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核磁共振表现与分析

李星玉;邰剑青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核磁共振, 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摘要: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工作学习中收集的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32例其他类型颈椎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颈椎核磁共振(MRI)及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MRA结果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与MRA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分析颈椎病病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确诊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心肌运动异常与心电图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心肌运动异常与心电图对比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心肌运动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寻找一种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方法.结果: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正确率与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直观、准确、敏感性高,对心肌运动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论文中常见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辨析

    歧义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对一定的短语词组或句子有不止一种解释的语言现象.歧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歧义运用得当,有时能收到幽默、诙谐,讽刺、揭露的良好效果.科技论文与文学、艺术类文章大的区别在于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歧义妨碍了科技信息的交流,困扰着读者、作者和编者,特别是在医学论文中,歧义有时甚至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在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过程中消除语言文字表达中的歧义,成为科技编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赵金文;钱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鲍群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清除中分子毒素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及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1次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结果:HP+HD组和HDF组治疗后血清i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HP+HD下降更明显(P<0.05),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HP+HD组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明显优于HDF组和HD组.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在保证有效透析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允;樊桂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云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探讨云克静脉滴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31例RA患者用云克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结果:该药在改善晨僵,减轻关节疾病,消除肿胀,恢复受阻关节功能方面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其中消化道反应4例,静脉炎2例,乏力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疗程.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密切的临床观察及周密细致的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总结26例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认真做好用药护理,防止血管危象,积极对血运障碍、皮瓣下血肿、皮瓣撕脱和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是确保皮瓣存活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仙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之间的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标准,并且无其他并发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常规组,对各组治疗30分钟以后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等指标与治疗前的差异.结果:雾化组在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比常规组有较大的提升,而二氧化碳分压指标相对于常规组降低幅度较大.结论: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比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更明显、更快捷、更安全,应当优先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多角度Broden位X线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发生在踏空伤、高处坠落伤单足或双足着地时所致.跟骨外伤常规的摄影体位为跟骨侧位、轴位[1].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关系,跟骨的常规侧、轴位很难完全显示跟骨的全部影像,容易造成跟距关节内骨折、特别是小裂纹骨折的漏诊.而Broden位则可弥补这一缺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跟骨骨折的检出率.笔者通过Broden位与跟骨侧、轴位对跟骨骨折检出率进行比较,探讨Broden位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建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婴幼儿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的婴幼儿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观察分析.结果:在初步诊断为癫痫的46例婴幼儿中,AEEG异常率为83%,其中痫性波检出率为76%;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组40例异常率为10%,痫性波检出率为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婴幼儿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英;卢丽萍;车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预防和避免产科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以阻断护理纠纷发生的源头,确保产科护理质量.方法: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和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有效预防了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中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红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正脊手法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按治愈、好转、未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19例,好转5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简便、疗效高、安全、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辉;丁小军;何俊;陈璐;白健;张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结合理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黎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

    目的:观察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功能改善.方法:本文从我科指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中选取56例指屈屈肌腱断裂病人,分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6周对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康复治疗组在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王新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麻手术导尿不同时机对苏醒期的躁动影响

    全麻手术中导尿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目的是观察尿量,保持膀胱空虚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引起恶性神经反射,与女性相比,男性由于尿道解剖特点,导尿管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引起的不适比较强烈,尤其是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引起患者躁动.笔者对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于麻醉前10分钟留置导尿,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循证为临床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压疮形成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方法:对5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循证护理实施的步骤方法为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查阅有关临床实证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结果:通过相关循证护理干预,51患者在住院期间皮肤保护良好,未发生压疮,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它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又能促进护理学的必然发展,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韦广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供应室配合临床科室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全院各临床科室提供所需的无菌物品,是医院临床一线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在供应室各环节的工作及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与临床工作人员有着比较多的接触,而由此产生的各种误会或矛盾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导致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矛盾,使供应室的服务于临床的机能更好地发挥,并真正地服务临床,服务病人,除了要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临床科室间的了解与沟通,协调与帮助外,还要注意针对一些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作者:刘琍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探索早期教育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早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教育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金红;王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关于早产的探讨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病因以及防治,降低早产发生率,早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总分娩5934例产妇中468例早产患者的病因以及防治情况.结果:早产的病因主要为孕母因素,胎儿因素,胎盘,感染,外伤等;早产发生率为7.89%;孕28-32W与32-37W比较成活率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高,P<0.05.结论:及早掌握早产的病因和发生时机,尽早防治,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作者:杨炜炜;黄沁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社区医院住院治疗的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陈明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