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指导下的桡神经麻痹的康复与护理,从而提高桡神经麻痹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8例桡神经麻痹病例在康复与护理措施实施前及实施3-6月后逐一行食指固有伸肌.指总伸肌.桡侧伸腕肌.旋后肌.肱桡肌.肱三头内侧头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查进行比较,康复与护理措施为严格按医嘱执行治疗措施外,根据检查结果行超短波,低频直流电刺激.康复训练.结果:自发电位(++).(+):由治疗前的27/28 (98%)到治疗后2/28(7%).MUP(++)及IP(++).(+):由治疗前的28/28(100%)到治疗后的3/28(11%).结论:根据肌电图分析结果,对桡神经麻痹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康复与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桡神经麻痹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巧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指标和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病因的不同将2009年4月~2011年8月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四种,采取对病情细致的观察和对患者精心护理的方法.结果:18例溃疡出血,占25.7%;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1.4%;2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致出血,占32.9%;14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致出血,占20%.2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转入外科手术,死亡2例,未见好转出院8 例.结论: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细致的临床观察及及时、正确、精心的护理,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银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抗生素为主,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特发性的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患者多数有发热及尿量改变,少数可有皮疹、关节痛等;辅助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异常,还可以通过肾小管功能以及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半年内恢复.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应早期明确诊断及致病因素,及时采取合理治疗,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夏静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炎症,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是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它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引起发病,临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其主要病变在细小的毛细支气管,但同时常见肺泡及肺泡间壁的累及,故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病毒感染无特效药,临床常用吸氧及糖皮质激素等方法治疗.我科采用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规格2ml/支,有效剂量20万IU/支,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佳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问题之一.国外的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其发生率为3% -14%[2],在我国UEX没有确切统计,医院的研究报道从5.4%-15.5%不等[3-9].UEX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还可导致循环、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发生UEE,均应视为呼吸道急症,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UEX的紧急处理、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娟;何小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430例偏头痛确诊患者,全部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5~10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以及第3个月末对全部患者各进行一次随访调查,对患者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血压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本组430例患者治愈274例(63.72%),显效90例(20.93%),有效55例(12.79%),无效11例(2.56%),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在头痛程度与头痛发作频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用量在第2个月末及第3个月末时均较治疗开始时有明显减少(P<0.05);患者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较轻,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虚逐瘀合剂合并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剂量服用螺内酯片、双氢克尿塞片、培哚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虚逐瘀合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SV及EF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SV及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逐瘀合剂合并西药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检验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
作者:俞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方法:追踪比较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417~500μmol/L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低于血尿酸水平≥500μmol/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机率高于尿酸正常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做B超检查泌尿系统,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减轻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痛苦.
作者:朱俊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以供护理管理者参考.方法:总护士长在2011年1月起对护理管理进行改革,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2010年7月~2010年12月与2011年1月~2011年6月两时间段的我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结果:2011年1月~6月,由于使用了风险管理模式,我院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与2010年6月~12月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避免各种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值得护理管理者应用.
作者:凌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 B(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石膏托臂外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为35例,有效率87.5%,B组临床疗效优良为22例,有效率55%,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涛;蔡政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应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法,对住院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我科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肿瘤.结论:预防为主,尽早就诊,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迎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的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现广泛的急性毛细血管炎、小动脉及小静脉炎症反应,甚至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出血坏死[1].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既往常采用常规激素冲击疗法,但治疗效果欠佳,且皮疹易反复发作[2].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采用复方甘草酸联合西咪替丁对26例过敏性紫癜小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显著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空巢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提高老年空巢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行制定调查表,调查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在心理、饮食、用药、及预防方面的认知程度.分析原因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知.结果:患者认知程度提高,能正确对待高血压疾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正确、规范的护理指导,能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对近两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羊水过少病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0例正常羊水量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产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82.0% )明显高于对照组(47.1% ).结论:羊水过少对围产儿影响很大,要加强产前检查,一经确诊,要严密监测胎心及羊水变化,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类生物技术分支理论及方法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备受关注.本文系统地综述现了中医药与其他学科交融发展历程,进而引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力求原汁原味地归纳各种学术观点并提出见解.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可炜;羊芳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联合应用GM-1,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单独视神经管减压术的9例患者中无改善2例,有效4例,显效2例,特效1例,总有效率77%;手术联合GM-1组的11例患者中视力无改善2例,有效3例,显效4例,特效2例,总有效率81%,视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独手术组.结论:尽早行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以明显促进受损视神经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
作者:张家明;羊正祥;周志敏;耿炯;缪伟锋;丁忠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破坏关节,造成残废;因此,必须及早诊断、治疗.
作者:吴佳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排尿中的应用,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临床护理中对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两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产妇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产后及中医穴位针灸护理干预可预防产后尿潴留,减轻产妇痛苦,体现人性化的服务宗旨.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0例,对比术前第1、6、1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术后 1、6、1 2个月IPSS的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 ).结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可靠,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战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