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雨婷;郑嘉祺;徐薇薇;李娜;魏力
妇科检查需要使用扩宫棒扩张宫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完整的一套扩宫棒一般包括14根,在使用时,由护士取开固定件,依次传递给医生使用,在使用时需要从小号直径扩宫棒开始,逐步用大一号直径扩宫棒替换扩宫,这一过程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劳动强度,并且医生在操作时难以掌握扩宫棒进入宫颈的深度,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盲目操作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扩宫棒进行了改良设计,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燕华;易良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职护士的离职意愿,分析护士的实际离职原因,探讨降低离职率的对策.方法 对医院132名在职执业护士进行离职意愿调查,并收集2013—2015年该院210名离职护士的资料,比较高离职意愿护士与实际离职护士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离职后去向及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2名在职护士,其中23名(17.42%)在职护士存在高离职意愿,高低离职意愿护士两者间在年龄、出生地、学历、职称、婚姻、护龄、是否编制及科室分布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2015年该院共有210名护士离职,年离职率为5.24%,其中外地户口、学历低、职称低是护士发生离职行为的危险因素.离职护士半数以上仍从事护理行业,余下的18.6%护士选择跨界工作,22.9%的护士选择在家做全职主妇,主要离职原因为个人因素及工作环境因素.结论 具有高离职意愿的护士不一定发生实际离职行为,离职还与户口、学历、职称等相关,因此在评估护士离职可能性时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作为医院建设稳定的高素质护理团队的参考依据.
作者:叶迈蕴;杨慧;胡丹红;卢如意;梁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提高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于2015年7—9月期间,对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831名临床注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59.12±33.21)分;得分高的是伦理及法律实践维度,条目均分为(3.01±0.64)分;得分低的是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维度,条目均分为(2.70±0.67)分;急诊及重症护士在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维度得分均高于普通科室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96、-2.688、-3.727、-2.969、-3.911;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技术职称、年龄、科室培训、专科资格认证是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急诊及重症护士核心能力在多个维度高于普通科室护士;护士年龄、技术职称、科室培训是否获得专科资格认证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低年资、低职称、无专科资格认证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红梅;孔淑贞;杨希文;吕静文;周晓荣;王明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阐述在建立护士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及护士胜任力指标库的基础上,设置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及进阶条件,儿科护士能级体系的实施,为儿科护士能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设置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及进阶条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士N1、N2能级认证的具体实践,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全院护士N1、N2能级认证申请354人,通过审核289人,认证238人.N1级申请180人,认证148人,占82.22%;N2级申请174人,认证90人,占51.72%.护士工作满意度从(83.88±11.886)分提高至(89.84±10.740)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0,P<0.01).患儿家长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从84.27%提高至93.01%,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6,P<0.05).结论 护理人员内部能级体系的实施,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工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译文;李梅;王媛;彭明琦;谢爱玲;赵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儿科护士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15年9—11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571名儿科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焦虑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护士特质焦虑平均分值(44.56±9.20),检出率为31.70%;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和职务的护士特质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2、-1.909、4.854、3.212、2.018;P<0.05).社会支持平均分值为(38.11±6.98)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分析显示,特质焦虑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2、-0.210、-0.290;P<0.05).结论 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和职务等是影响儿科护士特质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因素,且社会支持度越高,特质焦虑程度越低.
作者:谢爱玲;王媛;李梅;黄艳;陈秀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加强胸外科手术患者交接转运流程管理,提高手术效率和转运效率,保证转运安全.方法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通过组建手术交接转运流程再造护理小组;分析转运各方的需求以及导致转运效率低、安全隐患较高的关键因素;对胸外科原有的手术转运交接流程进行再造、优化、规范,并加强对再造后流程的培训.以2015年1—3月胸外科手术转运患者1591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胸外科手术转运患者2126例为观察组,比较流程改进前后的转运交接效能,包括第1台手术延迟交接时间、接台手术延迟时间、术后滞留手术房患者数及医护人员对改造后流程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优化后,第1台手术延迟率1.7%、接台手术延迟率2.7%、术后苏醒室滞留率2.8%,均低于流程再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059、63.146、53.675;P<0.01);医护人员对再造后流程的满意度>90%.结论 运用流程再造优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转运效率和手术效率,提高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作者:沈文军;王玉吟;蒋莉;徐婷婷;孙诚琦;丁淳;孙樱韬;冯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依据3种吸入气体湿化方法对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舒适度的影响,选择一种廉价、便携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病房吸入气体湿化方法,提高患者对于鼻腔加湿的依从性.方法 120例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4组:湿纱布组、加湿口罩组、空气加湿器组、对照组(空白对照),每组各30例.患者术后第1~3天行鼻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SNOT-20),并结合费用、方便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第3天,研究组各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OT-20评分:湿纱布组、加湿器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术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湿口罩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第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组在术后第3天鼻部症状、其他症状和睡眠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纱布、加湿口罩、空气加湿器3种吸入气体湿化方法均可明显改善鼻内镜术后鼻导管双侧留置患者鼻腔舒适度,临床护理实践应充分考虑患者客观情况,灵活综合应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永玲;尚菲;金晓婷;杨光;徐颖;马佳;邓倩;张海利;杨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膀胱冲洗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是否进行膀胱冲洗以及冲洗的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1975年10月—2016年9月国内外膀胱冲洗对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RCT研究,包含172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膀胱冲洗能够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相比2次/d和1次/d,冲洗频率为2次/周降低尿路感染的效果优.结论 膀胱冲洗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需要选择合适的冲洗频率.
