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佑楣
天气转热,夏天到来.我们都有体会,夏季天气太热,消化能力降低,却又难免贪食生冷,就容易拉稀跑肚.脾胃一旦受伤就难以完全恢复,所以老百姓特别重视保护脾胃,夏天,小孩子即使光腚也要戴肚兜,大人也要护好肚脐.有句俗语叫做“肠胃不安,一生难安”,脾胃关乎寿命,一点儿不假.
作者:张玉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高血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很多患者朋友在常规的降压治疗以外还想了解一些日常的调护和保健方法,这就得从高血压病的体质分类说起了.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作者:闫玉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季节气候中的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与之相适应,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容易趋向于体表,表现为皮肤松弛、腠理开、汗多;而秋冬季阳气收藏,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的变化.
作者:张雪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师兄:徐灵胎为苏州章倚文的夫人看病,观其神昏不言,伏卧于床,后项有一毒疮.师弟:此似为热毒伏于内,而致的神昏.师兄:徐灵胎也是这个诊断,但尚有疑惑.师弟:病症如此,有何疑惑?师兄:徐灵胎素知此夫人体质本属纤弱,平时饮食绝少,即使患有项毒,亦应平漫不肿不红,何以肿红而神昏呢?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高血压是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调查,我国目前已有高血压患者1亿人左右,每年还有新增患者350余万,而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高血压是诱发许多疾病并导致疾病加重的元凶,是中风、冠心病、糖尿病、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令人遗憾与焦虑的是,约有80%的人患了高血压却不自知,或治疗不恰当、不及时,这极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其实,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对高血压的防治很重要,而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想要取得理想效果,也应特别注意不要陷入以下几个防治误区.
作者:林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1818年5月5日,当时的人们恐怕无法意识到,这个本来平凡的日子,将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而永载史册,这个人就是马克思.2018年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作为伟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有价值、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守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进入夏季,气温较高,人体血管舒张加上出汗,血压自然会有所降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朋友可能会松一口气.但是夏季有不少值得高血压患者朋友关注的重点,万万不可因为血压看似平稳就放松警惕,被高血压“暗度陈仓”.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儿的脸”,六月份的天气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后一刻就可能大雨倾盆.今年的台风季已经到来,通常台风来临之前气压会变得比较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会感受到循环系统压力,觉得心慌、气闷了,此时血压可能升高,甚至带来中风危险.还有的老年人,遇上天气变化,着急把晾晒的衣物、花草等搬回家,过度劳动再加上降温,从而引发各种危象,这种情况也需要引起注意.
作者:廉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马齿苋是田边路头随处可见的一种草本植物,江南农村管它叫“酱板豆草”.夏秋季节,马齿苋茁壮成长,茎叶繁茂,生机盎然,田野尤其是田埂和路边很容易采到.那铺地斜卧的紫红色茎杆儿上,对生着酱板豆状的肉质叶片,夹杂着淡黄色或白色的小花.它特别耐旱,有惊人的生命力,任你踩踏或将它拔起后久晒也不会枯死,见土即复活,因此民间称为“长寿菜”.
作者:谢基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为皮疹,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自觉疼痛,剧烈难忍,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临床实践证实,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缓解疼痛、缩短疼痛周期颇为有利.笔者临床采用自制三黄膏治之,收效颇佳.
作者:郭旭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有不少患者症情顽固、血压容易波动.这些患者就不能单纯依赖药物,必须采取综合疗法治疗,食疗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重视食疗不但有助于保持降压疗效的稳定,对于不少轻症患者来说,即使不吃药也有可能达到控制血压之目的.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升高,15岁及以上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由24.1%增加至33.1%.而慢性病在中医学看来,久病必虚,虚极则致损.体质虚损与病邪又可互为因果,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改善体质虚损是中医慢性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作者:乾九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脾病候”导引法原文脾象土,王于长夏.其脉缓,其形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瘛,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作者:谢青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以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运用中药透皮技术配合中药组方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验案:邸某,女,53岁,腰痛并向右下肢放射6个月,行走困难.查4、5腰椎棘突右侧有固定压痛点,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及MRI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曾行牵引、烤电、封闭、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运用中药透皮制剂消肿止痛贴配合中药组方穴位贴敷治疗14天痊愈.
