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娟;郑洁莉
朱引山先生通过一根银针启动人体胎息原始生命能,开通奇经八脉,打通大小周天,快速产生内丹,开创针灸史上新纪元,为中医针灸医师提供了治疗疑难杂症的一门绝技,为修炼养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捷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以颞下颌关节局部疼痛、酸胀以及关节运动障碍(开口度和开口形态异常)等为主要表现.2年来本科采用局部封闭加点穴按摩的方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菊珍;李岚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3年8月~1997年8月,运用自拟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1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庆明;王利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肠功能紊乱且消化系统的一种疾病,顾名思义,是由于肠胃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发生了紊乱.患者往往会出现便秘、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临床上此类病人不少,大多经吃药、打针均无效.本人采用以振颤法为主,配合点按其他有关穴位,效果较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英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腰三横突综合征属现代医学病名,是伤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数年来,笔者运用弹、拨、理筋法对126例患者进行临床探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郭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点穴按摩为主,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67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刘某,女性,59岁,农民,文盲.2000年4月17日首次诊治.头晕、恶心12小时,自觉周身及周围物体都在旋转,闭目时减轻.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失禁.以颈椎病收治,首次诊查:BP130/80-mmHg,颈椎侧弯或后伸到一定程度眩晕加重,C4、5、6、7棘突旁有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X线显示:C4~7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斜线片示钩椎关节有骨刺,向侧方隆突.无其它病史,暂以颈椎病施治,进行常规颈部牵引及颈部按摩.治疗3天后头晕、恶心稍减轻,但出现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左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中枢性瘫痪(发病第3天肌力为Ⅳ级,第4天为Ⅲ级,第8天为Ⅱ级,第11天为Ⅰ级,达到高峰).发病第4天追问病史,家属告知: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口服复方降压片,再查BP为15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立即摄头颅CT片,片示脑干、小脑多发性梗塞,按缓慢进展型椎基底功脉血栓形成住院治疗4个月,好转出院.
作者:李义培;柳庆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资料:张某,男,22岁,当地武警司机.以突发腰痛伴双下肢坐骨神经路线痛而就诊.CT报告患者L4~5间盘膨出(约2mm),病人当时痛苦面容,行走困难,需人搀扶.查体示L4、L5、S1椎旁压痛明显且呈放射状;肢体抬高试验双侧强阳性(小于30°);屈颈试验强阳性.患者否认外伤史、否认扭伤史和否认腰痛史.但述发病前3天曾患重感冒,在部队诊所静滴3天(用药青霉素、病毒唑、安痛定,感冒好转).但发作腰腿痛,在别科大夫建议下,患者到推拿室要求行按摩治疗.
作者:王开宏;崔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重症.有些医家认为不可用按摩、针刺方法治疗.因此有人将其列入按摩、针刺保守疗法的禁区.
作者:吴材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为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常诉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症状多以患侧腰痛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我科采用针刀配合手法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豪;于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无特殊症状,多于孕检时发现.临床常用胸膝卧位通过体位的改变来纠正,给孕妇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本人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用艾灸点穴纠正胎位不正1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银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不能按时到医院作牵引和按摩等治疗,寻求一套适宜病人治疗的方案.我院根据腰椎的生理特点,采用腰部垫高,辅以热疗,自我导引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鲁永东;王学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腰部肌肉突然受到闪、扭、挫、跌打等外力所致,造成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称之急性腰扭伤.急性期若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容易转变为慢性顽固性腰痛.笔者于1998年3月至2000年12月,采用推拿与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左惠荣;郑光亮;袁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腰疼或腰臀部疼痛的疾病.近年来本人运用推拿、刺血拔罐方法治疗此病4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志勇;李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内科病之一,女性多于男性,病因复杂,用西药常规治疗常常迁延不愈.自1982年以来,笔者采用耳穴按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偏头痛46例,获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吉占;宋玉堂;于海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胃下垂是指胃大弯和胃小弯均下降至不正常的位置.本病多见于平素身体瘦弱、胸廓狭长的人,体质素肥骤瘦的人,也多见于多产妇女.症状有:消瘦,乏力,胃纳减少,胸脘胀闷不舒,食后更甚,也有在进食后发生腹下坠感及腰痛,或见呕吐、嗳气、大便不正常.患者在平卧时觉得症状减轻,在作弯腰动作时则感到疼痛.脐下可有振水音.X线造影检查:胃小弯弧线低于髂嵴连线下.
作者:冯长友;冯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小儿脑性瘫痪在我国的发病率,据报道为1.8~4%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该病多以肢体瘫痪,伴智力低下,惊厥及语言、视力、听力障碍为主要症状,为儿科难治之病.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按摩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接受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天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自1998年来,采用拇指平推法治疗落枕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崔联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遭受损伤,损伤后充血、水肿、肥厚的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近1年来,我们综合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利云;张坤;董自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急性踝关节扭伤多为突然遭受间接外伤或各种训练用力过度或姿势体位不正而引起.由于外伤,以致局部肌肉红肿、瘀血渗出、筋膜拘急、气血痹阻、经脉不通、活动不利、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推拿手法与消肿止痛膏并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76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简介如下.
作者:贾文彩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