作者:田静;李惠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针对儿科护士高离职意向现象,就儿科护士离职意向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如低年资、工作环境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降低儿科护士离职率,为护理管理者进行针对性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李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存在着负相关性,约30%的院内感染是通过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的.院内感染会增加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就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的现状、手卫生依从性与不同科室院内感染控制研究现状和感染控制护士在手卫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卢一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基于学生视角,评价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在提升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中共情能力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5月,对进行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82名护理本科生开展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学生采取抽签法确定需要模拟的一种行为(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规律睡眠、体温监测),进行为期10 d的模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健康行为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问卷对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75.6%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7 d以上的行为模拟任务,而且多数学生(90%以上)对该行为模拟体验任务感兴趣,给予肯定,并表示通过该行为模拟体验受到了启发,也有助于对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在行为模拟体验后的共情能力总分为(115.11±13.63)分、换位思考(10.38±2.77)分、情感护理(45.48±6.36)分和观点采择(59.26±6.81)分均较行为模拟体验前有所提升,行为模拟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模拟体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共情能力,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
作者:杨捷;孙柳;肖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应用穴位电刺激结合运动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青年乳腺癌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干预组采取穴位电刺激与气压治疗并结合系统康复运动的复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气压治疗结合系统康复运动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后1周以及1、3、6个月后患肢淋巴水肿情况和肩关节活动程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1、3、6个月患肢水肿增加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的关节活动度中外展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穴位电刺激复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增加上肢关节外展角度.
作者:杨惠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评价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客观评价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提供帮助.方法 以人文素质相关概念的科学界定为基础,采用Delphi法对10名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构建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评价指标.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由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文化技能、文明素质、心理素质、情感、法律构成的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所确定的指标体系能客观体现现阶段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特征,可为项目评价、教育培训及专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杜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动态管理方法.方法 根据护士能级,采用同层级调配、轮岗强训,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完成新入职护士培训后进行新生儿转运、急诊、ICU的轮训,完善临床岗位配置.采用自行研制的问卷,分别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2个护理单元随机抽取5名护士和5名医生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 通过技能的强化训练及调整,人力结构趋向合理;儿科护理岗位动态管理体系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满意度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力配比结构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优化结构可以提高护理安全及提升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姚文英;张莉;梁培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初中级养老护理员规范化职业培训模式.方法 2014年1月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构建初中级养老护理员规范化职业培训模式的初步框架,选取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养老行业等15名专家,进行Delphi法专家咨询,咨询结果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系数分别为0.88和1.00,整体平均权威系数为0.86.经过2轮咨询,得出初中级养老护理员规范化职业培训模式的课程模块6项,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课程安排内容18项.结论 本研究专家积极性高、代表性强、整体权威系数高;采用Delphi法构建的培训模式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用于初中级养老护理员的规范化职业培训.
作者:高丽;原杰;史瑞洁;马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腿部受伤或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康复时一般需要将腿部抬起,但由于腿部受伤后抬腿将造成一定程序的疼痛,患者自己无法将腿部抬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才能完成患者的抬腿动作.现有技术中的抬腿装置均为固定式,不用时不能按要求收拢,体积大,占据病房一定空间,并且现有的抬腿装置只能使患者的抬腿始终固定在一个角度,无法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腿部的高度,给患者和医生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同时对病房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团队设计了一种医用可调式抬腿装置,经临床106例患者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英;钟淑萍;余瑜;周国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老年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应用IABP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IABP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严密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病情,细致周密地进行综合护理,尤其重视预防和护理并发症,同时加强监测血流动力学、保持合适体位以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等,能改善患者病情,帮助其顺利度过置管期.
作者:徐琼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儿科护理人员躯体健康状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职业倦怠量表调查4家三甲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人员226人,评价其各维度职业倦怠情况,并结合年度健康体检资料,分析职业倦怠情况与健康体检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人群发生职业倦怠154人(68.14%),主要为轻度倦怠78人(34.51%);健康体检结果阳性指标或体征检出209人(92.48%);体检结果正常组的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均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组的心电图异常、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或结节、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高于零倦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倦怠程度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应缓解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高职业成就感,改善职业环境,提升健康水平,终降低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
作者:胡冠琼;徐厚兰;周笑芬;黄君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儿童医院男护士的压力来源,为医院管理者改善男护士职业现状、制定促进男护士的培养与发展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10名男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 儿童医院男护士压力源可提炼为4个主题:工作负荷重、周围人群的不认可、婚恋困难、职业发展前景.结论 儿童医院男护士工作及生活中存在不利因素,社会、医院管理者及男护士应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健康发展.
作者:李萌;彭明琦;李梅;陈清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汉化皮肤状况评估工具(Skin Condition Assessment Tool,SAT)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方法 调查2016年7—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ICU已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IAD)患者50例,评价SAT信度与效度.结果 SAT重测信度为0.775;评定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7(P<0.01);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36;内容效度CVI为0.93;因子分析得出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561%.结论 中文版SAT量表条目少,使用方便,测量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IAD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鲍雨婷;郑嘉祺;徐薇薇;李娜;魏力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