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友;李淑芝;穆芳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经验;方法:收集我院97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本组病例经科学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无一例并发症出现,2-3周均康复出院;讨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可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发生率约1/5000~1/11000,较常见的有致死性侏儒、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II型等,其中致死性侏儒(TD)是常见的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约1/6000~1/17000,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预后极差,常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死亡.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早发现早处理,提高优生优育.
作者:伍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FFFF 对本2002-2010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作者:刘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FD患者400例随机均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治疗组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两组患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法28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比对照组患者的的总疗效及腹胀、腹痛、嗳气等症状的疗效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西药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谢世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03例泵入可达龙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从应用可达龙当日起至可达龙静滴结束后3d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程度.结果:应用可达龙药物至结束后3d,发生静脉炎的程度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程度.
作者:陈芳;丁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公路养护工人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相关疾病,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和有关部门制定劳动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林公路系统732名养路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596名行政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公路养护工人的职业暴露主要是粉尘危害,其次是噪声危害.
作者:何炳荣;何栁莹;雷登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合理用药的核心就是要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1997年,WHO制定了合理用药的七项原则: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使用及价格对病人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药品调配及提供给病人的药品信息无误.⑦病人遵嘱情况良好.根据以上标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剂管理,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尚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正确的体位姿势,不但使中风偏瘫患者感到舒适、减少疲劳、减轻症状,而且有利于检查和治疗,尤其对今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反之,会直接影响患者日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而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作者:陈黎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方法:选取甘泉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4月至12 月中旬收治的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特征的口腔修复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在现代口腔科临床医学中,医师应在具备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尽量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以达到临床修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至7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1.2)年.其中42例患者经治疗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96.00%;6例患者于术后3~7天时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占4.00%,其中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结论: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的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预防感染等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作者:谭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及雷贝拉唑联合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疗效.方法:将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25例随机分2组A组于早晚空腹服用雷贝拉唑10mg,康复新10ml,3次/d.B组用雷贝拉唑,用法同A组,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A组,临床整整总有效率84%,B组为56%(P<0.05).胃镜检查评价,A组总有效率92%,B组为72%(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急性胃黏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志武;陈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82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自拟排石汤,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排石颗粒,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丰志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与新固定方法的效果,选择适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固定方法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意外脱管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发生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的固定方法胃管固定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法,且操作简单方便,适合老年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院内及家庭使用.
作者:农冬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方法:2010年9月-2011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慢性咳嗽患儿156例,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辩证论治口服中药7天观察疗效.结果:156例患儿中治愈28例,显效8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8%.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佳,尤其是对西医反复治疗疗效不佳的患儿,仍有较好疗效.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每日晚饭后1 h服米非司酮12.5 mg,以连续服用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测量子宫及肌瘤三维径线,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和雌二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所有患者未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传统治疗的补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玉英;王靖雯;李春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困扰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目前BPH 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一点是肯定的:BPH 发病与雄激素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尿路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统称下尿路症状(LUTS),与以下三方面的病变有关:①增大的前列腺或称前列腺静力因素;②前列腺动力因素:包括前列腺、前列腺包膜及膀胱颈部的平滑肌的肌张力增高将引起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③逼尿肌功能受损,收缩能力减弱.LUTS及其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作为临床医生在制定BPH药物治疗方案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到BPH临床进展的预防,如急性尿潴留、BPH相关手术等.因此,制定BPH治疗目标应同时兼顾:缩小前列腺体积,缓解LUTS症状,防止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博;陈有仁;余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毫升以上者.大多数发生于产后24小时内,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徐丽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误诊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46例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岁,60~70岁者患病率占39.1%.误诊18例(39.1%).常见首发症状为骨痛(69.6%).分型以IgG型为主(47.7%).X线示骨骼异常改变占73.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变,误诊率高,主要的诊断方法仍是骨髓检查.
作者:何惠;刘基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总结了一例后颅窝入路,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笔者于2005年-2010年期间治疗周围性面瘫160例,把该病分成早、中、晚三期,在疾病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并把2005年以前治疗的116例周围性面瘫设成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