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岩
急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为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君;杨波;李波;吴卫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脾胃为后天之基础,各脏腑均受其气之保养,脾胃病大都闷郁,胃部的气机错乱,清浊之气不分,影响脾脏脾阳不振,胃之消化力因之减退,所进饮食不能生津液化血,灌溉各脏,百病丛生.脾受病,饮食停留胃中,消化迟慢,故食后,胃胀作饱、胃中作痛、脾阳过弱、胃中虚寒、则口吐清水、口中作淡或发甜、发苦、发出种种恶味,津液不能上升者,则口干、舌燥;肠胃之气不能通畅者,则大便结、泄.无论新病、旧病,其致病根源多由于脾胃,因而治病,必以理脾胃为主.
作者:滑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根据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变程度与神经根的关系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型,参考有关文献,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根据突出物的程度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突出后纵韧带下型,突出后纵韧带后型和游离型.
作者:潘根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是本院治疗多的病种,过去采用按摩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但因腰椎间隙没有用牵引拉宽,疗效有限.采用各种机械牵引,包括先进的用电脑控制的自动牵引设备也只改变牵引力的大小、节奏和方向,将腰椎间盘拉宽,但没有抓紧此时进行按摩手法复位操作,牵引后腰椎间隙自然恢复原样,疗效也有限.笔者创制了螺杆机械牵引机,能很方便地放在按摩床上为患者进行牵引,还能在牵引的同时进行按摩手法操作.笔者将牵引与按摩的优点有机结合,创造了螺杆机械牵引下按摩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笔者随机用此法治疗的61例门诊和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介绍如下.
作者:赖有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厌食又名恶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不思乳食,日久精神疲惫,体重减轻,抗病力弱,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厌食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症,而是常常发生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或疾病后,因此,小儿一旦厌食要尽快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
作者:石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袁氏按导学>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并介绍其推拿疗法及取穴.中经络取头维、风府、风池、人中、心俞、三焦俞、膈俞、肝俞、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涌泉、偏历、内关、中脘、达脉、膜原、关元、神阙.中脏腑取:中脘、关元、达脉、膜原、章门、大包、日月、灵道、鱼际、劳宫、曲池、内关和中经络之所取的各腧穴.后遗症取:百会、太阳、印堂、脑户、风门、肺俞、心俞、膈俞、三焦俞、肝俞、脾俞、胃俞、阳陵泉、昆仑、上脘、中脘、达脉、膜原、关元、期门、神阙.
作者:刘代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颈性肩闭症,临床上非常常见,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在治疗中,也因痛苦而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自1995年3月以来,本人收治该病患者100例,采用六井穴为主,配合松紧式拔伸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供同道指正.
作者:王春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颈性脑缺血是指椎动脉受压或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受刺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而致的脑组织缺血.笔者运用推拿配合口服西比灵治疗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明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按摩临床根据症状辨证,选用相应有效的穴位配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内关是按摩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它位于掌内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络经穴位,八脉交会穴之一.在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内关的主治是胃痛、呕吐、心悸、精神失常,笔者积累多年临床按摩内关应用的实践经验,对其主要作用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吕蔓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肩凝症又名冻结肩,中医称漏肩风,西医称肩周炎.这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功能严重障碍的中老年常见病,本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博采众家之长而归纳的推拿十法,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月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一侧腰腿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多数有急性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发生于L4~5间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LI-OP)正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其中按摩治疗法在治疗本病中的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自1997年至2000年,笔者用按摩治疗LIOP患者共6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简介,实是抛砖引玉.
作者:曾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于1999年3月~2002年1月门诊收治面部黄褐斑患者26例,以手法推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女性;小年龄26岁,大年龄45岁.其中病程短2个月,病程长10年.
作者:苏彦林;李应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28例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小41岁,大78岁,平均50.3岁;病程短35天,长2个月.2治疗方法2.1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侧,以一手托患肢手臂约60°,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推法在肩前部、三角肌、上臂至肘部位往返治疗.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后伸和旋转被动活动.
作者:张迎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摄取胆红素,形成结合胆红素以及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而排泄到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又易被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由肠壁吸收经肛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作者:怀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引起的综合征候群.本人在临床治疗中用手法牵伸旋转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沙海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93年11月~1999年4月止,在门诊运用牵引加手法为主,物理疗法药物离子渗透为辅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陈苍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与颈部活动有关的眩晕、耳鸣、耳聋、呕吐,视物模糊,复视倾倒等脑干缺血症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据报道约70%的颈椎病伴有程度不同的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后突出的特点是脑部症状多于四肢症状.笔者以手法牵引为主的按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志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晕动病,俗称晕车,是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的迷路受到机械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和呕吐.常伴有面色苍白、汗出、全身无力等症状.乘坐停止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作者:张永臣;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频率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与手法的刺激量成正比关系;影响推拿手法频率范围因素有很多,如手法运动的特异性、手法力量的大小、操作者的生理条件及治疗目的等.频率变化也影响手法的力学和生物学效应,并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手法频率的实验研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孙武权;严隽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推拿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之一.笔者自1990年6月至2001年6月用推拿治疗该病734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振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