作者:尹少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药酒剂又称药酒,是用酒和药材通过浸渍、渗漉、回流等方法而制得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澄清液体制剂.现存早的药酒处方收录在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包括用于治疗和滋补的药酒处方,到了唐朝,《新修本草》将药酒规定为法定制剂.当前,药酒的品种越来越多.据调查,正式生产的药酒品种达二百多种,大部分品种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主要分为治疗性与滋补性两大类.
作者:梅全喜;唐志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其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经常性头昏、头痛、眼胀、眩晕等,均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而人的情绪变化又与五脏六腑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中医对人体的五行归属关系来调控血压.比如,喜对应于心,怒对应于肝,恐对应于肾,悲对应于肺,思对应于脾,可谓“一个穴位就是一片降压药,对应五脏针灸控血压”.不过,想要自己按摩穴位进行保健的患者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作者:刘文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经常听家长们抱怨:“我们家宝宝什么都好,吃得好,睡得好,可就是这拉粑粑,可把我给愁坏了.”“宝宝现在一排便就害怕,小脸憋得通红,不仅排得费劲,有时粑粑上还滴着几滴血.”“去医院肛肠科也看过,没什么大问题,吃了益生菌能好一段,过一阵又不行,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排便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
作者:王悦;尚可新;刘文可;郑园园;丹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天气越来越热了,好在现代社会,解暑是件容易的事.试想,天热时就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抱着冰啤酒、冰可乐开怀畅饮,谁又怕那酷暑高温呢?可是如果真有人这样消夏,那么一定很快就会感觉身体疲乏,懒散不想动了;脑子也会混混沌沌的,精神难以集中;虽然睡眠时间不短,却总好像没睡醒似的,困得很;脾胃更不好,聚个餐吃点儿水煮鱼、小龙虾就开始长痘痘,红肿热痛明显,冷饮刚喝半杯、西瓜才啃几口又拉起了肚子……
作者:朝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足跟痛主要是由于慢性劳损引起的足跟部疼痛,表现为不红不肿,但不能久立多走,甚至站立艰难.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笔者采用中药透皮技术为主,滞针松解为辅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与读者分享.诊断标准:足跟疼痛时间大于1周,排除急性外伤或感染等因素,经X线拍片,有或无跟骨骨刺形成.
作者:沈义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养生就是养这一口生命浩然之气,如何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养生法则,人人遵守;个性则是因人而异,看人下菜.在此先讲讲养生的共性,如何养元气、谷气、清气?如何养元气?如何养元气?说实在话,有关元气的养生有点难以有为.为什么?因为元气来自父母、源于先天,一个人的元气虚实强壮与否往往和父母的身体条件及其先天子宫内的发育有关,很大程度上关乎“投胎”.
作者:傅杰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说到温肾固精的著名中成药,就不能不提一下锁阳固精丸了.而这方名中的“锁阳”,既是点明药物的功效,本身又正是一味富有传奇色彩的中药材.锁阳是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锁阳在我国西北的甘肃、新疆、内蒙、宁夏、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天然生长于极度干旱(年降水量一般在150毫米以下)、日照时间长、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昼夜温差极大、土壤盐碱且沙质的半荒漠和荒漠地带.锁阳主要产于浑善达克沙地西部、毛乌素沙地西部、河西走廊沙地、腾格里沙漠等地.锁阳性温,味甘,归肝、肾、大肠经,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患者,见腰膝酸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等症状的调治.它有个“不老药”的俗称,早在汉代即有入药应用,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现代民间也常见用锁阳配合肉苁蓉、枸杞子等泡药酒,用以日常保健进补.
作者:琴箕 刊期: 2018年第06期