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谢志强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手术, 克氏针,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寻求佳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推广;方法:对我院外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治疗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一组患者使用微创手术结合克氏针固定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康复时间等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为93.8%,较对照组87.5%的有效率有明显优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康复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创手术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预后良好、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小及康复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防和护理

    DR是DM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实质是进展性微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该病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有研究表明,5年内的DR的发生率为44.4%,7年后为56%.因此DR的护理任务主要是让患者充分了解什么是DM和DR;消除患者顾虑心理;积极早期预防;主动配合治疗和手术.

    作者:石振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科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

    探讨老年科病出现的低钠血症的护理问题,通过对本科48例老年病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讨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宫晓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颈性眩晕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手法复位推拿组)和对照组(舒血宁治疗组)各48例,观察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64.57%,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推拿加手法复位对于颈性眩晕治疗较之单纯扩血治疗更利于患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艳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常见的慢性病,而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病率的10%以上,在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药物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十分低.积极治疗可以减少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的发病和死亡,继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非药物治疗是寻求治疗顽高血压的辅助方法,能大限度发挥目前所服用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其他危险因素.

    作者:韩彦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清除中分子毒素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及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1次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结果:HP+HD组和HDF组治疗后血清iPT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HP+HD下降更明显(P<0.05),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HP+HD组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明显优于HDF组和HD组.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在保证有效透析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允;樊桂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55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联合肌注甲氨蝶呤,与对照组30例肌注甲氨蝶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阴道排出蜕膜管型例数、用药2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例数、治愈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率为高,两组比较,同等时间观察组β-HCG值下降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季顺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4例子宫肌瘤患者整体护理观察与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护理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4例2010年3月到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进行整体护理并做研究分析;结果:74例患者康复良好,疾病复发率低;结论: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降低疾病复发率.使患者重获健康的福音.

    作者:刘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蓝田头皮针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5例

    目的:观察运用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及面色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70名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以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味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田头皮针结合金匮肾气丸加温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加味.

    作者:高慧萍;强茂;孙志伟;吴青霞;陈顺如;马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骨科小夹板外固定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 B(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石膏托臂外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为35例,有效率87.5%,B组临床疗效优良为22例,有效率55%,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涛;蔡政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操作过程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目的:简述微粒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分析由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并制定出一系列预防对策,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分析引起微粒污染的各种因素.结果:从相关因素着手,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结论: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进一步预防和杜绝微粒产生,维护人类健康.

    作者:赵冬梅;程禹帅;杜华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护士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护患纠纷的体会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护患关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严峻形势下,护理工作者只有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摩擦与纠纷,提供与社会进步、病人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ICU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为保证多种救治措施能准确、快速到位,须分秒必争,是容易出差错高发护患纠纷的科室之一.

    作者:刘瑞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卡托普利引起咳嗽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引起咳嗽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例卡托普引起咳嗽的高血压病患者资料,观察其出现咳嗽不良反应的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其中6例被误诊,停药后渐缓解并消失.结论:卡托普利致咳嗽的不良反应早期不易发现,但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误诊.

    作者:董祥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6例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了手法复位、经皮可吸收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优13例、良3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文体活动.结论:可吸收钉固定法进行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术式.

    作者:韩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的患者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及对照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术中、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焦虑评分观察组与术前比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愈后.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治疗原发性痉挛性斜颈1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中药对原发性痉挛性斜颈(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12例IST患者均口服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每日一剂,每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83.3%;结论:熄风化痰通络中药治疗IST疗效较好,可能具备较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华;陈献红;谢勇;秦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社区医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综合干预组100例和非综合干预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干预治疗组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年均医疗费用都明显优于非干预治疗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水平,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曹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呼吸道病菌及耐药96例分析

    目的:对9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呼吸道病菌与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进行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对致病菌的分布情况与抗生素其耐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检出14种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于多数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大肠杆菌于头孢他啶与头孢曲松钠的耐药较低,另外肺炎克雷伯菌于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哌酮钠的耐药率也较低.其中金葡菌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则低,而于青霉素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均能找出敏感抗生素,为临床上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及以高患者治愈率,提供以良好的依据.

    作者:杨声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治疗64例霉菌性阴道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我院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两组,治疗组采用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法,即在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栓1次/日,同时,口服氟康唑;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使用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霉菌性阴道炎使用阴道内放置双唑泰栓的同时,口服氟康唑的抗真菌性联合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西药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莫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发性手足口病院内控制策略

    目的:探讨多发性手足口病院内控制策略;方法:对院2010年2月~9月共收治手足病患儿214例的治疗与护理控制管理等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完成治疗护理之后,仅转往上级医院治疗13例重症三期并发脑干脑炎、呼吸衰竭等,其他211例患儿全部治愈后出院了.结论: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作者:陈艳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血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120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者分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包括有抗感染、保护胃黏膜、循环支持、液体疗法及其它常规营养支持,如病情需要给予抗凝对症治疗、脏器代替治疗以及呼吸机和血液透析等).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生命体征、血常规、C 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住院总天数和治愈率.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脓毒血症患儿治愈率(治愈疗效评定标准: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稳定,体温及血象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提高新生儿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是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的临床有效药物.

    作者:张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