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姚国新;周飞雄;曾科学

关键词:中风偏瘫, 分期针刺, 传统针刺
摘要: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中风偏瘫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采取分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后期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应用简化Fugl-Meyer(FMA)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A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积分均提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分期针刺较传统针刺能更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病人的错误心理与健康指导

    皮肤科常见病包括:急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化妆品皮炎(颜面再发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均伴有轻重不一的瘙痒症状,并有愈后易复发,阶段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病人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仲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包皮环切术后水肿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通过对包皮环切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总结,为临床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减少包皮环切术后水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165例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经过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包皮环切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或减轻,效果明显,并对如何预防和治疗包皮环切术并发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论:如在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包皮环切术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或减轻.

    作者:李福祥;马广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一般状态、病因构成、病情程度和治疗条件的差异可能导致ALI/ARDS病死率不同.APACHEII评分及氧合指数、低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内外诱因、糖皮质激素与ALI/ARDS的预后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ALI/ARDS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科小夹板外固定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 B(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石膏托臂外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为35例,有效率87.5%,B组临床疗效优良为22例,有效率55%,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涛;蔡政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循证为临床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压疮形成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方法:对5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循证护理实施的步骤方法为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查阅有关临床实证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结果:通过相关循证护理干预,51患者在住院期间皮肤保护良好,未发生压疮,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它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又能促进护理学的必然发展,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韦广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异常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异常情况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2011年10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35例患者资料,对治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5例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发现11人次异常情况,经处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顺利完成、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作者:张建华;陈美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10年8月南通市文峰街道社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及就诊时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咨询、上门服务多种方式进行社区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用药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糖尿病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观察组知晓率80.00%、服药依从性87.50%高与对照组的45.00%、50.00%;空腹血糖(6.56±0.45)mmol/L、餐后2h血糖(8.12±0.45)mmol/L、及并发症12.50%发低于对照组的(7.02±0.74)mmol/L、(9.23±0.65)mmol/L、30.00%(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亦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妇产科手术患者知情同意的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手术知情同意书是医院的重要医疗文件,是医疗诉讼举证的重要依据,其在医院工作中对协调医患关系及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起一定的作用,现分析影响妇产科手术患者知情同意的相关因素,并就其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周永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熏蒸时进行穴位按摩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时进行穴位按摩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诊断明确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上海三洲巨星节能电气有限公司)进行中药熏蒸同时进行穴位按摩.结果:68例中,痊愈5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1%.结论:中药熏蒸时进行穴位按摩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黄碧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性膝关节炎的医用臭氧注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骨性膝关节炎医用臭氧(O3)注射疗效.方法:选择44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22例,其中A组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0.3%利多卡因,曲安奈德5mg,生理盐水)10ml,1次/周,连续治疗3~5次,B组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20ml,浓度为40g/l,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后第3个月,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优+良)差异无意义,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医用臭氧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满意,并且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好方法.

    作者:程应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社区医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综合干预组100例和非综合干预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干预治疗组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年均医疗费用都明显优于非干预治疗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水平,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曹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1例肾穿刺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肾穿刺活检术(以下简称肾穿刺术)后患者症状,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提出有效的指导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31例肾穿刺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31例患者肾穿刺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周月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硬膜外置管误入蛛网膜下腔1例

    孕妇,24岁,体重82公斤,身高158厘米,孕周39+6,要求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前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常规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作者:唐春蓉;曾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食品产李斯特菌污染检测方法研究

    单核李斯特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食品和自然界中,分析了目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对常用的检测手段做了一个总结,对各种检测手段的优缺点做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手段,不但具有精准、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而且由于其不需要凝胶电泳过程,避免了环境污染.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手段将会是未来检测分析手段的一个趋势.

    作者:胡晓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6例诊断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CMV),能迅速升高Pa(O2),纠正低氧血症,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核磁共振表现与分析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核磁共振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工作学习中收集的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组,32例其他类型颈椎病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行颈椎核磁共振(MRI)及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MRA结果显示观察组椎动脉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椎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与MRA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分析颈椎病病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星玉;邰剑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头血性溢液临床治疗效果47例分析

    目的: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合理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外科手术标本均经术中冰冻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确诊,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18例(38.3%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10.6% ),乳腺癌8例(17.0% ),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21.3% ),导管扩张症3例(7.5% ),导管扩张并导管炎4例(5.3% ).8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全乳切除术或皮下乳腺全切除术,4例选择性病变导管及其周围少许腺体切除术,其余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论:乳头血性溢液应积极给予外科治疗.细胞学检查、钼靶导管造影均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及术中冰冻活检是合理的治疗方式.

    作者:杨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一般康复训练+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及对照组30例(一般康复训练).以Fugl-Meyer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SF-36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积分及SF-36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积分及SF-36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积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积分及SF-36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立仁;张雯;柴松;雷斌;刘华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4例宫外孕术中自体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上在宫外孕术中采用自体输血的效果,并研究探讨自体输血中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14例实施宫外孕术的患者,在术中为患者进行自体输血,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4例患者在进行自体输血后均未出现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产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得到了纠正.结论:在宫外孕术中采用自体输血,不但可以快速回输缓解休克等症状,节约了异体血源,还能避免血液感染,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使患者尽早出院恢复健康.

    作者:王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深度烧伤整形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在深度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深II度以上的烧伤患者不同功能部位的创面共42处,采用早期手术削痂,自体刃厚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修复.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39处部位植皮区外观完整,皮片富有光泽,移植皮片完全成活;3处部位皮片边缘滑脱,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遗留色素沉着,随访6-12月后,各部位皮肤颜色、外观与正常接近,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可代替自体中厚皮移植,在深度烧伤整形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东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