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

李俊

关键词:儿科纠纷, 医疗防范
摘要:目的:对在发生在儿科的医疗纠份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以进行有效地预防.方法:对近5年儿科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科医疗纠纷呈逐年增高趋势.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服务态度、医疗技术、医疗费用、医患沟通、医疗管理、就医环境.结论: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重视业务素质培训,严把医疗质量关,重视高危因素,在医护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是降低儿科医疗纠纷的主要措施.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1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较清楚地显示,并能立体地显示骨折地形态、部位及移位情况;但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发现23处骨折,经后处理图像可发现27处骨折,遗漏4处,漏诊率14.8%.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能显示骨折的全貌及骨块的厚度,从而提高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

    产后出血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迅速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未能及时纠正,则可能发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与局部治疗,但再出血率达50%以上,患者终行子宫切除术.随着介入放射术的发展,经髂内A栓塞术逐渐为妇产科临产应用,尤其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总结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术提出相关护理.

    作者:周丽颜;陈勉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分析与讨论

    目的:对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2010年Ⅱ类切口手术1782例,将其按照预防用药时间的长短分成A、B、C、D四组,以NNT值法,比较分析这四组切口的感染率.结果:A~D四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7%、1.53%、1.60%、1.62%.设A组为对照组,B~D三组NNT值分别为416、588、666.结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好不要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超过72小时并不能提高其预防效果.

    作者:施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诺和锐治疗二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诺和锐30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治疗,治疗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两组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适量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二型糖尿病起效快,降糖效果好.

    作者: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的局段性扩张,当扩张腹主动脉的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1.5 倍时即称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作者:邓益民;王娟娟;万帅帅;张婷;董克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发生液化时所进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2年3月-2010年3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4例,经给予切口换药引流,局部高糖外敷等处理均愈合,未发生感染.2010年3月-2011年2月共行108例腹部手术,均进行早期干预局部处理等积极防治后,未发生过切口脂肪液化.结论:采用加强营养,防止咳嗽,改善全身状况,局部加包扎,术中轻柔,细致操作,彻底冲洗伤口,加强术后护理等措施,明显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作者:陈良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卒中的康复的临床治疗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康复治疗是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有机、协调地动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大限度地恢复病、伤、残者的功能;是通过各种医疗措施、护理手段,使患者从身体、精神、职业上得到应有的治疗,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芳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间质性肾炎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抗生素为主,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特发性的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患者多数有发热及尿量改变,少数可有皮疹、关节痛等;辅助检查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尿异常,还可以通过肾小管功能以及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半年内恢复.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应早期明确诊断及致病因素,及时采取合理治疗,以期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夏静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化浊抑溃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0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为了探索UC的证治规律,从浊毒论治,应用化浊抑溃安肠汤治疗U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脑梗死患者MMP-9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9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继续降低,较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并可以降低MMP-9的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宾学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社区医院住院治疗的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陈明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得到的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有利于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16例社区居民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居民各10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口头采访的形式调查社会支持状况,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结果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即高血压患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39.46±4.32,对照组即健康居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为41.26±5.3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延缓病情的发展,利于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1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8例,其中因肺部感染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根据患者自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林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柱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柱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伤情严重而复杂,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一旦合并截瘫,可终身致残,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并继发其他并发症,如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正确而科学的救护措施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正确的救护反而会加重伤情,故对脊柱骨折患者应加强观察,采取准确及时的护理措施.

    作者:岳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克罗恩病的个案护理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目前认为是环境、遗传、自身异常免疫反应感染等多种因素所导致,临床常见的症状为消化系统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作者:杨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艾灸与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行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疏血通2ml和腺苷钴胺1mg的混合液配合温和灸,比较治疗一疗程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PRS疼痛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项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4.19%.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黄金忠;何喜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血糖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目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其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以有效依据.方法:以POCT法对100例患者末梢血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以氧化酶法对同一患者其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后对两种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POCT法较氧化酶法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9.837±4.085,10.105±3.804,P<0.05).结论:氧化酶法与POCT法所测血糖结果具有方法间差异,并且前者稍高于后者,但其结果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法于临床范围内对患者血糖进行检测,均有良好的准确度,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着各自的优劣,所以需依据临床的需要来对检测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求排除各类干扰因素,精确获取患者其血糖的正确值,用以准确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美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卡托普利引起咳嗽20例分析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引起咳嗽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门诊20例卡托普引起咳嗽的高血压病患者资料,观察其出现咳嗽不良反应的经过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其中6例被误诊,停药后渐缓解并消失.结论:卡托普利致咳嗽的不良反应早期不易发现,但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误诊.

    作者:董祥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呼吸道病菌及耐药96例分析

    目的:对9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呼吸道病菌与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进行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对致病菌的分布情况与抗生素其耐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检出14种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于多数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大肠杆菌于头孢他啶与头孢曲松钠的耐药较低,另外肺炎克雷伯菌于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哌酮钠的耐药率也较低.其中金葡菌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则低,而于青霉素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痰培养与药敏试验,均能找出敏感抗生素,为临床上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及以高患者治愈率,提供以良好的依据.

    作者:杨声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一般状态、病因构成、病情程度和治疗条件的差异可能导致ALI/ARDS病死率不同.APACHEII评分及氧合指数、低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肺内外诱因、糖皮质激素与ALI/ARDS的预后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ALI/ARDS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陈玉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