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骨折5种内固定方式的应用体会

段旭林;王建东;鄢小琴;张禹;蒲朝龙

关键词:锁骨骨折, 手术方式,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多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治疗的58例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病例.结果:58例均获的4个月至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结论:锁骨骨折可以采用多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应用根据具体的骨折部位,骨折稳定情况,患者年龄以及经济情况选取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法.中段骨折,特别是小孩的骨折,可以采用1/3管型钢板.对于复位后相对比较稳定的骨折可以使用记忆合金内固定,取出时需要防止再次发生骨折.对于复位后稳定的中段骨折可以使用交叉钢针进行内固定,但术后需要适当限制肩关节的活动,并进行随访照片复查,对于钢针发生移动的情况需要及时取出.对锁骨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如多段骨折,或骨折发生在外1/3段或伴随肩锁关节脱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金属接骨板或锁骨钩钢板.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S)-原人参二醇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检测20(S)-原人参二醇对CNE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20(S)-原人参二醇可明显降低CNE细胞的细胞活性.结论:20(S)-原人参二醇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的凋亡并存在效应-剂量关系.

    作者:赵光辉;樊学斌;李超;李玮峰;牛苗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文献综述

    本文着重回顾并分析了近20年来针刺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认为目前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以针刺为广泛,但临床研究性报道较少,观察指标难以准确反映针刺的作用机理.有必要深入研究并以简便可行的方法进一步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该项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推广.

    作者:赵鹏男;周海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麻醉处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由于局麻药在腰椎间隙蛛网膜下腔沉积,使前后根神经节及部分脊髓产生可逆性神经阻滞,导致自主、感觉和运动神经活动消失的结果.在脊髓混合神经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温觉、痛觉、触觉、压觉、自主活动、触摸定位、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一般来说,神经纤维具有的每一种功能对局部麻醉的耐力都不一样,所以可做到分别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从骶部向头部方向进行,消退时相反,粗的脊髓纤维(舍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对阻滞耐力大,功能恢复也快,所以需要药量也大.自主神经阻滞的平面比皮肤痛觉消失的平面高2个或更多节段,而运动神经阻滞的平面则比无痛区低2~3个节段.

    作者:于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甲状腺患者按照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入院当日和术前1d调查两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情况.结果:实验组焦虑和抑郁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与不安,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作者:张如新;范春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51例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菅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介入术前、术后及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以内.显效34例,有效6例,显效率88.2%,总有效率100%.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重要脏器出血.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美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组成.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加之足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外踝比内踝长.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内翻时容易发生扭伤.不注意休息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易反复疼痛肿胀,带来不良影响.中药熏洗,方法简便,易于操做,疗效显著.

    作者:刘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56例分析

    据统计,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因糖尿病足所致.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长,治疗花费巨大,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猛增长,患糖尿病的人数也在快速增加,糖尿病足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院于2005~2010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合推拿治疗面瘫12例

    目的:探索运用中医自然疗法,无药物治疗面瘫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针刺和推拿的方法,不借助药物治疗面瘫.结果:治疗12例,治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合推拿治疗面瘫疗效较好.

    作者:闫立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危重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与护理

    对159例危重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影响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指套位置偏移,氧气不充足,吸氧装置不密闭,呼吸机管道漏气,血氧监测模块与主机接触不良等.护理干预对策包括调整指套位置,监测吸氧装置,密闭呼吸机漏气管道,将血氧监测模块对准槽位插入底部等.

    作者:李连花;勾迎杰;曹淑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62例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阑尾炎患者62例采用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缝合,与同期常规缝合4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抽线缝合的病例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可明显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贾士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疗效观察

    复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效应完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副作用少,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能促进早期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同时硬膜外腔接镇痛泵自控镇痛,患者可根据需要调整用药量.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王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实施23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第一组110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CP组)第二组120例实施传统的医疗护理(非CP组);将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非CP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6~7d,CP组下降至4~5d,(P<0.05).CP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非CP组,CP组患者满意度和医护满意度更高.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诊疗及护理模式,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诊疗治疗,增加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作者:周华君;李忠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半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3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0例患者发生肺栓塞,分析其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9%,通过CT扫描、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核医学检查确诊,经过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后,无死亡病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利于减少病死率.

    作者:罗开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心理学治疗老年人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总参某干休所2007年5月-2010年7月,确诊的42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老年肺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两组均连续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疗效.每四周休息为3-5天.结果:治疗组在负性情绪、体重变化、生活质量、咳嗽、咳痰、乏力、气短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老年肺癌对降低负性情绪、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文芳;张运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护理

    通过对我所280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认为做好健康宣教、消毒隔离、对症护理、饮食及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密切接触者筛查、随访工作是治疗和预防肺结核的护理要点.

    作者:向姣;耿延东;周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18例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方法:自2005年6月到2009年6月,我科应用在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非粉碎髌骨骨折18例.疗效确切.结果:18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个月,1例屈膝略受限,其余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空心钉治疗髌骨简单骨折以及无关节面骨块游离的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基层医院可以开展.

    作者:王建伟;张文生;庞军;王涛;王飞;杨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护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医护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采用祛风活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与对照组(54.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护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李延平;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60例采用RhG-CSF治疗后白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完全恢复54例,占90.0%.结论:RhG-CSF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反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春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当今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医院和谐发展及对患者的身体心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安全管理的策略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邹飞萍;糜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495例骨科患者人性化临床护理实践分析

    目的:针对我院骨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与治疗目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方法:研究分析我院495例骨伤科患者资料,并对惠者进行人性化临床护理.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升护士技术水平与职业形象,在给予患者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有效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