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赵永红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真武汤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确诊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6月153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6min,平均(104.58±14.79)min,出血量40~100ml,平均(69.84±6.74)ml,术后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根据小儿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上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各医院收治并确诊的22例患儿的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和治疗进程.结果:22例小儿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8岁.临床表现多样,大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22例小儿患者中ECG表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阿斯综合征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12例,酶学及肌钙蛋白异常17例.22例患儿经抢救、综合治疗后好转7例,死亡14例.结论:小儿重症暴发性心肌炎起病非常快、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ECG、心肌损害客观生化指标等充分考虑,早诊断,早治疗,以可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彭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真武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真武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真武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EF、CO、CI、SV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武汤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陆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液质联用测定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为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方法,色谱柱AgilentC18(150mm×2.1mm,3μm),流动相乙腈-水(0.2%甲酸)35:65,流速0.5ml/min,柱温25℃,质谱采用大气压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1%,RSD为2.51%和2.65%.结论:此种方法快速简便,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洋徐;民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确诊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踝关节骨折并脱位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并脱位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60例分别采用不同康复治疗方法的踝关节骨折并脱位患者,治疗前后按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前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关节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踝关节骨折并脱位术后采取综合康复能明显促进踝关节骨折后期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

    作者:詹朝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导尿管管理路径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按导尿管管理路径进行导尿管护理(实验组),观察其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并与前期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神经外科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3.49‰,明显低于对照组7.28‰.结论:按导尿管管理路径进行神经外科导尿管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减少病人的痛苦.

    作者:沈月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0月50例溃疡复发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溃疡无复发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消化性溃疡知识、不良生活方式、水杨酸类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情况、治疗依从性、溃疡类型、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缺少42.00%、存在不良生活方式36.00%、水杨酸类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情况18.00%、治疗不依从48.00%、情绪紧张26.00%高于对照组的22.00%、14.00%、24.00%、8.00%P<0.05),是溃疡复发相关因素.两组年龄(43.43±11.56)岁VS (44.25±12.08)、男性44.00%VS46.00%及溃疡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于溃疡发生的不同机制,应针对每一位患者寻找出其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行个体化干预,阻止溃疡复发.

    作者:闻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的误区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降低人类死亡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0亿,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2008年较2002年增加了4000万.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2%、6.1%,[1]发现高血压人群常常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俊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行剖宫产分娩者5例(5%),对照组25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86,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500 ml)者1例(1%),对照组15例(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15,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不仅能够降低剖宫产率,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潘铁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与护理观察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得到纠正,无一例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无继发感染.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及时、恰当的治疗与护理均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郑桂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患者护理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在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II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90%,I型糖尿病约占5%-10%.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代谢疾病,糖尿病到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不但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大大加重了个人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作者:闫秀珍;张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21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21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西医治疗.结果:淤胆型肝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治疗后分别有91人和72人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3.49%和66.06%,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广大感染科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古贤德;黄永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体会

    百草枯又称敌草快,为联吡啶杂环化合物,属接触灭生性除草剂,接触土壤后迅速灭活,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百草枯对人类的毒性较高,中毒途径多为口服,至今无特效解毒剂,现有的治疗方法效果多不理想,病死率高.百草枯中毒后对人体造成以肺损伤为主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的表现有3个阶段[1]:消化道的腐蚀损伤;心、肝、肾、骨骼肌等受损;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变,严重影响气体交换,机体缺氧.口服致死量抢救成功病例较少,给社会和家人造成极大危害.为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必须在早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减少毒物的吸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我科对收治的1例中毒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和精心的护理,同时配合血液净化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柱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柱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伤情严重而复杂,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并继发其他并发症,如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正确而科学的救护措施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正确的救护反而会加重伤情,故对脊柱骨折患者应加强观察,采取准确及时的护理措施.

    作者:岳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29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3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临床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实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20.7%,实验组发生DVT2例,发生率5.7%.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补虚逐瘀合剂合并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补虚逐瘀合剂合并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剂量服用螺内酯片、双氢克尿塞片、培哚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虚逐瘀合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SV及EF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SV及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逐瘀合剂合并西药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09例老年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我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应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法,对住院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我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肿瘤.结论:预防为主,尽早就诊,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迎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围术期护理对外科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外科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随机护理组和围术期护理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围术期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随机护理组(P<0.01);围术期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随机护理组(P<0.01).围术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随机护理组(P<0.01).结论:围术期护干预能明显提高胆囊切除术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梦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瓜蒌薤白汤,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疗效率为87.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汤不仅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还能辅助调节降低血脂.

    作者:吴泽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