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娣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发生液化时所进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2年3月-2010年3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4例,经给予切口换药引流,局部高糖外敷等处理均愈合,未发生感染.2010年3月-2011年2月共行108例腹部手术,均进行早期干预局部处理等积极防治后,未发生过切口脂肪液化.结论:采用加强营养,防止咳嗽,改善全身状况,局部加包扎,术中轻柔,细致操作,彻底冲洗伤口,加强术后护理等措施,明显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作者:陈良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使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过中医辨证诊断后为气虚血瘀痰阻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随机经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有患者41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中有患者5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4个月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何亮昌;陈昌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发生在踏空伤、高处坠落伤单足或双足着地时所致.跟骨外伤常规的摄影体位为跟骨侧位、轴位[1].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关系,跟骨的常规侧、轴位很难完全显示跟骨的全部影像,容易造成跟距关节内骨折、特别是小裂纹骨折的漏诊.而Broden位则可弥补这一缺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跟骨骨折的检出率.笔者通过Broden位与跟骨侧、轴位对跟骨骨折检出率进行比较,探讨Broden位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建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危害及针对性健康护理效果.高危妊娠可能会危害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是产妇难产的诱发原因之一,严重者会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全方面重点监护高危妊娠孕产妇,是母婴安全和健康的有效保证.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过对孕产妇全面的健康护理,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并有效地避免了早产情况的发生.
作者:薛会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注射川芎嗪注射液的办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性治疗.结果:在被治疗的32例病人中,痊愈的有3例、产生显著疗效的有5例、产生疗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9例,治疗有效率为72%.结论: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对32例病人进行治疗的治疗结果说明了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耳聋上是有效的.
作者:赵辉明;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破坏关节,造成残废;因此,必须及早诊断、治疗.
作者:吴佳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包皮环切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总结,为临床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减少包皮环切术后水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165例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经过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或减轻,效果明显,并对如何预防和治疗包皮环切术并发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论:如在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包皮环切术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或减轻.
作者:李福祥;马广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0例,对比术前第1、6、1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术后 1、6、1 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 ).结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可靠,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战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入院接受治疗的62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干预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和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住院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韦翠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配合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理,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方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治疗后,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中西药结合为基本理念的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对于提高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和应用.
作者:刘文坚;周敬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诺和锐30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治疗,治疗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两组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适量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二型糖尿病起效快,降糖效果好.
作者: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找出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护理人员当时的心情状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训练,提出防范措施以预防或者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作者:余卉;孙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耐信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耐信、羟氨苄青霉素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2w,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 pH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耐信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能迅速升高胃液pH值,增强抗生素对Hp的根除作用,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光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良恶性影像学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SPN病变患者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SPN恶性病变多见于上叶前段,较大、分叶、有毛刺、有胸膜凹陷征和脐样切迹;良性病变多见于上叶尖后段、较小、有空洞和钙化点.结论:SPN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对早期病灶良恶性判断意义较大.
作者:袁仪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米索前列醇在临床妇产科流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本院产科所收治的300例人工流产患者进行了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应用了米索前列醇的研究组患者在宫颈松弛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使用镇痛药例数、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临床手术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对于减少患者术中痛苦、提高手术效果具备显著作用.同时米索前列醇还具备安全系数高、应用方便等优势,易于在基层医院显著推行.
作者:邵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护患关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严峻形势下,护理工作者只有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摩擦与纠纷,提供与社会进步、病人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ICU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为保证多种救治措施能准确、快速到位,须分秒必争,是容易出差错高发护患纠纷的科室之一.
作者:刘瑞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类生物技术分支理论及方法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现了中医药与其他学科交融发展历程,进而引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力求原汁原味地归纳各种学术观点并提出见解.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可炜;羊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一般状态、病因构成、病情程度和治疗条件的差异可能导致ALI/ARDS病死率不同.APACHEII评分及氧合指数、低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内外诱因、糖皮质激素与ALI/ARDS的预后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ALI/ARDS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现广泛的急性毛细血管炎、小动脉及小静脉炎症反应,甚至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出血坏死[1].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既往常采用常规激素冲击疗法,但治疗效果欠佳,且皮疹易反复发作[2].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复方甘草酸联合西咪替丁对26例过敏性紫癜小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显著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彩超检测技术在对患有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55例患有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在治疗前利用彩超检测技术对患者的肝脏门脉系统进行检测,在治疗后利用彩超检测技术对治疗情况进行复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抽样中的55例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7例患者的门脉栓消失者有,22例患者的癌栓缩小,患者病情的缓解率达到52.7%.但上述病情缓解患者中,有6例在治疗接受的3个月内病情出现复发.结论:临床上利用彩超技术对患有肝细胞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该项检测技术主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常规方法.
作者:靳香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