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方法及工作体会

黄海云

关键词: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 免疫方法, 体会
摘要:目的: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中,规范新生儿免疫接种措施,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取得效果.方法:在实施新生儿预防接种中,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掌握接种技术要求,提高新生儿免疫效果.结果: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与及时率,儿童乙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做好新生儿乙肝预防接种能提高儿童免疫力,减少乙肝疾病的发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草药过敏1例报告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使用,中草药的安全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关注.中药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多,在开具中草药处方时一定要仔细询问过敏史,正确用药并健全急救措施.

    作者:史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肢推拿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推拿手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统一使用基本预防措施、基础术后康复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加下肢推拿手法,对照组不采用下肢推拿手法.观测患者深静脉是否发生DVT、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伤口引流量.结果:治疗组发生DVT1例,对照组发生DVT6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09,P<0.01);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28.23±4.05)cm/s,对照组(19.86±3.73)c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TKR术后伤口引流量治疗组(301.12±145.46)ml,对照组(290.23±198.39)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1.075,P>0.05).结论:下肢推拿手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煜明;欧阳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以及EPS镜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痊愈20.0%,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杨新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例无名高热的中药治疗心得

    温病湿热证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在中医急性热性病中湿热证是具有特殊规律的一类证候群,其治疗方法亦有别于其他类型发热症,笔者应用清热燥湿与甘温除热法结合治疗1例无名高热证属温病湿热证,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安丰艳;隋文美;于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60例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深入研究60例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预防脑外伤患者压疮.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60例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脑外伤压疮.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脑外伤患者的压疮,提高脑外伤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程中产妇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产程中产妇阵痛时给予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864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出现阵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63例临产产妇组成,对照组的产妇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干预组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顺产率以及阵痛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无论在阵痛的疼痛程度以及顺产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中产妇出现阵痛,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心理护理不仅减轻了产妇的阵痛,而且提高了顺率产,在临床中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辉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88例术后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人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正日益引起重视.笔者就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88例老年患者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淑娇;林琼霞;张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2012年2月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NS、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采取康复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肢体致残程度,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睿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耳鼻喉门诊患者就诊心理及疾病特征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并总结耳鼻喉门诊就诊患者的心理及疾病特征的分析和护理方法.方法:从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随机选择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其中耳鼻喉门诊实验组病例数为150例,其他门诊作为对照组病例数为150例.结果:耳鼻喉患者的就诊心理特点和与其他专科门诊有很大不同,根据心理特点和疾病特征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也与其他专科门诊不同.结论:通过研究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和耳鼻喉疾病的特征,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九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以便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程的分期辨证施治.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以疏风解表及祛邪通络为主;在稳定期的治疗方法:兼施补泻;在恢复期的治疗方法:以调和经脉及补益气血为主;在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法:以鼓舞正气、活血通络作为治疗原则.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被治愈,治愈率90.0%;5例患者疾病好转,好转率10%;无效率为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宜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护理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4例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比较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遵医嘱行为以及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干预前,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综合干预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提高了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遵医嘱行为,改善了了代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姝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如何确保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方法:分析血液标本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刺的对策.结果:总结出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只有规范化采血流程、血液标本的保存及运送环节,再加上医生、患者及护士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作者:姜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天灸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天灸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疾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天灸组和中药组各45例,比较组别间3年内临床效果及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结果:天灸组治疗后3年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同期组(P<0.05),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上,天灸组自第2年开始记显著低于治疗前1年,且显著低于同期中药组(P<0.05).结论:天灸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远期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梁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训练方法的探讨

    目的:评价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所产生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痴呆患者90例,进行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为智力训练、语言训练、记忆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为期3个月并做评分.结果:90例患者通过3个月训练,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较训练前有所提高.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经过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延缓痴呆的进展,并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方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用于糖尿病评价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金标准.并因HbAlC还是反应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而成为目前诊断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这个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和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刘洪霞;张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问题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分析70例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漏尿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进行护理.结果: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患者漏尿与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三大因素有关.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后,58例漏尿得到控制,12例漏尿减轻.结论:临床上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预防漏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维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分析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带教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65人,观察组为65人,将两组得到的满意度以及实际各科综合考试成绩做比较,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综合考试成绩比对照组强很多.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有一定优越性.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对护理带教质量来说,有很大提高,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陈素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技术(PCNT)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10年引进医疗设备,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开展此项手术50余例,通过对病人进行的嗣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庆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ysC和RBP联合测定在肺癌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C,CysC)和RBP(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测定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的肾损伤患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研究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25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详细检测BUN CyscCrerRBP四个指标,观察组40例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并且没有肾病史的健康人作为志愿者组成观察组,然后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BUN的浓度,实验组为(4.45±1.38)mmol/L,对照组为(3.3±1.11)mmol/L,Crea浓度对照组为(69.21±20.67)μmol/L,试验组为(80.32±26.31)μmol/L;CysC浓度对照组为(0.83±0.12)mg/L,试验组为(1.72±0.50)mg/L;RBP浓度对照组为(48.23±14.12)mg/L,试验组为(82.60±14.10)mg/L.结论:CysC和RBP联合检测血清对检测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宁宇;章志福;邹三鹏;刘倩平;魏涛;陈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效果

    目的:探讨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其中,男性41例,年龄在56-79岁之间,女性40例,年龄在61-8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6.3%.结论:在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疾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贤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