造成颈部疼痛、活动牵制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轻者1~2日内可自行缓解;重者,拖延数日妨碍生活和工作.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叩击法治疗了30例落枕患者,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经如下.

    作者:张亚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髌骨软化症的手法治疗及预防

    髌骨软化症全称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通称髌骨软化症,髌骨软化症是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软骨软化、破裂和软骨脱落,本病的发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有明显的关系,多见于篮球、排球,其次是足球、田径等项目.

    作者:董峰;王艳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穴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8例分析

    目的:研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物治疗,二组为颈部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3天内痊愈者推拿结合当归针穴注组占40%,药物组占10%;1周后痊愈者推拿结合当归针穴注组累计82%,药物组累计60%.结论:推拿结合当归针风池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作者:曾顺军;袁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通督按摩法

    通督按摩法是山西省著名老中医王中衡及其弟子们综合百家之长,在几十年临床推拿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出发点,并加以总结、验证,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推拿疗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以整复脊椎关节的错动为主要手段,治疗各种病患,所以又称通督复位法.这一推拿疗法主要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以脏腑和经络与脊柱具体部位的相关性为基础,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指导临床,应用推拿这一手段对脊椎错动的关节加以整复,使督脉气机条达,进而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确切地说,就是通过推法、按法,循督脉(主要指脊椎)辨证施治,调理其错动、歪斜的关节,甚至于鼓动或调整腹内气机,以通其经络,振奋阳气,安内攘外,恢复脏腑、经络本来机能,使其归真返朴,各司其职,属于一种正本清源的推拿方法.

    作者:李建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熏腰、常规推拿、背晃三联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80例

    自1996年以来,我康复科推拿门诊采用中药熏腰、常规推拿、背晃三联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兆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26例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对32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推拿组和中药组,进行临床治疗对照观察.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推拿组疗效较好.结论:经临床验证,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方便安全,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潘家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3例梨状肌综合征治疗体会

    梨状肌大部起于2~4骶前孔外侧,肌纤维穿过坐骨大孔出骨盆,渐移行为肌腱,紧贴髋关节囊的后上部,向外止于大转子上缘后部.由骶丛分支支配,其作用为外旋髋关节.梨状肌体表投影可自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至大转子尖画一连线作为梨状肌下缘的投影.坐骨神经从其下部经过,因此梨状肌的痉挛、水肿、肥厚、粘连、纤维化可影响坐骨神经引起下肢麻痛.

    作者:阮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法牵引合并双鹿肾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或腰部承受超负荷的压力造成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者因为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炎性反应、小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腰椎侧弯引起多水平小关节失稳,以及家庭遗传性引起的纤维环脆变,是伤骨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它所引起的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常经久不愈.笔者自1993年开展手法牵引、双鹿肾气汤内服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正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试述腰椎的侧位搬法与斜位搬法

    搬法是推拿疗法的重要手法之一.腰椎的侧搬法和斜搬法是腰椎复位的关键手法,什么叫腰椎侧搬法?什么叫腰椎斜搬法?书本上和操作中均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不统一,使初学者感到费解.笔者认为,腰椎的侧搬法与斜搬法,应改为腰椎侧位搬法和腰椎斜位搬法.只有这样,搬法才能标准化、规范化.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作者:刘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6年左右,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骨折是人生晚年时后1次病灾[1].由于此类型骨折愈合时间长(平均3个月左右),则卧床时间长,而且多有并发症.临床常表现为患肢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减少甚至消失,下肢肌群不同程度痿缩,便秘、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影响健肢的功能活动.综合康复疗法是将点穴、按摩、局部给药、功能锻炼、体育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法融为一体.该法运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刁灿阳;刁本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胁部挫伤的治疗

    胸胁部挫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损伤之一,为直接暴力所致.如篮球运动肘部撞击他人胸部;足球运动肩部碰及对方的胸部;武术对打中的拳和棍棒击伤;体操运动员在动作失调、疲劳情况下,自身碰于单、双杠器械上;游泳跳水时姿势不正确,呈门板式入水,胸部被水拍击伤;此外,劳动时被车柄撞伤或桌子棱角碰伤.这些损伤多为胸部肌肉挫伤,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软组织毛细管破裂,形成局部血肿、水肿、渗出等创伤性炎症反应.可影响到胸壁层局部的炎症反应,病人呼吸时引起胸膜摩擦而致疼痛.笔者采用三七散内服、胸胁部手法按摩、针刺拔罐治疗胸胁部挫伤95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牵引下正骨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牵引下正骨推拿法是应用特别的牵引椅,当颈椎在椎间隙受牵引力作用而相应增宽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错位,用轻柔的正骨推拿手法复正,解除颈椎病的骨性压迫和刺激,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痊愈或明显改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正骨推拿法,特别对伴有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更加有效.

    作者:沈彤;龙层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