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金贤德;刘龙川
我科曾成功救治1例骨折后并肺栓塞的危重病人,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官亚东;张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的X线平片及CT影像特点,探讨X线平片及CT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3月以胸液收入我院呼吸科的112例患者的X线平片、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特点为胸膜结节状增厚大量胸液、纵隔移位、肺内团块或结节影、支气管狭窄或堵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影像特点为包裹性胸液、肺内片状或条索状影.结论:X线平片及CT检查是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首选方法,对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庾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于2007~2010年所收治的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单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心律平治疗,比较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达86.3%.和胺碘酮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总发生率约9%,其中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以及出现静脉炎均为1例.结论:胺碘酮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鸥;李霞;章和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大厄贝沙坦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给倍他乐克12.5mg,2次/d;安体舒通20mg,1次/d;结束用药前观察期加服厄贝沙坦75mg,1次/d口服,第3天增至150mg,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ACEI及常规治疗,药物剂量、用法、适应症同厄贝沙坦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均为18周,每2周随访1次.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28例(50%),有效24例(42.9%),无效4例(7.1%);对照组:显效24例(42.9%),有效24例(42.9%),无效8例(1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后,心衰症状明显缓解,且安全、副作用少,患者的耐受性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文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脐带绕颈产前诊断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胎儿的重视性,脐带绕颈导致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为了探讨脐带绕颈的正确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我们对230例脐带绕颈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因免疫机能的衰退和基础疾病的增多,老年人易受包括真菌在内的病原体侵扰.为探讨老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高龄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状况报告如下.
作者:邓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睾丸微结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生殖系统疾病就诊的565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检出的睾丸微结石症(TM)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结果及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共检出TM患者20例,双侧睾丸受累18例,单侧受累2例;有合并症者18例,其中合并睾丸鞘膜积液8例,附睾囊肿5例,附睾炎2例,隐睾l例,精索静脉曲张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l例.TM声像图特征为睾丸实质内弥散分布点状强回声,直径<3 mm,后方无声影.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TM特征性声像图,是诊断和随访TM首选方法.
作者:易珊林;曹庆艳;王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先介绍了牙周病的成因,治疗方法,并提出了防治办法和思路,为广大群众对牙周病的进一步了解、增强防治意识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加深提供参考.
作者:谭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外科患者手术后便秘的原因,并对其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近年来行外科手术患者病历,研究患者便秘的原因,以我院自2008年起加强护理干预为分界点,之前的为对照组,之后的为实验组,分析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外科患者手术后出现便秘的原因在于滞血瘀,腑气不通、气阴两虚,水不行舟以及其他因素,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能有效的减少患者便秘的情况;结论:外科患者手术后容易影响气血,进而影响到排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经研究发现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后便秘情况.
作者:李彦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张正元教授为湖南省岳阳市名老中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和独特的经验,尤其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更有其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张师学习,聆听教诲.现将张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建军;张正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的疗效.方法:用火针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51例,嘱其治疗期间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后一周内每天记录患者溃疡疼痛程度、充血面积、溃疡面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火针治疗,显效30例(58.82%),有效17例(33.33%),无效4例(7.84%),总有效率92.16%.结论:火针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曼莉;梁嫣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创伤系列片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拍摄创伤系列片(肩胛骨前后位片、肩胛骨侧位片、腋位片).结果:创伤系列片能较好地帮助判断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及方向,比较准确地评价骨折的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结论:创伤系列片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煌煌;江国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救治方法、治疗及护理效果,提高DKA的治愈率.方法:选择本院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依据实验室检查,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DK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应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治及护理.
作者:何武;曹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移植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获得3个月至7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1.2)年.其中42例患者经治疗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96.00%;6例患者于术后3~7天时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占4.00%,其中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结论: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的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预防感染等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作者:谭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妇产科2008年8月至2009年1月采用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0例.结果: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有所不同,且不同CIN分级的阴道镜图像也表现不同,主要为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等.结论:阴道镜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诊断CIN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文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紧急有效地救治方法.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58例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0%,出血原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高危因素有孕周、多胎妊娠、第3产程异常以及流产史.结论:从研究结果看,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做好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的预防,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在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行康复期健康指导,就2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痊愈14例,生活基本自理20例,不能自理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40例中痊愈5例,生活基本自理17例,不能自理1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指导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降低了患者病残率,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孙群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青少年患者用奥氮平治疗8周,剂量5~20mg/d,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价其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显著进步9例,好转4例;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奥氮平治疗门诊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提倡临床使用.
作者:罗慧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清热栓对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符合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患儿分为给予小儿清热栓和给予爱尔降温贴两组进行退热效果观察.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实验组92.5%,对照组70%,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降温幅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清热栓的退热效果优于爱尔降温贴.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共56例,根据其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经治疗1个月后愈合44例(78.57%),好转9例(16.07%),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为94.64%;Hp根除43例(76.79%);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杨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