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仪浪
目的:观察扳牵手法治疗腰椎键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腰椎键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扳牵手法治疗,每天一次,观察2周,对照组经患者同意采用手术治疗,观察2周,对比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两组均观察1年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扳牵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熊佑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配合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理,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方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治疗后,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中西药结合为基本理念的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对于提高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和应用.
作者:刘文坚;周敬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行剖宫产分娩者5例(5%),对照组25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86,P<0.05).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500 ml)者1例(1%),对照组15例(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15,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不仅能够降低剖宫产率,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潘铁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29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3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临床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实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20.7%,实验组发生DVT2例,发生率5.7%.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我院2010年1月-2011年06 月收治DVT患者57例,行导管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董克玲;王娟娟;邓益民;万帅帅;张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联合肌注甲氨蝶呤,与对照组30例肌注甲氨蝶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阴道排出蜕膜管型例数、用药2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例数、治愈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为高,两组比较,同等时间观察组β-HCG值下降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季顺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一种骨科疾病,如果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此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带给家庭较重的医疗经济负担.目前推拿治疗本病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推拿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雷祯斌;唐晓斌;杨家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湿疹是一种瘙痒难忍,影响生活和健康的皮肤病.我院自 2008 年来采用自制清利湿热,杀虫止痒,祛瘀解毒的中药汤剂对36例急性湿疹患者进行湿敷治疗,并结合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皮肤护理,有效率达91.6%.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郑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430例偏头痛确诊患者,全部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5~10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以及第3个月末对全部患者各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对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血压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430例患者治愈274例(63.72%),显效90例(20.93%),有效55例(12.79%),无效11例(2.56%),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在头痛程度与头痛发作频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用量在第2个月末及第3个月末时均较治疗开始时有明显减少(P<0.05);患者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较轻,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排尿中的应用,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临床护理中对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两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产后及中医穴位针灸护理干预可预防产后尿潴留,减轻产妇痛苦,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宗旨.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找出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护理人员当时的心情状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训练,提出防范措施以预防或者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作者:余卉;孙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空巢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提高老年空巢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行制定调查表,调查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在心理、饮食、用药、及预防方面的认知程度.分析原因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知.结果:患者认知程度提高,能正确对待高血压疾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正确、规范的护理指导,能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代谢综合征(MS) 是指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理现象共同聚集在同一患者身上的征候群.MS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在代谢综合征发病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刃针疗法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1],具有多层次调节的作用.
作者:周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有用单侧钢板内固定、双侧钢板内固定及单纯螺钉内固定对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结果:本组共126例,随访12~48个月,总优良率为96%.结论:单侧钢板内固定适用于Schatzker分类的Ⅰ~Ⅳ型骨折,而双侧钢板内固定适用于Ⅴ~Ⅵ型的骨折,单纯螺钉内固定可用于Ⅰ~Ⅲ内固定型骨折.术中植骨可以减少术常常发生的后胫骨平台的下陷,而且能早期屈膝以及进行负重功能锻炼,进而促进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作者:卜加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自动煎煮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作者:黄桂波;韦志军;覃天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确诊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检验医学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和测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抭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1].
作者:凌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注射川芎嗪注射液的办法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性治疗.结果:在被治疗的32例病人中,痊愈的有3例、产生显著疗效的有5例、产生疗效的有15例、无效的有9例,治疗有效率为72%.结论: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对32例病人进行治疗的治疗结果说明了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耳聋上是有效的.
作者:赵辉明;刘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后的功能康复办法.方法:针对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程度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不同、内固定的不同及个体的不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21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手术患者4~12个月,平均8个月,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1.7%.结论:对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陈闽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为已使用和准备使用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的医院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的实践工作经验,与传统手工摆药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可提高摆药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药品污染,改善药学服务质量,但药品包装成本、耗材成本、药品质量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结论: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是一种可有效提升药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值得推广使用的现代化设备.
作者:李锋;贾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