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红霞
目的:良好而完善的根管充填是取得根管治疗预期疗效的根本保证.目前市场上根管封闭剂千变万化,往往使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在选择根管封闭剂的主要注重的是其临床理化特性,本文就对其进行简要综述,以便我们更好的选择.方法:对88例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探讨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性质.结果:8例患者经根管充填治疗后,发生轻微不适患者为2人,未出现发生剧烈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良好的根管封闭剂应在患者进行根管充填后具有不收缩,易于消毒,使用和去除,不使牙变色,对集体无害,X线阻射,便于检查等优点.
作者:侯颖;郑美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确保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方法:分析血液标本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刺的对策.结果:总结出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只有规范化采血流程、血液标本的保存及运送环节,再加上医生、患者及护士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作者:姜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出现休克的原因,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患者精神极差,神志不清,烦燥不安,出现休克,四肢冰冷,有口干,入院后未解黑便,无呕血,无腹部不适,无胸闷心悸,无明显气促,无端坐呼吸,无咳粉红色泡沫痰,无畏寒发热,胃纳一般,小便量少.结论: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与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取得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涛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的含量,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我院住院的254例肝炎携带产妇进行血清和乳汁HBV-DNA定量检测.结果:114例大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2%和64.0%,128例小三阳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18.8%,12例HBsAg及HBcAb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8.3%.结论: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低于血液,大三阳产妇经母乳传播HBV的概率高于小三阳产妇.建议HBsAg阳性产妇参考血清及乳汁HBV-DNA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婴儿的安全哺乳环境.
作者:高思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
作者:有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院于2004年开始应用计算机对医院感染监测进行管理.2004年以前,上报省监近代网的资料均是手工统计汇总,不仅要耗去大量的工作日,而且数据容易出错,每月疲于完成这些繁琐的数据归类、汇总、统计分析工作,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与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医院内部网络的迅速发展,经过计算机管理人员研究、开发,医院感染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盛健玲;刘经辉;李跃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栓通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加用舒血宁,均共静脉滴注15天.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且安全性好.
作者:孟祥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本文对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的应用进行探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以减轻患者长期住院的经济压力.
作者:杨阳;赵莹;金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对照乌蛇苦参汤与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乌蛇苦参汤治,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两个小组进行比较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蛇苦参汤可以有效的祛除湿疹,化瘀止痒功能明显,对于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洪传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解呼市痰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及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对呼市疾控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完善与解决.
作者:郭雅梅;周炎勋;贾文彩;闫俊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及康复训练)和观察组(单纯康复训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为63.2%,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薛利凤;苗玉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带教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65人,观察组为65人,将两组得到的满意度以及实际各科综合考试成绩做比较,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综合考试成绩比对照组强很多.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有一定优越性.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对护理带教质量来说,有很大提高,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陈素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使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组止血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总有效率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结论:使用奥曲肽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止血速度快,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俊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热疗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效指导临床护理,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70倒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全身热疗治疗方案,热疗方式为对患者胸部或者腹部进行加温至42摄氏度左右,待肛温升至39.5℃之后静滴化疗药物,每次一个小时,每周1~2次,4次为一个疗程,2次治疗间隔大于72小时.结果:70例患者中51(72.8%)患者疗效明显,KPS评分提高10分左右.结论:全身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热化疗护理关键在于预防局部烫伤.
作者:何玉琴;王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发生头位难产13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头位难产原因中,胎儿异常与产力异常、产道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5例,新生儿窒息33例,产妇产后出血8例.结论:要结合导致头住难产的因素做好早期阶段的诊断以及处理,采取科学有效的分娩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分娩质量,尽量避免围生期事件的出现.
作者:周俐琼;林利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的磁共振弥散特征.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41例患者(其中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2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弥散加权成像(DWI)使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EPI),28例取2个扩散敏感度数值(即b值),其余13例取5个b值,对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计算;病灶良性与恶性的判定界限确定为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0%容许区间,对比分析动态增强和临床诊断结果.结果:38例DWI显示全部良性肿瘤与恶性病变,未显示3例为1例小腺瘤外和2例原位癌;良性肿瘤患者的ADC值为(1.5859±0.323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为(0.9610±0.2041)×10-3mm2/s,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4.2%(16/19)、95.5%(21/22)、90.2%(37/4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患者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以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成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期待疗法时间对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且妊娠时间在28~36周胎膜早破的患者68例,根据保胎时间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1和2组,其中72小时内分娩的为治疗1组,72小时以上分娩的为治疗2组,根据保胎时间的不同比较两组孕妇产后新生儿的死亡率、感染率及产妇自身的感染情况.结果: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患者在产后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和产妇感染发生率两方面的数据,治疗2组均比治疗1组低,经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感染率和产妇感染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严格的监测下采用期待疗法,可使胎膜早破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期待疗法不仅能延长患者孕龄、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还能改善存活儿的预后,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简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笔者从2008年1月-2012年1月以来,采用耳穴埋针、手针、足针、体针,四联一体综合治疗咳喘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兴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不同剂型的中、西药随配液放置时间的延长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情况.为临床配液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临床常用的不同剂型的中西药4种(中药粉、水剂和西药粉、水剂各1种),相同条件下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NS)配液各10份;采用ZWT-J6型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观察4种配液配伍后不同时间液体中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液不同时间均存在不溶性颗粒,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比西药总体不溶性颗粒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与西药不同剂型比较在留置30min内直径<25μm有差异(P<0.05);30min内各组颗粒变化不大;西药在60min后颗粒明显增加,而中药在30min后颗粒明显增加,与本组之前时间段颗粒比较有差异(P<0.05);各组比较直径≥25μm颗粒数各时间段无差异(P>0.05).结论:配伍后的西药和中药溶液分别在半小时和1h内为给药佳时间.要求配液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在时间的配合上要有一致的认识,以提高输液安全性.
作者:毕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2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14例和B组10例.A组采用氨甲喋呤50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同时以四氢叶酸5mg,隔日一次,肌注解毒,共四次,静脉水化及小苏打1g,一日三次口服,碱化尿液,同时配伍米非司酮150mg(6片)空腹顿服,服后2h进食,每天1次,连续3天,共450毫克;B组单纯用氨甲喋呤50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同时以四氢叶酸5mg,隔日一次,肌注解毒,共四次,静脉水化及小苏打1g,一日三次口服,碱化尿液.两组患者用药前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各项结果正常后给药.结果:治A组包块缩小、症状消失,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1),阴道排出蜕膜管型、尿HCG转阴,血HCG下降情况较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79%,高于B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具有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付桂英;毛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