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颉
目的:探讨氨茶碱不同的静脉给药方法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以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静脉给药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门诊部儿科就诊治疗的108例哮喘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组(治疗组)和双数组(对照组)各54例.在其它治疗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首次负荷量+持续静脉泵给药治疗,观察组间断性静脉给药.观察24、48、72h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给药24、48、72h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7.8%、81.5%和92.6%;对照组:42.6%、44.4%和57.4%.72h内毒副作用出现率两组分别为:治疗组5.6%、对照组16.7%.随治疗时间两组疗效均渐次增加;各时间段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毒副作用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随时间渐次降低,并趋于稳定,对照组恰恰相反.结论:氨茶碱持续静脉泵给药是安全、高效的给药方法,可以作为临床的选择.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的磁共振弥散特征.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瘤的41例患者(其中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2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弥散加权成像(DWI)使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EPI),28例取2个扩散敏感度数值(即b值),其余13例取5个b值,对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计算;病灶良性与恶性的判定界限确定为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0%容许区间,对比分析动态增强和临床诊断结果.结果:38例DWI显示全部良性肿瘤与恶性病变,未显示3例为1例小腺瘤外和2例原位癌;良性肿瘤患者的ADC值为(1.5859±0.3233)×10-3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为(0.9610±0.2041)×10-3mm2/s,前者要显著高于后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84.2%(16/19)、95.5%(21/22)、90.2%(37/4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患者乳腺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可以将其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参考,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成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10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无缝隙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在了解病人住院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无缝隙护理模式,接受无缝隙护理服务.采用住院病人满意度和心理舒适感问卷调查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无缝隙护理组在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质量方面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提高,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次数明显降低.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住院病人满意度.
作者:吴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0例Ⅰ~Ⅱ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药物治疗+有氧运动组(A组)和药物治疗组(B组).经随访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A组慢性心衰患者经加用有氧运动治疗后,显效率75.6%,有效率24.4%.B组显效率55.6%,有效率44.4%.A组治疗效果好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度有氧运动可使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缪惠宁;王艳飞;任越;潘俊霞;杨卫强;张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肠胃道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人通过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期间,综合分析了86例我院肿瘤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化疗期间作好积极预防,正确的护理评估,熟悉化疗方案等护理措施,能减轻病人胃肠道反应.结论: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不同程度厌会、悉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加强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具体作用.方法:把某社区医院所在的城镇常住居民作为预防肠道寄生虫的教育对象,利用调查问卷和当地的方言对该城镇常住居民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持续时间为1年.1年之后再利用调查问卷等方式去测试该城镇居民对如何预防肠道寄生虫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010年居民感染肠道寄生虫类疾病的患病率比较高,其中因蛔虫而感染患病的患者人数多,3682人当中有512人感染此类疾病,约占总体的13.91%;其次便是因钩虫、鞭虫、蛲虫等而感染的患者,分别占总体的2.94%,0.92%,1.03%;因其他类型的寄生虫而被感染的患者占少数.经过1年的宣传,该城镇常住居民在2011年因肠道寄生虫而感染的概率有所下降,总体感染的人数只有91人,只占总体的2.47%,比2009年降低了11.44%.结论:健康教育的不断加强对于预防肠道寄生虫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邵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钼靶摄片、核磁共振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块乳腺肿块进行X线钼靶摄片及MRI检查,所有肿块均进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行病理检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7.2%、59.1%、32.8%、40.9%;MRI分刺为82.8%、72.7%、17.2%、27.3%;联合检查分别为92.2%、90.9%、17.2%、27.3%;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球帽和磁性两种附着体在复杂可摘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复杂可摘义齿修复6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传统金属卡环固定组(K);球帽附着体固定组(Q)和磁性附着体固定组(C),每组均为20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牙临床指征和临床疗效.结果:Q组和C组患者修复后各基牙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均显著低于K组(P<0.05);修复后觉安装史齿后咀嚼有力、发音清楚、美观、舒适以及稳定的患者例数均高于K组,其中感觉发音清楚、美观和舒适的例数显著高于K组(P<0.05).结论:球帽附着体和磁性付着体等新型田定体,保存基牙效果,恢复患者口颌功能快,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卡环固定体.
作者:刘粉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心肌供血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体分析进行回顾.结果:19例没有死亡病例的出现,通过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干预使患者的血糖能控制在正常水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加强防范措施,能有效的避免低血糖这一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林国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儿因年幼,语言表达不完善,不准确,多由家长代诉病史,所诉资料的可靠性与家长对疾病的了解能力及与患儿的接触密切程度有关,在病史的采集与临床诊断上常有一定的难度.曾经科内遇到1例阑尾炎误诊的患儿.
作者:杨勇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内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方法:分析2009年-2011年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和分类情况,探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结果: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记录主要的不符合项,实施性不符合项占绝大部分.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是持续改进过程,改善实验环境,加大仪器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监督,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是改进的重点.
作者:方雪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管理护理效果.方法:将1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治疗、胆管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并发症处理,观察二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放置引流管,有效的护理胆管,不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马忠兰;邱玉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
作者:有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方法: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房环境及设备,护士的语言态度及仪表,护理操作,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结果: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脊髓损伤患者均对优质护理服务方式表示满意.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减少并发症,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康复从而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维持良好护患、医患关系.
作者:尹显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良好而完善的根管充填是取得根管治疗预期疗效的根本保证.目前市场上根管封闭剂千变万化,往往使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在选择根管封闭剂的主要注重的是其临床理化特性,本文就对其进行简要综述,以便我们更好的选择.方法:对88例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探讨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性质.结果:8例患者经根管充填治疗后,发生轻微不适患者为2人,未出现发生剧烈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良好的根管封闭剂应在患者进行根管充填后具有不收缩,易于消毒,使用和去除,不使牙变色,对集体无害,X线阻射,便于检查等优点.
作者:侯颖;郑美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不同时期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分析骨折病人各期的特点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果:通过在骨折阶段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建立病人治疗、康复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指导病人实施科学、系统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骨折康复的知识和技巧,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杨桦;杨玉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出现休克的原因,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患者精神极差,神志不清,烦燥不安,出现休克,四肢冰冷,有口干,入院后未解黑便,无呕血,无腹部不适,无胸闷心悸,无明显气促,无端坐呼吸,无咳粉红色泡沫痰,无畏寒发热,胃纳一般,小便量少.结论: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与针对性的治疗,能够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取得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胡涛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2年5月于我院骨科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100例,随即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针对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药辨证治疗的方式,对照组按照西药治疗的方式.规定一个疗程为25天,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98%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78%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我院中医辨证的治疗方式下疗效明显,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闻树林;蔡丽;李祖毅;肖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进修、实习生临床带教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进修实习生,而严格的管理是临床带教工作有效、顺利开展的保证;笔者根据进修实习生在临床带教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医院管理和临床教学实际工作出发,对进修、实习生临床带教和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李洪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