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白;乔玲娟
目的:总结中药熏洗结合功能锻炼促进膝部骨折术后屈曲障碍功能恢复的经验.方法:对膝部骨折术后100例,运用中药熏洗(洗四方)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结果:1~3个月后随防,优73例,良22例,可5例,差0例.结论:本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和正确功能锻炼,对促进膝部骨折术后屈曲障碍功能的恢复具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妇科病患者47例,其中产后出血12例、子宫肌瘤35例,以上患者采用介入疗法分别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及持续灌注化疗.结果:产后大出血患者在经栓塞治疗后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子宫肌瘤患者在行栓塞术后经量减少,肌瘤缩小;结论: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介入放射学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
作者:潘光友;李淑芝;穆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上,实验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月复查彩超,实验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邓志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开始,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亦宜避免摄食过量,防止肥胖乃至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对BMI已经超标者,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作者:明国林;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止眩汤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高;陈本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以来,为不少患者解除痛苦,但手术的成功完成仅为治疗的一半,因手术的术腔完全上皮化并治愈需3个月-6个月,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宣传,能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现将健康宣教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金丽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针对高职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和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探索PBL教学方法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为PBL教学方式在高职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定作业治疗学中手功能的评定与训练等3章节的内容,实验班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为评价标准.结果: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学生理论考核成绩高,实验操作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强,更受学生喜欢.结论:在作业治疗的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盛幼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讨论脑出血内外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脑出血207例病人内科120例,外科87例.内科120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外科87例采用手术治疗比较.结论:轻症脑出血好保守治疗,对重症脑出血,应积极采用外科治疗.
作者:慕会杰;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妇孕期保健的状况并探讨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0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的保健状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年龄在<25岁占15.83%(190/1200),25~29岁占43.67%(524/1200),30岁~占40.5%(486/1200).30~34岁年龄组孕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及孕期接受健康教育人数多于<30岁年龄组(P<0.05);35岁~组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与30~34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比例低于30~34岁组(P<0 05).不同分娩年龄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妇孕期保健对于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莉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统计分析97例门急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原因,总结护士用药监察,用药护理和急救处理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涉及多个系统,加强临床用药监察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保证,做好用药护理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结论:对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观察和护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钟美香;苏芬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且对其进行观察.方法:选取30例高血压病人且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对其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病人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会敏;马玉萍;陈桂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镇痛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芬太尼1mg;给药方法(机械泵):负荷量5ml,背景剂量2ml/h).结果:镇痛组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乳量比对照组多(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作者:陈志红;郑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彻底的方法,经过百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随现代微创伤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接受.但亦无可否认也是因外科医生受到病人的要求的压力影响.结果:表明:小切口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乔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对一种新的凹陷骨折整复方法——反转颅骨复位术,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福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青少年的社会发展的希望,青少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生殖健康,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心身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长大成年后的生理和生育健康.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阶段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包括了专家、媒体人士、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探讨青少年生殖健康存在的问题,现场采用录音的形势记录下访谈的所有内容,然后加以整理、加工形成文字材料.切实体会到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到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刻不容缓,在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加强生殖健康、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作者:张国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清热栓对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对符合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患儿分为给予小儿清热栓和给予爱尔降温贴两组进行退热效果观察.结果:按疗效标准评定,总有效率:实验组92.5%,对照组70%,P<0.05,有显著差异.平均降温幅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清热栓的退热效果优于爱尔降温贴.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用燥湿祛痰和胃的法则,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随证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灵活运用辨证施治而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熊永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各种深静脉导管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中,中心静脉导管可以说与生命紧密相连.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如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日益突出,其中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占据重要地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又称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在美国,每年院内血液感染约超过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在重症监护(ICU)中,中心静脉插管者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20~30倍.对于CRBSI治疗及预防,目前包括拔除导管、全身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肝素混合液封管等,本文就目前使用抗生素封管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的方法、护理及治疗效果作一论述.
作者:汪江;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2009-2010两年贵溪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状况及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数据来自于贵溪市人民医院近两年的单胎活产儿相关数据,数据使用SPSS 13.0 进行t检验和F检验.结果:3657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24g,大5050g,小1480g;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比例为1.06∶1,男婴平均出生体重3395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3176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在产妇文化水平、职业、年龄上不具统计学差异;而孕周对出生体重的影响重要.早产组体重为2645 g±484 g,足月儿体重为3316 g±540 g,过期产出生体重为 3642 g±523 g,(P<0.01).结论:贵溪市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与全国的平均数值较接近,为进一步改善母婴健康,应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加强孕期宣教及围产期保健水平.
作者:夏芳莲;毛桂荣;苏宜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正确的体位姿势,不但使中风偏瘫患者感到舒适、减少疲劳、减轻症状,而且有利于检查和治疗,尤其对今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反之,会直接影响患者日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而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家庭及其本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作者:陈黎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