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目的:总结在无痛胃镜下行老年患者食管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69例老年患者在无痛胃镜下行食管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69例一次性放置成功,术中有3例(4.3%)出现spo2低于80%,经仰额举颌加大氧流量后30s内均恢复正常,1例(1.4%)出现心动过缓,经注射阿托品0.5mg后恢复正常,3例(4.3%)术后3天出现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全部病例术后发生胸痛10例(14.5%),呕吐6例(8.7%),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缓解,支架脱落1例(1.4%),经胃镜下复位成功.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保证老年患者食管恶性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可增加其舒适度、安全性,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侯聪;黄纯;罗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认知率与健康行为影响.方法:对88例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晓率明显提高54%,促进健康行为提高50%显著性增多.结论: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促进自觉采取健康相关行为,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王晓敏;杨菊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的23例,临床效果良的10例,临床效果中的1例,临床效果差的0例,临床总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临床效果优的10例,临床效果良的12例,临床效果中的10例,临床效果差的2例,临床总临床效果优良率为64.71%,对两组的总临床疗效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在临床疗效上有更好的治疗疗效优良率,能减轻患者的临床手术痛苦,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意义.
作者:刘英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对采用替米沙坦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晨起服用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睡前服用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服药后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的稳定性明显强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睡前服用替米沙坦的方法对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晨起服用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达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期康复治疗在小儿急性偏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在温州各院治疗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但试验组定期对小儿进行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以及作业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矫形器协助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期通过康复治疗,身体各项机能均得到较好的提高,但在身体运动机能方面,试验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后期言语的恢复、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训练成果好.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偏瘫后期康复治疗过程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康复过程中借助矫形器进行恢复训练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及康复水平.
作者:李成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06年3月~2009年3月选择肝细胞癌(HCC)患者54例,AFP均为阳性,其中男45例,女9例,主要症状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清瘦,偶有黄疸,眼睑、面部黄等.病程3个月~2年.1.2方法:采用GE-HispeedNX/I双排CT机,进行平扫及同层动态扫描,层厚5mm,层距7mm,并结合高压注射器,采用速率2.8~3ml/秒,压力150kV,造影剂碘海醇总量为80~100ml,分别行肝动脉期(延时25秒),肝静脉期(延时70秒),平衡期(延时180秒)进床式动态扫描,根据病变大小、平扫影像学特点采取延时7~15分钟或更长延时扫描,同层或动态扫描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
作者: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炎胶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康复炎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能够改善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游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因外伤致脾破裂患者术前及手术后第五、七天的空腹血糖变化,观察早期进食对高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08-2010年因外伤致脾破裂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五、七天测血糖,观察其变化,23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次日开始进食,另27组作为对照组,在术后第四天开始进食.结果:二组血糖分别是:观察组:平均值±标准差(X1±1S1)为8.2565±2.1668mmol/L5.974±0.946mmol/L6.3086±1.489mmol/L,对照组X2±S28.2444±1.997mmol/L.7.130±0.855mmol/L6.300±1.338mmol/L,t=0.0205、4.499、0.0215,p>0.05、<0.01、>0.05.结论:脾破裂患者早期进食可降低血糖反应.
作者:姚素香;秦明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足月初产头浮主要与骨盆异常、胎方位异常、巨大胎儿,脐带因素有关,通过资料统计初产头浮的阴道分娩难产率及产时并发症明显高于非初产头浮待产孕妇组.因此对于该类孕产妇应尤为重视,注意分娩时的母儿并发症.正确决定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魏怀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中医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酶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双利肝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ET、BS、TG及TC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HDL和LDL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G、TC、ET、ALT及AS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只有ALT和AST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G、TC、ET、ALT和AS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讨论:中药双利肝冲剂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梁健华;谭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护理期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56例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费用、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概述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陈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包括前额、头皮、眼、鼻、唇、脸颊、上颌、下颌在内的面部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剧烈而又不易治愈.一般表现为单侧痛,双侧少见.2局部解剖脑神经共有12对,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大的一对.
作者:叶新苗;闫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检查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7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胃镜检查,本组患儿的诊断结果为:十二指肠溃疡63例(80.8%),胃溃疡9例(11.5%),幽门管溃疡3例(3.8%),球后溃疡2例(2.6%),复合性溃疡1例(1.3%),并发幽门梗阻21例(26.9%).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本组患儿在4周后的复查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6周内全部出院,治愈率达到100%.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较多,患儿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应用胃镜检查方法可以提高确诊率,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范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永康地区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取1000例女性宫颈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杂交分析技术检测HPV6等23种基因型,分析病学特点.结果:HPV患者总感染率为32.6%;HPV高危型占检出HPV基因型的70.8%;其中,高危型中HPV16型的感染率高,占检出HPV基因型的16.6%,低危型中HPV11型感染率高,占检出HPV基因型的11.0%;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基本相同.结论:本研究提供了23种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对HPV疫苗开发、应用及HPV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侠;方杭;王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只要介绍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效果、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大出血的患者,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出血而行背带式缝合,手术保留了其生育能力,术后无大出血.随访3-10个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产科质量,且简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天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寻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等量分为两份,每份3ml,一份标本常温下进行标准检验,另一份人工溶血后检验,对比相同检验项目结果的差异.结果: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中ALT、AST、LDH、ALP、K、CK、Na、TP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Cl、BUN、Cr、GLU、UA、GGT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溶血的发生,避免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结果的错误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的参考.
作者:房凤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对门诊注射室的注射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4例患者由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对照组164例由没有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注射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对照组非常满意的58例,满意的68例,满意率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门诊注射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好的作用,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余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预防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指导意见.方法: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测定其中86例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指标,与79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RRTI患儿血清中铁、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儿童(P<0.01),血清中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RTI与患儿营养、喂养方式、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等相关.对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取综合预防及治疗措施.
作者:吴先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对标本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结果:86例患者受孕生子;8例自动流产;48例未受孕;有效率66.2%.结论:不孕不育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效果好.
作者:刘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