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无痛人流的护理体会

霍正英

关键词:门诊, 无痛人流, 无痛人工流产, 术中监护,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手术方法, 生活质量, 人流手术, 恐惧心理, 静脉麻醉, 护理体会, 受术者, 丙泊酚, 痛苦, 身体, 患者
摘要: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不仅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受术者的恐惧心理,从而满足人们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我院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开诊门诊无痛人流手术480例,利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通过从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和良好的术后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核磁共振表现与分析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工作学习中收集的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32例其他类型颈椎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颈椎核磁共振(MRI)及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MRA结果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与MRA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分析颈椎病病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星玉;邰剑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麻手术导尿不同时机对苏醒期的躁动影响

    全麻手术中导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目的是观察尿量,保持膀胱空虚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引起恶性神经反射,与女性相比,男性由于尿道解剖特点,导尿管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引起的不适比较强烈,尤其是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引起患者躁动.笔者对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于麻醉前10分钟留置导尿,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士职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在护理人才素质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当前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护士个人、医院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从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工作环境、护士收入满意度以及从护士个人思想等多方面的相关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士职业认同的水平以及保持临床护士健康的心理.

    作者:张学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随着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步入更年期的妇女也就越来越多,现我医疗护理重点除提高医疗护理外,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更为重要.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更年期约1/3妇女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在一系列激素减小所致症状,妇女在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本极大的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有效开展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生命的必然规律,增强自我保健知识和预防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安拉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间质性肾炎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抗生素为主,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特发性的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患者多数有发热及尿量改变,少数可有皮疹、关节痛等;辅助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异常,还可以通过肾小管功能以及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半年内恢复.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应早期明确诊断及致病因素,及时采取合理治疗,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夏静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的局段性扩张,当扩张腹主动脉的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1.5 倍时即称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作者:邓益民;王娟娟;万帅帅;张婷;董克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临床多发于秋冬季节,又称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至3周岁的婴幼儿,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呈无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多数患儿伴有呕吐、发热,严重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休克等症状.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缺乏特效药物,我科采用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羊慧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常见的慢性病,而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病率的10%以上,在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药物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十分低.积极治疗可以减少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的发病和死亡,继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非药物治疗是寻求治疗顽高血压的辅助方法,能大限度发挥目前所服用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其他危险因素.

    作者:韩彦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得到的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有利于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16例社区居民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居民各10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口头采访的形式调查社会支持状况,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结果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即高血压患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39.46±4.32,对照组即健康居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为41.26±5.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延缓病情的发展,利于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5例脑胶质瘤术后经劲内动脉灌注尼莫司汀的观察和护理

    35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颈内动脉灌注盐酸尼莫司汀(ACNU),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护理重点是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的指导和病情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玉梅;张常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的误区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降低人类死亡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0亿,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2008年较2002年增加了4000万.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2%、6.1%,[1]发现高血压人群常常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俊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高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5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67例于术后出现并发症,通过治疗与护理后,9例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整体护理在术后护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重获健康.

    作者:贾子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推拿配合牵引超短波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在传统物理治疗的同时配合推拿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以及超短波治疗组50例和单纯牵引+超短波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推拿手法联合物理治疗在改善颈肩痛、伴上肢痛、麻木等方面有着显著性作用(P<0.05).推拿手法配合传统物理治疗治疗本病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传统物理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靠.

    作者:徐鑫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引起黄疸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排在第三位.现报道使用抗菌药物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后出现黄疸的肝损伤的病例,并就其发生原因、处置及保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提示临床应用该药时应警惕其对肝脏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保肝药.

    作者:李启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4例子宫肌瘤患者整体护理观察与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护理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4例2010年3月到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进行整体护理并做研究分析;结果:74例患者康复良好,疾病复发率低;结论: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降低疾病复发率.使患者重获健康的福音.

    作者:刘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和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韦翠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体会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重要课程,其特点为与实践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大,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作者:袁树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柱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柱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伤情严重而复杂,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并继发其他并发症,如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正确而科学的救护措施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正确的救护反而会加重伤情,故对脊柱骨折患者应加强观察,采取准确及时的护理措施.

    作者:岳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透室护士心理压力剖析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其护理工作具有强度大、标准高、专业性强的特点,本文结合血透室的工作现状对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对维持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花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我国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状况分析

    对我国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程度偏低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以及目前全球性男性避孕缺陷,指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普及的艰巨性.

    作者:方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